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卫东

作品数:31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0篇涡轮
  • 18篇增压
  • 12篇涡轮增压
  • 10篇柴油
  • 10篇柴油机
  • 9篇增压器
  • 8篇压气机
  • 7篇涡轮增压器
  • 5篇燃机
  • 5篇离心压气机
  • 5篇内燃
  • 5篇内燃机
  • 4篇车用
  • 3篇增压器涡轮
  • 3篇增压系统
  • 3篇排气
  • 3篇可靠性
  • 3篇活塞
  • 2篇动力系统
  • 2篇压力波

机构

  • 22篇中国北方发动...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清华大学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郑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北方发动...

作者

  • 31篇邢卫东
  • 9篇张扬军
  • 9篇邓康耀
  • 8篇张俊跃
  • 8篇诸葛伟林
  • 6篇黄开胜
  • 5篇王正
  • 5篇李华雷
  • 4篇刘莹
  • 4篇崔毅
  • 3篇王绍明
  • 3篇佟鼎
  • 3篇郑新前
  • 3篇刘博
  • 2篇王增全
  • 2篇赵荣超
  • 2篇黄若
  • 2篇任兆欣
  • 2篇何洪
  • 2篇石磊

传媒

  • 6篇车用发动机
  • 3篇内燃机工程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内燃机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柴油机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内燃机涡轮增压通流匹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涡轮增压通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针对目标内燃机,明确其循环运行工况特点和性能参数目标值,以确定所需要的涡轮增压器中涡轮和压气机的性能参数目标值;2)根据所述步骤1)中确定的涡轮增压器...
张扬军陈涛诸葛伟林郑新前张树勇邢卫东
文献传递
加速度对涡轮增压器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车用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具有高速、轻载荷、大柔性、小尺寸、多激励、变工况特点,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轴承-转子系统转速会在较大范围内频繁变动。针对某型号车用球轴承涡轮增压器,建立考虑了密封结构和气流激振的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加(减)速度下的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转子瞬态响应规律,并与该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稳态响应及临界转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球轴承涡轮增压器一阶临界转速随加(减)速度增大而减小,二阶临界转速随加(减)速度增大而增大;加(减)速下的球轴承涡轮增压器转子振幅在临界转速附近随加(减)速度增大而增大,非临界转速范围内变化不大。
黄若张威力姜雅力邢卫东
关键词: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瞬态响应
基于调节能力的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匹配方法被引量:9
2011年
应用等效增压器概念对柴油机可调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等效增压器模型,得到了基于旁通流量比的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和基于旁通流量比与涡轮焓降比的等效增压器效率的表达式.等效涡轮流通面积表达式可用来分析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调节能力,并根据期望的调节能力匹配合适的高低压级涡轮增压器组合.等效增压器效率表达式从经济性角度给出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匹配准则:排气能量分配与效率的相适应.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特性并介绍等效增压器概念在匹配与优化上的具体应用.
刘博邓康耀崔毅邢卫东
关键词:柴油机
具有小叶片结构的轴流式涡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小叶片结构的轴流式涡轮,包括轮毂、多个主叶片及多个小叶片。轮毂设有前端面和周向面;多个主叶片均匀设置在轮毂的周向面上,具有压力面、吸力面及主叶片连接面,主叶片连接面设有第一前缘;小叶片与主叶片相间布置...
张扬军赵荣超诸葛伟林黄开胜邢卫东张俊跃
文献传递
车用涡轮增压器隔热罩破损故障分析与结构改进措施
针对某型车用涡轮增压器的隔热罩破损故障,研究了故障的形成机理与结构改进措施。在对隔热罩受力状态以及热变形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隔热罩破损故障的发生机理,指出隔热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受到的摩擦力矩在降...
王正邢卫东张俊跃高超阎瑞乾
关键词:涡轮增压器
文献传递
泵气平均有效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减小某增压6缸柴油机在改进设计时的泵气损失,对此柴油机在不同负荷特性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缸内压力和进排气压力波研究了泵气平均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分布情况有三种:全部为正值;随负荷增加由负值过渡至正值;全部为负值。在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泵气平均有效压力进行横向对比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从低速到高速,泵气平均有效压力都是由正值逐渐变为负值。
王绍明邓康耀崔毅邢卫东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涡轮增压排气压力波
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某车用6缸机高低转速工况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并进行了稳态模拟试验,分别用原机脉冲增压系统排气管和新加工的准定压增压系统排气管来模拟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可控阀门关和开的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速工况关闭可控阀门,可以充分利用脉冲能量;在高速工况打开可控阀门,可以减小泵气损失。
王绍明朱骏邓康耀崔毅邢卫东张艳丽
关键词:排气管涡轮增压柴油机
双离心压气机共用单一进气歧管致进口流场畸变的仿真分析
2020年
针对V型发动机的共用单一管路对置离心压气机进口流场畸变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初始压气机性能,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压气机进口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共用单一管路对压气机特性影响明显,造成了两侧压气机堵塞流量的降低,在大流量工况区域效率明显下降,右侧压气机恶化程度要明显高于左侧。原因在于受安装位置空间限制,喉口处畸变扩展与进口周向畸变叠加效应使得右侧压气机在周向和叶高方向的畸变程度均高于左侧压气机。进口的畸变效应会一直持续至压气机叶轮内部,使压气机性能变差。
佟鼎田红艳邢卫东刘莹刘欣源
关键词:离心压气机数值模拟
叶片尾缘掠型对离心压气机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叶片尾缘掠型对离心压气机特性影响开展了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的研究工作,详细分析了尾缘掠型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压气机叶轮内部流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尾缘掠型能够提升压气机出口的总压,使离心压气机压比变高,自由掠叶型相比于斜掠叶型,压比会进一步提升。叶片尾缘掠型能够有效抑制尾缘流动分离与叶间泄漏效应的结合效果,降低流动分离强度和分离区域,提升叶轮的稳定工作范围与效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自由掠型尾缘叶轮,压比随着转速的升高提升幅度变大,最多提升了9.14%,喘振线明显向左偏移,运行流量范围拓宽。尾缘掠型能够有效提升压气机压比和稳定工作范围,是改善压气机特性的有效手段。
田红艳佟鼎刘莹邢卫东陈东峰高超
关键词:离心压气机台架试验
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7
2019年
传统内燃机近30%的燃油能量被排气带走而浪费,因而高效的余热利用技术是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核心举措。机电复合增压是基于涡轮增压技术、具有较高潜力的内燃机余热回收技术之一,针对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现有机电复合增压技术的方案布局及其特点、适用范围,讨论分析了该技术与内燃机的匹配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介绍了机电复合增压的主要部件(涡轮、压气机和电动机/发电机)研究概况,综述了机电复合增压技术在内燃机节能减排中的优势、发展趋势和须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难点。
胡超杨名洋杨名洋邓康耀邢卫东
关键词:内燃机余热利用涡轮增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