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忆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urgistrip速奇伤口粘合胶带急诊临床应用520例分析
- 1995年
- Surgistrip速奇伤口粘合胶带急诊临床应用520例分析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马青跃,杨华民,吕冶宏,徐晓青,李忆杰Surgistrip速奇伤口粘合胶带粘合伤口是外科领域一种最新技术,随着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过去延用缝合手术切口、创伤伤口的方法将...
- 马青跃杨华民吕冶宏徐晓青李忆杰
- 关键词:外科手术学
- 后路减压联合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手术,使用单枚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0例。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8~30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3例术后出现无症状侧下肢麻木、酸痛感,于1~3个月症状消除。疗效:优38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单枚融合器及扩大减压可增加TLIF手术适应证且临床疗效满意,但术中应注意无症状侧的选择性减压及融合器型号的选择。
- 尹毅李忆杰黄伟陈伟郭志宏
-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椎体间融合术
- 运用PLIF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椎管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PLIF术治疗8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男34例,女46例;年龄56~76岁,平均63.5岁;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8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MRI扫描腰椎椎管前后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2, 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ODI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JOA评定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平均改善率82.32%。结论 PLIF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明显优势,患者恢复较快,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李翀尹毅李忆杰李鹏单辉强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疗效
- 改良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使用单枚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例共20个节段。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4~65岁,平均51.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I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结果:15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4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2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均为TLIF侧,该2例于1~2个月内症状消除,术后平均优良率93.3%。结论:使用单枚融合器及扩大减压的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及治疗费用减少,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满意。
- 尹毅李忆杰单辉强黄伟邬亚明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椎体间融合术
- 内固定结合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应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本法进行疗效评估。方法:2例手术采用腓骨钢板内固定,胫骨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分离的踝关节面,闭合复位胫骨骨折,“T”型单侧超踝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和距骨上,术后早期放松远侧万向关节,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有19例获得优良关节面复位(90.4%),20例肢体力线恢复良好(95.2%)。临床评分(Phillips及Sh-wart踝关节评分)55分~92分(平均为83分),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论:本法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地避免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恢复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能够早期活动,恢复功能较好,是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 李忆杰高宜军李翀
- 关键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中后纵韧带生物力学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比较颈前路单双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后纵韧带切除前后颈椎的即刻稳定性变化,为临床手术中对后纵韧带的处理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15具新鲜小牛颈椎标本(C3-T1),1具用于预实验,将14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具标本,组1用于单间隙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模型的检测,组2用于双间隙检测,按操作过程依次标记为:N正常标本组→A1、A2椎间盘切除+植骨→B1、B2椎间盘切除+植骨+颈前路内固定→C1、C2椎间盘切除+植骨+后纵韧带切除→D1、D2椎间盘切除+植骨+后纵韧带切除+颈前路内固定.用实验应力方法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颈椎椎体载荷-应变关系:A1、C1的应变比N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状态均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1组的应变比N均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B1组比A1组的应变平均下降26%,有显著性差异(P〈0.05);D1组比B1组应变稍增加,其中在前屈状态增大最多(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1较A1组增大,前屈状态特别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情况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2的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其变化规律与组1相似.结论 在正常标本内颈椎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后纵韧带的切除导致脊柱标本在前屈状态下稳定性下降最明显.单节段和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的标本比正常标本的稳定性下降,此时后纵韧带的切除使得标本的稳定性下降更明显,并且单节段和双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的标本通过植骨内固定有效地增强了术后标本的稳定性.
- 单辉强刘璠尹毅李忆杰
-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后纵韧带
- C.F.P.与THA术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的比较研究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在股骨标本中模拟C.F.P(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保留股骨颈)假体置换术及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全髋关节成形术),进行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实验并进行比较,以了解C.F.P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4副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将其作为正常组.①廊力分析:分别在股骨标本上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定300N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值.正常组做完后,将股骨标本按左右侧分为2组,每组4根.左侧安装C.F.P.人工髋关节假体,右侧安装传统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复上述实验.②疲劳实验:将安装了假体的股骨标本置于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平台上.以300HZ的实验速度对标本进行压缩疲劳实验.最大的加载载荷为0.75kN.最小的加载载荷为0.075kN.直到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为止.得出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F.P.假体组的张应力值差和压应力值差均明显小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接近于正常组.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C.F.P.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多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生物型假体相比,置入C.F.P.假体后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和传导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C.F.P.假体的使用寿命比传统生物型假体更长.C.F.P.人工髋关节假体适用于股骨颈完好、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尤其是年轻、运动量大且将来面临再次置换的患者.
- 单辉强刘璠尹毅李忆杰邬亚明
- 关键词: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