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素华
- 作品数:34 被引量:2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概述
- 2021年
- 采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抑制脊髓神经元的凋亡,下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控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还可通过上调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GNDF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恢复。督脉电针和夹脊电针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的方向之一,如电针结合不同的康复训练,电针联合干细胞移植等。目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揭示清楚,针刺穴位是通过哪些信号通路调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治疗方式、选穴标准以及科研思路和方法上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叶青李志刚胡煜曹祖懋时素华
- 关键词:电针疗法督脉电针夹脊电针神经营养因子
- 不同时间点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局部病理改变的效应
-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局部病理改变的效应.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改良式Allen's打击法复制SCI动物模型.分1d、7d、14d、28d四批次进行,其中1d批次每组15只,其...
- 许安萍姚海江时素华韩丽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督脉
- 督脉电针对不同时间段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p75神经营养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不同时间段运动功能及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术后1 d、3 d、7 d组,每个时间段组再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督脉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空白电针组、督脉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电针干预。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75^(NTR)的表达情况。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督脉电针组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术后7 d,督脉电针组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t=-4.510,P<0.001)。督脉电针组各时间点p75^(NTR)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p75^(NTR)蛋白表达升高;督脉电针可以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下调受损脊髓组织中p75^(NTR)的表达。
- 吕威莫雨平李冰姚海江景泉凯宋良玉王鑫毛颖秋李志刚时素华
- 关键词:脊髓损伤督脉电针
- 脊髓损伤后14天大鼠运动功能、NT-3和TrkC表达的变化及不同电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研究不同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Rattus norvegicus)脊髓内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C(Trk C)表达的影响,探讨NT-3,Trk C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发病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将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4个组别,每组12只,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模型.两组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不同电针干预,1次/日,20 min/次,空白组及模型组在治疗组治疗时进行抓取束缚,保证处理条件的相同.SCI后14天,通过BBB(Basso-Beattic-Bresnahan)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受损脊髓病理改变及神经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T-3,Trk C在大鼠受损脊髓表达的情况.BBB结果显示,经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较模型组均有改善(P<0.01),且音乐电针评分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与尼氏染色结果示,经14天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形态均可得到恢复,且音乐电针优于脉冲电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损伤脊髓大鼠中NT-3,Trk C经脉冲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较模型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音乐电针对NT-3,Trk C表达的影响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能诱导SCI大鼠脊髓内NT-3及Trk C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功能,且音乐电针较脉冲电针作用略胜一筹.
- 宋良玉吕威景泉凯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加吾拉.阿不力孜苑晓晨毛颖秋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音乐电针脊髓损伤神经营养因子3
- 两种电针对脊髓损伤14天后大鼠运动功能、神经元及MEK2、p-ERK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基于Raf/Ras/ERK信号通路,探讨两种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14天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MEK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p-ERK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大鼠后肢运功功能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脉冲电针组(12只)、音乐电针组(12只)。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模型。两组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不同电针针刺干预,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在治疗组治疗时进行抓取束缚,保证处理条件的相同。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14天,采用神经功能评定法——BBB评分对大鼠脊髓损伤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大鼠SCI后的运动功能。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前角组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损伤脊髓前角MEK2、p-ERK1含量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结果显示,经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活动功能较模型组均有改善(P<0.01),且音乐电针评分高于脉冲电针,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与尼氏染色结果说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组均可修复脊髓前角神经元细胞,增加神经元细胞中尼氏体含量,且音乐电针优于脉冲电针;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说明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可提高脊髓前角神经元中MEK2、p-ERK1的含量,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脉冲电针与音乐电针均能诱导SCI大鼠脊髓内MEK2、p-ERK1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功能,音乐电针作用较脉冲电针略有优势。
- 宋良玉吕威景泉凯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姜婧苑晓晨毛颖秋时素华李志刚
- 关键词:音乐电针脊髓损伤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1-2,Bad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电针对Bc1-2,Bad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应用荧光定量测定实验大鼠海马组织中Bc1-2,Bad含量,并与百忧解形成阳性对照。
结果:Bc1-2m...
- 李志刚时素华李卫东
- 关键词:百忧解
- 文献传递
- 脊髓损伤相关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脊髓损伤是一个多阶段、多途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目前研究的重点倾向于干细胞移植、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调控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再生等。笔者对脊髓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时素华李志刚秦丽娜饶健璋姚海江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再生干细胞信号通路
- 音乐电针对SAMP8模型小鼠血清MDA含量、SOD活力及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对SAMP8小鼠血清中SOD活力、MDA含量及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雄性SAMP8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N)、音乐电针组(M)、药物组(D);同月龄雄性SAMR1小鼠6只作为空白组(C)。模型组和空白组不予以治疗;音乐电针组配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92 mg/g)灌胃。治疗15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血清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大于空白组(P<0.01);药物组的逃避潜伏期变化不明显;音乐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较空白组血清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P<0.01);音乐电针组和药物组较模型组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音乐电针可能通过降低SAMP8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提升SOD活力,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抗老年性痴呆的功能。
- 陈轩霆王诗惠周源姚海江姜静时素华
- 关键词:SAMP8小鼠音乐电针
-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松果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松果体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抑郁症模型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通过开野实验观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松果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增多(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线粒体减少,呈不同程度肿胀,髓鞘板层分离、变性,出现凋亡样变化。电针治疗组松果体数目增多,排列紧凑,核仁明显,髓鞘尚规整、致密,线粒体肿胀减轻。结论电针可以增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髓鞘脱失,保存线粒体功能,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 时素华姚海江秦丽娜李志刚
- 关键词:电针慢性应激抑郁松果体
-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及髓鞘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变化及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穴),甲基强的松龙组(西药组)及空白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装置(50 g/cm)复制大鼠T10~T11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于SCI后6 h、1 d、7 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各组脊髓损伤早期和继发期的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及髓鞘的病理变化。【结果】(1)电针组和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 h、1 d、7 d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calpastatin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西药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模型组部分髓鞘变性,板层分离或消失,并与轴索分离;部分神经组织溶解,被坏死物质所代替。电针组髓鞘致密,轴索内可见线粒体,但仍可见部分髓鞘板层分离、变性。西药组部分髓鞘变性,板层分离;部分轴突水肿、凝固变性,部分轴索内可见线粒体。【结论】电针可降低脊髓组织中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calpastatin mRNA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缓SCI后病理损害,保护神经细胞,修复损伤脊髓,其作用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仿。
- 时素华李志刚宋金玲郑光华宋萌李丽娜许红白丽敏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大椎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