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鼎如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农民
  • 3篇农业
  • 2篇邓小平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高校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地城
  • 1篇第三代领导集...
  • 1篇新建本科
  • 1篇新建本科院校
  • 1篇新时期农民
  • 1篇信仰
  • 1篇信仰问题
  • 1篇性别比
  • 1篇性别比失调
  • 1篇以师为本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机构

  • 17篇莆田学院

作者

  • 17篇张鼎如
  • 2篇张国栋
  • 1篇朱辉煌
  • 1篇蔡雪雄
  • 1篇林健
  • 1篇张国荣
  • 1篇谢金森
  • 1篇王福梅

传媒

  • 6篇莆田学院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学术评论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发展研究
  • 1篇福建理论学习
  • 1篇中国农垦经济
  • 1篇福建师大福清...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及其增强机制被引量:4
2006年
高校党的执政是高校党委通过民主的方式遴选出党的代表们直接执掌高校内部权力机构,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以及行政和学术管理的权力,处理学校事务的活动和行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由决策能力、整合能力、构建制度和体制的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机制就能不断地强化执政能力。
张鼎如朱辉煌
关键词:高校
略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创新
2003年
制度性的障碍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缓慢。要推进这一进程,权力中心要为制度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并在制度成熟时给予充分肯定和推行;要发挥农户这个传统的组织资源,推进制度创新,实现由传统家庭经营向现代家庭经营转换;地方政府要在农产品的营销上、市场体系培育上、市场交易秩序的维护上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张鼎如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交易成本
实事求是地认识农业产业化
2004年
一、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化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的一些地方,率先进行了产、供、销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同时,这种经营形式自出现以来,就引起理论界的广泛的注意,研究的理论成果百花齐放.从一些研究的成果看,他们有意无意地以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为标准,来剪裁现实中我国的农业产业化.
张鼎如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一体化农村经济实事求是
试析乡村社区建设的多元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哲学价值的理论,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形成了以留守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以社区为客体的价值关系,按照是否有利于留守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个尺度进行研究,认为弘扬农村社区信任合作、互助互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留守群体的困难;建设社区同外部联系的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社区内部的生产生活设施,满足农民工可以进城,也可以退出,自主选择,进退两宜的空间;而通过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社会建设,改革社会管理的农村社区建设,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张鼎如
关键词:乡村社区农民工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师德建设被引量:4
2008年
描述了高校师德建设中偏离"以师为本"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以师为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师为本"的师德建设路径,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高校师德建设要"以师为本",要以教师为前提、以教师为动力、以教师为目的。
张鼎如张国荣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观以师为本师德建设
论重构农业合作社被引量:3
2003年
张鼎如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剩余索取权股份制农业经济
浅析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激励机制
2008年
激励机制是在系统的制度前提下,以主体间互相满足为动力,自动自发调节主体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积极行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专任教师的激励要着力于机制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激励机制的若干思路。
张鼎如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激励机制
邓小平的农民观探微被引量:3
2005年
 简要评述了农民问题研究存在的两条路径。指出邓小平在中国国情的背景中,重新解读了马克思的小农经济理论,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的最新认识。最后探讨了邓小平研究农民问题的理论方法。
张鼎如
关键词:邓小平农民问题
无法“终结”的中国村庄被引量:6
2006年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张鼎如蔡雪雄
关键词:村庄终结
中国农村就地城市化刍议被引量:12
2006年
主流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前提是,城市化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终结”,因而把城市化起点的农村给忽略或遮蔽了。学界在除蔽中取得“农村就地城市化”的研究成果。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一般村落,有着高度的发达经济,有着兼具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和谐文明。这里居民的收入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享受城市相似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享受相当于城市的现代化而又具有乡村特色生活方式。
张鼎如
关键词:城市化就地城市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