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月
- 作品数:81 被引量:34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红外热像观察
-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探讨合谷穴与面部的特殊关系。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人面部在分别针刺双侧,左侧和右侧合谷穴前后的温度变化。分析面部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结果无论针刺双侧,左侧或右侧合谷穴,多数面...
-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惠敏
-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皮肤温度合谷穴针刺
- 文献传递
-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
-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
- 罗明富张栋郭莹马惠敏王淑友李翠红李顺月何俊娜
- 关键词:脂肪细胞胆囊炎皮下组织
- 文献传递
-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皮下组织脂肪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正常成年家兔4只,建立胆囊炎模型,经分期红外热像检测胸腹段胆经的温度值变化,并以同一模型躯体对侧相应组织作对照。切取模型胸腹段高温反应区组织,进行染色,显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脂肪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变化的情况。结果:沿模型胸腹段右侧胆经出现呈带状的和不同程度的循经高温反应;而对侧则反应不甚明显。在高温反应区的内皮下组织、毛囊、肌肉组织可见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分布,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对侧相应组织内脂肪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结论:脂肪细胞可能与循经高温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 罗明富张栋郭莹马惠敏王淑友李翠红李顺月何俊娜
- 关键词:脂肪细胞胆囊炎
-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 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
- 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9年,取得成果如下:1.不同针法疗效的客观验证:该部分研究观察到热补凉泻不同手法能引起客观的升降温反应,应用热补手法治疗甲状腺瘤提高疗效;电针升温效应强于手捻针,并可对寒凉型面瘫提高疗...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瘤针灸治疗电针疗法
- 体内外刺激诱发循经高温线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 <正>目的:探讨诱发循经高温线的方式,研究该线与体内外多种刺激方式的关系和该线的出现规律,用以了解经络温度现象的产生机制。
- 张栋朱元根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李顺月王援朝
- 文献传递
- 电针和艾灸对局部组织温度及血流影响的联合观察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 通过联合使用红外热像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电针和艾灸引起的小腿穴区皮肤温度和微循环灌注变化进行观察,了解针灸对下肢局部温度与血流灌注的效应.方法 分别对10例健康人电针和艾灸足三里穴,应用红外热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丰隆穴、下巨虚穴和皮肤高温区的温度及皮肤微循环灌注的改变,并进行温度和血流值的定量化分析.结果 电针后,小腿外侧面3个分析区域温度变化较小,升温在0.13 ~0.23℃之间,各观察时点均无统计学差异;艾灸后,所观察的3个分析区升温较高,在1.33 ~3.22℃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灸后仍有一定升温.不论电针还是艾灸,施治后对所分析区域的血流灌注均有明显增加,电针组在0.14 ~0.17 PU之间,艾灸组在0.19 ~0.39 PU范围,2组各时间点与前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时,所观察的小腿区域血流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 电针和艾灸对下肢穴区血流灌注作用十分显著,并且艾灸提高组织温度的作用比电针更强;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代谢活动是针灸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 马惠敏白晓东王淑友李顺月唐丽梅张栋
- 关键词:电针艾灸红外热像图微循环灌注
- 胃缺血和再灌注时胃表面激光多谱勒血流图像的显示
- 2007年
- 目的:连续检测和显示胃脏缺血和再灌注图像,研究胃脏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及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新技术在内脏血循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大鼠胃右动脉进行结扎和松解,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该过程中的胃脏整体表面循环予以图像显示,分析结扎和松解时胃血流的改变。结果:(1)胃脏表面的血流灌注图像显像清晰,呈现出从胃小弯向胃大弯放射状血流分布的扇形特征;(2)胃右动脉结扎后,激光多谱勒血流图上胃表面血流灌注下降非常显著,一直持续到松解结扎;(3)松解结扎后,血流即刻骤升,前10min内血流灌注量可超过结扎前水平,随后逐渐平稳。结论:结扎胃右动脉可以形成胃脏缺血和再灌注模型,LDPI能将胃脏的血循环状态以图像的形式大范围显示。
- 张栋李顺月王淑友马惠敏
- LED灯和光电治疗仪照射对穴区皮肤局部组织温度及血流影响的观察
- 目的:通过联合使用红外热成像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LED灯和光电治疗仪照射治疗后上肢穴区温度和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了解LED灯和光电治疗仪照射对穴区温度与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使用LED照射...
- 王淑友宋晓晶李顺月李荫龙文梅张栋
- 关键词:光电治疗仪穴位微循环
- 文献传递
- 藏药膏剂对微循环作用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张栋王淑友马慧敏李顺月
- 关键词:活血微循环激光多普勒
- 电针对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影响的激光散斑成像显示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连续监测电针过程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图像,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肝脏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探讨激光散斑技术在针灸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or-FLP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分别对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正常小鼠电针30min以及不电针对照组连续观察30min过程中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电针不同穴位、各个时点肝脏血流变化的规律。结果:(1)肝脏激光散斑图显示电针后各电针组肝脏表面整体血流灌注均增加,肝门附近区域灌注量增加幅度大于肝脏边缘区域;(2)电针各时点各电针组肝脏血流灌注量均出现增加,电针0~20min灌注量增加率为足三里组>曲泉组>非经非穴组;电针25~30min为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曲泉组。结论: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精确记录显示电针过程肝脏表面的微循环变化情况,电针可以增强正常小鼠肝脏血流灌注量,电针增加肝脏血流灌注的效应存在穴位特异性。
- 宋晓晶张栋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
- 关键词:肝脏血流灌注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