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栋

作品数:173 被引量:98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8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7篇红外热像
  • 32篇针灸
  • 29篇红外
  • 28篇红外热像图
  • 25篇血流
  • 23篇针刺
  • 21篇电针
  • 17篇穴位
  • 16篇面部
  • 16篇经络
  • 15篇激光
  • 15篇成像
  • 14篇灌注
  • 13篇皮肤温度
  • 13篇微循环
  • 13篇家兔
  • 12篇温度
  • 9篇胆囊
  • 9篇胆囊炎
  • 9篇面瘫

机构

  • 109篇中国中医科学...
  • 63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燕山大学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中医研...
  • 2篇秦皇岛市中医...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172篇张栋
  • 98篇王淑友
  • 78篇李顺月
  • 46篇马惠敏
  • 29篇宋晓晶
  • 20篇马惠敏
  • 19篇温宝珠
  • 18篇高惠合
  • 16篇魏正岫
  • 16篇马慧敏
  • 14篇付卫星
  • 12篇朱元根
  • 11篇罗明富
  • 10篇叶燕燕
  • 10篇郭莹
  • 9篇唐丽梅
  • 9篇何俊娜
  • 8篇白晓东
  • 8篇陈冰俊
  • 7篇向丽

传媒

  • 17篇针刺研究
  • 14篇中国针灸
  • 11篇中国中医基础...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自然杂志
  • 4篇上海针灸杂志
  • 4篇陕西中医
  • 4篇红外技术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医杂志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 2篇2007年全...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色诊学的定位定量研究被引量:20
1998年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的独特诊法,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用语言描述的感官水平,受医师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左右,主观性强,明确性差,很难学习掌握,因此近代濒于失传。加之在电磁频谱中,可见光波范围甚为狭窄,更使色诊的现代研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王鸿谟张栋
关键词:中医诊断色诊
电针对皮层温度影响的皮层热像显示法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为观察电针后大脑皮层的温度反应,研究皮层在针灸刺激中的作用,应用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CIT),对家猫在分别电针单侧“内关”穴和“后三里”穴后的皮层温度变化进行显示和分析。①电针穴位后,各观察组皮层均出现一定的升温反应,与不针刺对照组小幅平稳降温形成对比;②对区域平均升温值较高者的分析显示,各组前上薛氏回、冠状回针后的升温均较高;除此之外各组还有各自针后高升温区。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穴位后皮层以升温反应为主要趋势;电针不同穴位有共同高升温区,亦有各组特异性高升温区。皮层热像显示法用于研究皮层的针刺温度效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栋傅卫星王淑友
关键词:大脑皮层温度电针
多用途恒温动物实验箱
一种多用途恒温动物实验箱,包括一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连接设置一温控器,该温控器连接设置一调控元件,所述调控元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壁上。该多用途恒温动物实验箱的结构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可...
张栋
文献传递
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了解循经高温线下深部组织温度 ,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机理。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和插入式测温方法 ,对家兔体表在艾灸后产生的循经高温线下 (皮下、表皮下 5、10mm)的组织温度进行测定。结果 ,(1)艾灸前经线上的平均温度为 32 .7℃± 0 .5 3℃ ,经外的体表温度为 32 .5± 0 .5 5℃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2 )艾灸后经脉上的表面温度升高 0 .7℃ ,经脉外升高 0 .2℃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3)随深度的增加 ,经线内外两组的温差逐渐减小 ,皮下的温差值为 0 4℃ ,表皮下 5mm为 0 2℃ ,表皮下 10mm为0 1℃ ,并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张栋王淑友王援朝付卫星马惠敏
关键词:皮肤温度经络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红外热像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探讨合谷穴与面部的特殊关系。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人面部在分别针刺双侧,左侧和右侧合谷穴前后的温度变化。分析面部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结果无论针刺双侧,左侧或右侧合谷穴,多数面...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惠敏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皮肤温度合谷穴针刺
文献传递
家兔循经组织不同温度改变对Na^+/K^+-ATP酶活性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循经温度现象与Na+/K+ ATP酶活性变化及血管调控物质SP功能活动的关系。方法 :①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循经出现的温度变化。② )用酶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活性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P物质 (SP )含量。结果 :①左后肢外侧和右后肢内侧循经高温区组织Na+/K+ 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区组织 (P <0 .0 5、P <0 .0 1 ) ;②左后肢外侧和右后肢内侧循经高温区组织的SP含量较对照区组织有升高趋势 ,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5,>0 .1 )。结论 :①家兔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Na+/K+ 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组织的代谢活跃 ;②家兔循经高温区组织P物质水平有一定增高 。
马春红谭连红赵湘杰张栋王淑友付卫星
关键词:温灸P物质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
罗明富张栋郭莹马惠敏王淑友李翠红李顺月何俊娜
关键词:脂肪细胞胆囊炎皮下组织
文献传递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行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脂肪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沿模型胸腹段右侧胆经出现呈带状的和不同程度的循经高温反应;而对侧则反应不甚明显。在高温反应区的内皮下组织、毛囊、肌肉组织可见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分布,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对侧相应组织内脂肪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结论:脂肪细胞可能与循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罗明富张栋郭莹马惠敏王淑友李翠红李顺月何俊娜
关键词:脂肪细胞胆囊炎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
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9年,取得成果如下:1.不同针法疗效的客观验证:该部分研究观察到热补凉泻不同手法能引起客观的升降温反应,应用热补手法治疗甲状腺瘤提高疗效;电针升温效应强于手捻针,并可对寒凉型面瘫提高疗...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瘤针灸治疗电针疗法
体内外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正>目的:探讨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方式,研究该线与体内外多种刺激方式的关系和该线的出现规律,用以了解经络温度现象的产生机制。
张栋朱元根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李顺月王援朝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