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松
- 作品数:16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学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创新——摘自《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概论》(将出版)第十章
- 本文介绍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与治理结构,分析了高等教育管理与治理,浅谈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管理理念,探讨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规范管理与管理创新,阐述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 华玉李兵赵国英李会松黄雁
-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高教管理现代大学制度教育大众化
- 文献传递
-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在分析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观,厘清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内涵,调整结构,培育特色的发展策略。
- 赵国英李亚平李会松
-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科
- 唐山高等教育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2012年
- 唐山高等教育百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嬗变,其发展轨迹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回顾了唐山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
- 华玉范红辉李亚平李会松彭震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区域发展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2007年间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且均采用地名加学院命名的80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最具典型性的新型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存在着办学条件不平衡、主要以外延发展为主、自身定位不适等问题。对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转换发展的模式。
- 华玉李兵赵国英李会松黄雁
-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 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演进与社会控制被引量:4
- 2006年
- 知识与社会控制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而它们的结合点表现为课程领域的演进。笔者通过介绍当代主要课程知识观理论以及它们的新变化,分别从三个维度:课程类型、隐蔽课程和道德课程来分析课程与社会控制之间关系的新发展,并认为前者的新变化导致社会控制手段的隐蔽化和柔性化,而社会控制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课程本身,使其出现课程类型由“集成型”向“综合型”课程转变、隐蔽课程的社会控制功能逐渐加强以及强控制道德课程向软控制道德课程转化的趋势。
- 葛春李会松
- 关键词:课程知识观演进社会控制功能课程类型隐蔽课程
- 现代教育语境下的学历主义悖论被引量:1
- 2008年
- “学历主义”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工业大生产和科层制的产物。从理论上讲,“学历主义”是一种社会性的习惯、原则或制度,即社会对个人进行的评价、给予的地位及待遇,是以其所具有的学历为标准的。显然,以学历作为评价个人的标准是工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一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需要以某种确定的标准来保证人才选拔的效率;
- 叶飞李会松
- 关键词:学历主义现代教育悖论语境工业社会人才选拔
- 利用儿童生活突破地理教学难题被引量:2
- 2006年
- 一
当前,小学德育中的地理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困难,要走出这一困境,笔者以为,首先要对小学品德课程中地理知识的德(教)育意义作一番澄清。
- 李会松徐志刚程福蒙
- 关键词:地理教学儿童生活德育课程地理知识法制教育
- 对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被引量:3
- 2012年
- 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在经历升本的初期发展之后,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本科专业数量和规模都有了较快发展,专业的学科分布覆盖面也较广。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有向办学成本低的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文、理科专业所占比例偏高,学科专业设置有趋同化倾向,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地市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在谋划发展战略时要深入关注地方发展的新战略、新需要,并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机遇、新的生长点,要树立新观念,在改善办学条件、学科专业调整、提高办学质量方面采取适应性、差异化、经营性战略。
- 赵国英李会松黄雁李亚平
- 关键词:办学理念学科专业
-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实施及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8
- 2009年
- 近年来,为了应对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国家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在此构建过程中,学校价值观教育承担了重要角色。在美国,价值观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形成了许多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成熟方法,这些方法层面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少有着三方面的启示意义。
- 葛春李会松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 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与教育之作为目的
- 一说到目的,人们习惯于以为只是指外在的合目的性。依这种看法,事物没有自身的使命,只是用来实现一个外在目的的工具;不仅事物与事物间只是互为工具,甚至于事物对于自身的目的也成了手段和工具,最终丧失自身的目的性,因而目的与工具...
- 李会松
- 关键词:教育目的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