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跃

作品数:38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部委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涡轮
  • 20篇增压
  • 16篇压气机
  • 14篇增压器
  • 11篇发动机
  • 10篇涡轮增压
  • 10篇离心压气机
  • 8篇动力涡轮
  • 8篇柴油
  • 8篇柴油机
  • 5篇涡轮增压器
  • 5篇活塞
  • 5篇发动机系统
  • 4篇音速
  • 4篇全工况
  • 4篇燃机
  • 4篇内燃
  • 4篇内燃机
  • 4篇跨音速
  • 3篇增压系统

机构

  • 24篇中国北方发动...
  • 13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北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作者

  • 38篇张俊跃
  • 13篇张扬军
  • 12篇诸葛伟林
  • 9篇李书奇
  • 8篇邢卫东
  • 6篇黄开胜
  • 5篇赵荣超
  • 5篇苏铁熊
  • 4篇胡力峰
  • 3篇张继忠
  • 3篇王林起
  • 2篇宋宾阳
  • 2篇李颂
  • 2篇阎瑞乾
  • 2篇徐思友
  • 2篇佟鼎
  • 2篇王振彪
  • 2篇王凯
  • 2篇周娜
  • 2篇王晓春

传媒

  • 4篇内燃机工程
  • 3篇车用发动机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柴油机
  • 2篇铁道机车车辆
  • 2篇内燃机与配件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柴油机设计与...
  • 1篇现代车用动力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 1篇第四届中国C...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现代设计手段的某车用增压器离心压气机设计
2011年
针对发动机高压比宽流量范围需求,作者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控制载荷分布叶片造型和提高自振频率等技术,开展某车用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①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可快速预测压气机特性,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②控制载荷叶片造型技术可快速方便应用于工程研制,设计结果比较理想。③相同大小叶轮,改变叶轮进口直径,在保持压比和效率近似恒定的情况下,可获得不同流量范围的压气机特性。④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和增大扩压器收敛段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推迟发生亚声速流动喘振。⑤压比大于3后(跨声速状态),压气机流量范围会突然变窄,喘振流量会大幅度增大。
李书奇胡立峰张俊跃王晓春李颂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增压器
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获得有效的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基于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数据,重点研究了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及标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仔细考虑了压气机内部扩散和损失过程,综合考虑逆压梯度黏性流动过程影响,标定方法简单实用,能方便地应用于工程设计;该性能预测方法也能有效预测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流量特性及喘振、堵塞边界特性,能够反映出压气机的全工况性能;与试验结果相比,预测压比与试验压比差值小于3%,预测绝热效率差值小于5%,在高转速跨音速工况下预测喘振堵塞流量差值小于0.06。
李书奇张俊跃
关键词:内燃机压气机增压器
基于布雷顿循环的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发动机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的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基于布雷顿循环,包括: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路的废气能量对进入涡轮增压器的空气进行增压;控制阀,用于将进气通路中的一部分所述空气分流至布雷顿循环通路...
诸葛伟林宋宾阳张扬军张继忠张俊跃
文献传递
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7
2019年
传统内燃机近30%的燃油能量被排气带走而浪费,因而高效的余热利用技术是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核心举措。机电复合增压是基于涡轮增压技术、具有较高潜力的内燃机余热回收技术之一,针对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现有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的方案布局及其特点、适用范围,讨论分析了该技术与内燃机的匹配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介绍了机电复合增压的主要部件(涡轮、压气机和电动机/发电机)研究概况,综述了机电复合增压技术在内燃机节能减排中的优势、发展趋势和须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难点。
胡超杨名洋杨名洋邓康耀邢卫东
关键词:内燃机余热利用涡轮增压
具有可变几何增压涡轮的涡轮复合装置及其发动机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复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其中所述涡轮复合装置包括:具有可分配废气能量的调节机构的可变几何增压涡轮;位于所述可变几何增压涡轮下游的废气驱动的动力涡轮,所述动力涡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
诸葛伟林赵荣超张扬军张俊跃胡力峰
车用柴油机增压匹配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使用VC++和Matlab分别建立了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进排气管及中冷器的数值模型,并编制了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对某柴油机与某径流式涡轮增压器联合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柴油机的性能参数及与该增压器的匹配数据,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学模型、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程序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王军苏铁熊张俊跃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涡轮增压数值模拟
机匣处理结构离心压气机喘振裕度提高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新建自动控制涡轮增压器试验台架为研究平台,以某新开发高压比离心压气机为原型,开展扩稳试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音挡板结构对压比≥3.5工况具有一定的扩稳效果,最大可使喘振流量减小6.4%,流量范围拓宽2个百分点;正向导叶结构在增压压比为2.0~4.5时具有一定的扩稳效果,可使喘振流量减小3.0%~6.6%;机匣处理导叶结构引起压气机效率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3个百分点;蜗壳A/R值减小,具有一定的扩稳作用,可使压气机压比≤4.5时的喘振流量减小,尤其是最高压比1.5~3.5工况,A/R值减小17%,喘振流量可减少10%以上;TRIM减小对压比≥2.5工况具有一定的扩稳效果,可使喘振流量减小,转速越高减小幅度越大,TRIM值由52减至48时,喘振流量最大减小12%,流量范围最高可拓宽4%。
李书奇庄丽侯琳琳刘畅张俊跃
关键词:离心压气机扩稳机匣处理高压比增压器
具有小叶片结构的轴流式涡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小叶片结构的轴流式涡轮,包括轮毂、多个主叶片及多个小叶片。轮毂设有前端面和周向面;多个主叶片均匀设置在轮毂的周向面上,具有压力面、吸力面及主叶片连接面,主叶片连接面设有第一前缘;小叶片与主叶片相间布置...
张扬军赵荣超诸葛伟林黄开胜邢卫东张俊跃
文献传递
动力涡轮复合柴油机性能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动力涡轮作为一种新型内燃机余热能回收装置,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本文综合旁通补燃、顺序涡轮增压和两级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将动力涡轮、涡轮增压器以及旁通补燃室相结合,这种复合柴油机增压系统可以较好地对排气能量进行利用。本文分别针对动力涡轮与增压器涡轮串联和并联两种复合形式,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涡轮复合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串并两种方案的性能。研究表明,在并联模型中,动力涡轮输出功率存在最佳流量比0.31时总输出功率最大;在串联模型中,动力涡轮输出功率存在最佳功率比0.43时总输出功率最大;从整体上看,串联方案比并联方案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总输出功率,更多地回收废气能量。
黄秋萍王强王振彪张俊跃
关键词:动力涡轮补燃室增压系统
某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叶轮脱落故障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结合增压器基本情况、运行状况、维修保养等情况对故障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造成增压器叶轮脱落的原因是由于轴端螺母松动使得轴封套上密封环脱落;密封环在相对高速旋转的背盘和叶轮间的摩擦加快了轴端螺母松动,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故障发生。并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殷玉恩靳嵘张俊跃
关键词:涡轮增压器密封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