周铁锋
- 作品数:91 被引量:3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幼龄茶树品种品系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对幼龄茶树品种品系的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茶树树型相同的情况,其树高与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为育种早期筛选高产的茶树品种品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 黄海涛余继忠周铁锋张伟
- 关键词:茶树性状
- 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杭州农业科技发展思路研究
- 2021年
- 农业科技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可以引领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在详细调研杭州农业产业和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下杭州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当前农业产业和农业科技没有深入融合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杭州城市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拓宽创新投入渠道、加强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科技更好地服务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严建立周铁锋王晓军
- 关键词:农业科技
- 龙井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被引量:2
- 2009年
- 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龙井茶作为历史名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为更好地对龙井茶进行保护,使其发扬光大,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对龙井茶的原产地域范围进行了完整的界定,将龙井茶分为三大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
- 郭敏明师大亮周铁锋黄海涛
- 关键词:龙井茶保护管理历史名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
- 茶叶生产全程安全操作规范与控制集成技术研究应用
- 俞利妹商建农胡剑光张友炯胡新光余继忠胡多丁洁平丁永君姚福军杨昌云梁大刚陈凤仙来福根周铁锋戚国伟李生龙
- 该项目组研究配套集成的发展绿色安全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引入HACCP系统,并在茶园和茶叶加工企业示范应用;建设20万亩以上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形成20个以上无公害茶叶生产销售龙头企业;通过2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 关键词:
- 关键词:茶叶
- 一种提高龙井43茶树品种EGCG含量的外源诱导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龙井43茶树品种EGCG含量的外源诱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含有酯类、盐类、增溶剂的外源诱导剂溶液,稀释后,均匀喷施于龙井43茶树,喷施后持续一定时间后,即达到外源诱导提高龙井43茶树品种EGCG含...
- 余继忠崔宏春郑旭霞周铁锋敖存黄海涛
- 文献传递
- 一种防治草莓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草莓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香芹酚、苯醚甲环唑、茶皂素。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将香芹酚、苯醚甲环唑、茶皂素复合使用,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在...
- 周铁锋李水凤吕晓菡阮若忻童建新钱丽华忻雅
- 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的抑菌作用被引量:18
- 2012年
-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及48 h内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定了油茶皂素对2种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0.20和17.38 mg·mL-1;对2种病害致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茶轮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低剂量施药即可短时间内抑制其孢子萌发;油茶皂素浓度100 mg·mL-1对2种病害防效分别达74.58%和88.06%。
- 崔宏春周铁锋余继忠敖存黄海涛郑旭霞
- 关键词:油茶皂素茶轮斑病茶白星病菌丝生长孢子萌发
- 一种艾蒿精油防治茶园茶尺蠖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艾蒿精油防治茶尺蠖的方法,艾蒿精油主要含有樟脑、龙脑、桉叶油素、α-毕澄茄烯等,按50ml/L~100ml/L配制艾蒿精油,每亩用量艾蒿精油为1.125ml~4.5ml,稀释1000~2000倍,均匀喷施到茶尺...
- 崔宏春周铁锋郑旭霞余继忠敖存毛宇骁黄海涛
- 文献传递
- 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菌分离鉴定及其植物源抑菌剂筛选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筛选出对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该地区的茶树炭疽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浓度梯度试验测定了3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200 mg·L^(-1)时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该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8%以上,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71.459、77.155、110.753 mg·L^(-1)。显微观察发现,在添加有效中浓度的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的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培养时,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现变形扭曲、皱缩干瘪等现象。综上所述,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山茶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 李红莉周铁锋毛宇骁黄海涛崔宏春郑旭霞赵芸
- 关键词:茶树炭疽菌植物提取物毒力测定
- 茶园良种化及高效安全管理技术
- 余继忠周铁锋黄海涛胡剑光胡多丁洁平商建农邵宗清郑月英庞英华师大亮郭敏明张伟
- 针对名优茶生产和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难题,重点开展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1)研究钱塘龙井、天目青顶、径山毛峰适制良种优选,用于指导茶树育苗和发展新茶园;(2)应用以苗育苗技术进行茶树新品系茂绿等的繁育...
- 关键词:
- 关键词:栽培技术肥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