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胜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428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氮素
  • 10篇水稻
  • 8篇基因
  • 8篇基因型
  • 7篇氮素利用
  • 7篇利用效率
  • 6篇氮素利用效率
  • 5篇水稻基因
  • 5篇水稻基因型
  • 5篇粳稻
  • 4篇氮肥
  • 4篇氮肥水平
  • 4篇氮素吸收
  • 4篇肥水
  • 3篇氮利用
  • 3篇氮利用效率
  • 3篇氮素积累
  • 3篇氮素转移
  • 3篇素积
  • 2篇生理机制

机构

  • 13篇扬州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许轲
  • 13篇张胜飞
  • 13篇戴其根
  • 13篇杭杰
  • 13篇张庆
  • 13篇魏海燕
  • 13篇霍中洋
  • 13篇马群
  • 12篇张洪程
  • 6篇殷春渊
  • 3篇刘艳阳
  • 1篇吴文革
  • 1篇张军
  • 1篇王艳国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中国作物生理...

年份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7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空白,低(150kghm-2)、中(225kghm-2)、高(300kghm-2)4种氮素水平下粳稻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粳稻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在不同氮肥水平和生育类型下的差异以及整精米率对氮素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分类。结果表明:(1)所有类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其中整精米率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不显著。(2)总体上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越长,加工品质越好:晚粳类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中粳类型,各类型内迟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其中晚粳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比中粳品种高出19.07%。(3)根据水稻整精米率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所有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加工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整精米率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均表现比较稳定,另一类在低氮肥水平下整精米率较低,但通过增施氮肥,可把整精米率提高到较高水平。
马群张洪程戴其根魏海燕霍中洋许轲殷春渊杭杰张胜飞张庆
关键词:水稻生育类型氮肥水平
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的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研究225kg/hm施氮条件下各基因型水稻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群体茎蘖数没有鲜明的特征差异.但氮高效类型水稻的茎...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杭杰马群张胜飞张庆刘艳阳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生理机制
文献传递
不同氮肥水平下中熟籼稻和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相互关系被引量:53
2009年
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138~143d)和中熟中粳(136~145d),于大田条件下探讨了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籼稻平均产量中氮水平达最高,高氮水平有所降低。各处理下籼稻产量明显高于粳稻,籼稻有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2.45%、7.51%。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量,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4.26%、3.14%和6.45%;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38.07%、16.05%和23.2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速率和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产量高于中熟中粳与籼稻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殷春渊魏海燕张庆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胜飞杭杰马群
关键词:籼粳稻氮素吸收利用
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对稻田土壤基础供氮量的响应被引量:4
2009年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期类型水稻为材料,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施氮肥水平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对土壤氮吸收的差异,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对稻田土壤基础供氮能力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基础供氮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中熟晚粳分别比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高28.99%,18.18%,9.27%和6.06%,表明生育期长的晚粳较中粳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强。土壤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收获指数,在中粳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即随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晚粳间的变化趋势则表现为,随生育期的延长土壤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氮素收获指数类型间的差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基础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基础供氮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基础产量水平,同时制约着土壤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的大小。
殷春渊张庆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马群杭杰张胜飞
关键词:水稻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的特性被引量:74
2008年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基因型,研究水稻氮素积累、转移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N-n)、抽穗和成熟期,氮高效类型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氮低效类型,而拔节期差异不明显。水稻氮素的阶段性积累量,除(N-n)至拔节阶段,氮高效类型水稻极显著低于氮低效类型外,其余各阶段氮高效类型水稻的氮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氮低效类型。水稻氮素的阶段性积累率,移栽至(N-n)和(N-n)至拔节阶段氮低效类型水稻显著大于氮高效类型,而在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抽穗前的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氮高效类型水稻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氮低效类型,而抽穗前氮对籽粒的贡献率,氮高效类型极显著低于氮低效类型。氮高效类型水稻具有在(N-n)前氮素适度积累,(N-n)后至抽穗阶段,氮素的有效积累高而无效积累弱的特点。因此至抽穗期,氮高效类型水稻的氮素积累量大于氮低效类型,具有较高的氮素转移量和转移率。但由于氮高效类型水稻在抽穗以后仍具有较强的氮素积累能力,因此其抽穗前氮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对低于氮低效类型。
魏海燕张洪程杭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胜飞马群张庆张军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积累氮素转移
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差异及其基因型分类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以南方早熟(125~135d)、中熟(136—145d)和迟熟(146~155d)中粳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对产量和氮素吸收基因型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平均产量和吸氮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并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同一生育期类型,产量与吸氮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法对3种类型水稻产量和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均划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方差分析表明,4种划分类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每一划分类型基因型间变异系数大部分在0~5%波动。通过综合归类对各基因型水稻产量、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的分类标准吻合性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3种生育类型中高产高氮素吸收和低产低氮素吸收两种类型水稻基因型。
殷春渊张庆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马群杭杰张胜飞王艳国
关键词:氮素吸收基因型差异
不同水稻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利用效率类型水稻在有效分蘗临界叶龄(N-n)、拔节、抽穗和成熟时期的氮素积累特性、含氮率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杭杰马群张胜飞张庆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积累氮素转移
文献传递
粳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被引量:8
2008年
以1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0、150、2253、00 kg/hm2四种氮素水平,研究水稻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硅在水稻各器官、全株中的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氮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在移栽—拔节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累比例增加,而拔节—抽穗阶段的积累比例减少,在茎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硅在茎鞘、叶片和全株中的含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抽穗和成熟期,穗中的硅素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至中肥最低,高肥条件下略有回升。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硅素的积累与分配特性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各基因型硅素积累与分配对氮素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其中,武育粳7号、华粳3号、武香粳9号、香粳20-18、武育粳3号、晚粳4003、早丰9号、华粳2号的硅素积累效率具有随氮素水平的提高保持稳定或相对提高的特性,对于氮肥用量不断增加条件下水稻植株的抗逆性改良具有较好的遗传潜力。
魏海燕张洪程杭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胜飞马群张庆吴文革
关键词:水稻硅素氮素基因型差异
不同水稻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选用氮素利用高效型和低效型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利用效率类型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N-n)、拔节、抽穗和成熟时期的氮素积累特性、含氮率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杭杰马群张胜飞张庆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积累氮素转移
文献传递
氮肥水平对不同育种时代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亦表现相同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关系不密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株型趋于矮化,穗型由散穗向密穗型演变。
殷春渊张庆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马群杭杰张胜飞
关键词:粳稻氮素吸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