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长丽

作品数:27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解剖学
  • 5篇教学
  • 3篇人脑
  • 3篇三维重建
  • 3篇内囊
  • 3篇教学模式
  • 2篇腰椎
  • 2篇中国女性
  • 2篇人体解剖学
  • 2篇女性
  • 2篇气管滴注
  • 2篇青年
  • 2篇小鼠
  • 2篇解剖学观察
  • 2篇局部解剖学
  • 2篇肌支
  • 2篇急性肺损伤
  • 2篇急性肺损伤模...
  • 2篇国女
  • 2篇肺损伤

机构

  • 24篇吉林大学
  • 3篇长春职工医科...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长春医学高等...
  • 2篇吉林省四平卫...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长春市口腔医...
  • 1篇白城市医学高...

作者

  • 27篇夏长丽
  • 9篇苏略
  • 8篇李幼琼
  • 7篇高振平
  • 6篇李波
  • 6篇田勇
  • 5篇王晓慧
  • 3篇井月
  • 3篇杨津
  • 3篇董国军
  • 2篇葛旭鹏
  • 2篇孟祥辉
  • 2篇张平安
  • 2篇王阳
  • 2篇石岫昆
  • 2篇董春玲
  • 2篇刘玲
  • 2篇王政
  • 2篇刘国民
  • 2篇李富德

传媒

  • 9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解剖学研究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眼重点观察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的位置百分比。结果:骨间前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45.7±10.5)mm处起自正中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79.06±7.49)mm处发出肌支,其在前臂的位置为13.2%~32.8%。拇长屈肌支(93.3%)和旋前方肌支(100%)以1支型、指深屈肌支(86.7%)以4支型出现率最多。骨间前神经发出的肌支主要位于前臂的27.6%~88.1%,其中拇长屈肌支为27.6%~48.3%,指深屈肌支为32.8%~49.9%,旋前方肌支为41.3%~88.1%。结论:测量并总结得出的有关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李波王政董国军夏长丽苏略高振平
关键词:骨间前神经肌支
腰椎参数测定与腰椎不稳的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测量获得健康人群的腰椎相关参数的诊断参考值范围,并对单纯性腰椎不稳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断腰椎不稳疾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静态腰椎CT平片入手,分别测量健康人群和腰椎不稳患者的腰椎前凸指数α,L4/L5相对骶骨的距离d1和d2,侧凸指数θ等4个参数,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健康成人腰椎仅,ddd2的临床诊断参考值,男性126.784°〈α〈132.304°,66.693mm〈d1〈70.975mm,29.256mm〈d2〈33.472ITlm;女性126.785°〈α〈131.025°,58.322mm〈d1〈63.258mm,27.846mm〈d2〈31.588mm。腰椎不稳时:(1)α增大(2)d1/d2变小。结论可得到腰椎相关参数的临床参考值,对东北地区人群腰椎的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其中α,d1/d2对诊断腰椎不稳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然而是否患者可以省去生理生化复杂检查,仅通过影像学分析对腰椎不稳进行临床诊断仍然值得商榷。
刘旭张力白芃夏长丽李幼琼
人鼻窦CT图像测量在视神经管定位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视神经管与特定标志点的距离和特定标志面的夹角的测量,为视神经管的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对120名志愿者的双侧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以正中矢状面上骨性鼻尖(P1)和前床突中点(P2)连线(L1)为基线,以过该线且与正中矢状面垂直的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分别测量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D1),骨性鼻尖到视神经管眶口(P3)和颅口(P4)的距离(D2,D3),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距正中矢状面的距离(D4,D5),P1P3和P1P4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A1,A2)。结果:120例国人的D1左侧为(10.51±1.07)mm,右侧为(10.64±1.1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左侧为(66.68±5.99)mm,右侧为(66.81±5.97)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左侧为(72.82±6.33)mm,右侧为(73.04±6.3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左侧为(13.96±1.43)mm,右侧为(14.16±1.53)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5左侧为(6.65±1.25)mm,右侧为(6.58±1.4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2分别为(12.26±1.63)°和(5.28±1.13)°。结论:以上参数的测定可以在测量平面上对视神经管进行准确定位,为实施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参考,使经鼻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更加安全。
宋军学刘帅辰吴大威李幼琼田勇夏长丽
关键词:CT图像视神经管
医学生专业外语教学经验浅析被引量:1
2011年
从转变教学思想、调整师资队伍以及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剖析了专业外语教学的经验,为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李波董春玲夏长丽
关键词:专业外语教学
人脑内囊的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正>随着功能性神经外科和立体定向手术的发展,国内外对大脑基底神经核的断层解剖及三维重建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延伸到医学影像诊断和临床神经外科领域。目前还没有发现内囊三维形态学的研究报道。本实验在对内囊的轮廓进行三维重建的同...
夏长丽
文献传递
八年制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2年
医学八年制教学改革是目前国内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有八年制教学资质的院校,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都进行的相关的、有益的改革。本研究则以实践教学为侧重点,对基础学科的系统解剖学作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其宗旨是培养面向临床、面向科研的医学高层次人才,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田勇杨津苏略夏长丽程丕显李幼琼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医学八年制教学改革
具有温控收缩性的壳-核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控收缩性的壳‑核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将DCM和DMF依次加入到由PTMC和PVP构成的混合物中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百分含量2~5%;将混合溶液搅拌至充分溶解后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使...
罗云纲刘丽萍刘国民程志强夏长丽孙茂蕾焦琨王少如贾汶沅刘昀姜孔昭杨语恒代智慧
改进气管滴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改进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与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的ALI模型进行比较。45只健康雄性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暴露组和暴露组,每组15只。以脂多糖(LPS)作为刺激物,非...
李波刘玲夏长丽苏略高振平
暴露式与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及其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暴露式与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各种指标,确立更有效的气管滴注方法。方法:45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暴露组和暴露组,每组15只。以脂多糖(LPS)作为刺激物,非暴露组和暴露组小鼠分别采用非暴露式和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ALI模型,造模后24h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生化指标检测、BALF细胞分类计数、肺湿/干重(W/D)比值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暴露组小鼠造模的成功率(100%)高于非暴露组(86.7%)。与对照组比较,非暴露组和暴露组小鼠BALF中总蛋白浓度、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W/D比值显著升高(P<0.05);暴露组小鼠BALF总蛋白浓度、ALP和LDH活性、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W/D比值明显高于非暴露组(P<0.05)。非暴露组小鼠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水肿;暴露组小鼠主要表现为渗出性肺水肿。结论: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对于建立小鼠ALI模型更有效。
苗雨丹董春玲刘玲夏长丽苏略李波
关键词:气管滴注急性肺损伤脂多糖小鼠
胰腺静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1994年
在5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研究了胰腺静脉。胰头、胰颈的静脉血由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和胰颈静脉引流。胰体下1/3由胰下静脉引流;上2/3由5~10条小静脉引流入脾静脉。胰尾多见1~4条小静脉,大都汇入脾静脉。胰腺静脉均汇入门静脉系。文中对胰腺静脉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李富德孙天恩葛旭鹏王晓惠夏长丽姜秋宾张平安
关键词:胰腺血液供应静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