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萍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张掖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场
  • 2篇磁共振
  • 1篇等渗
  • 1篇低场MR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尿路造影
  • 1篇尿路造影术
  • 1篇曲霉
  • 1篇曲霉病
  • 1篇颞骨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机构

  • 6篇张掖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张丽萍
  • 5篇燕丽红
  • 3篇柴瑾
  • 2篇邓生德
  • 2篇魏铭
  • 2篇黄宝生
  • 2篇燕小梅
  • 1篇张宏
  • 1篇杨晶晶
  • 1篇朱少军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第九届西北五...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减影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S MRA。结果 23例全部一次成功,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3D-CES MRA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结论 3D-CES MRA是一种诊断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磁共振同样可以取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邓生德魏铭郑生喜张丽萍燕丽红柴瑾燕小梅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减影技术
颞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颞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受检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常规剂量及低剂量组,每组各20例,分别行64排螺旋CT的常规剂量(扫描方案设定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采用减低mAs方案),对获得的图像由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名在保证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2人协商确定。结果颞骨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曝光毫安和CT剂量指数分别下降71.4%、71.8%,剂量长度乘积下降71.9%,有效剂量E下降75.0%。结论 64排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所得低剂量阈值,在保证颞骨解剖结构细节显示的前提下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
燕丽红黄宝生张丽萍张宏
关键词:颞骨低剂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64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泌尿系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临床疑诊泌尿系病变患者行泌尿系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价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泌尿系肿瘤14例,输尿管息肉2例,泌尿系结核9例,泌尿系结石13例,良性狭窄并积水13例,邻近器官病变累及输尿管致积水2例,泌尿系外伤性病变2例,肾梗死1例,术后随访复查者4例,未见异常2例。其中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SCTU诊断泌尿系肿瘤的敏感度100%(14/14),特异度85.71%(12/14),准确率92.86%(26/28)。结论 MSCTU能够直接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病变,可作为临床疑诊泌尿系病变患者、特别是肿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柴瑾黄宝生郑生喜燕丽红张丽萍虎玉兰
关键词:泌尿系病变尿路造影术
低场MR化学位移成像在肝脏病变的应用及与CT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场M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肝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0.3T开放式MRI系统,对21例伴有脂肪变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经CT确诊的31例特殊肝脂肪变性病例进行常规MR和屏气化学位移成像,并与CT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变的脂肪变性区在反相位(OP)像上信号强度均较同相位(IP)有明显降低,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MR同样可以取得符合诊断要求的IP和OP图像,对诊断肝脂肪变性和确定肝脏病变内是否含有脂肪成分有显著价值。
邓生德魏铭柴瑾郑生喜巴志霞张丽萍燕丽红燕小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化学位移肝脏疾病
肺曲霉病实验诊断进展
<正>曲霉菌属丝状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 无处不在,几乎在一切类型的基质上生长繁殖。空气、土壤、污水、粮食、干草、饲料、衣服、皮鞋、动物皮毛、托布、扫帚等环境物品上均能分离出曲霉菌。当秋冬季和阴雨季节由于谷物、稻草...
杨锐张丽萍
文献传递
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2014年
探讨了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37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患者,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分段充盈胃肠道后行MSCT成像,观察胃及各组肠道充盈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胃及各组肠道充盈良好,胃肠道充盈后能够充分舒展,肠袢排列有序,胃肠道腔壁、管腔、黏膜皱襞、肠系膜及周围结构关系清晰显示,检出胃肠道间质瘤17例,均为单发,其中胃间质瘤9例,小肠间质瘤4例,结肠及直肠间质瘤3例,肠系膜间质瘤1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分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胃肠道分段充盈后的MSCT成像显示胃肠道满意,胃肠道间质瘤腔内外肿块清晰显示,将成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
朱少军杨晶晶张丽萍燕丽红
关键词:充盈胃肠道间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