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恩孝

作品数:95 被引量:1,175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肿瘤
  • 21篇腺癌
  • 20篇血管
  • 17篇乳腺
  • 16篇乳腺癌
  • 15篇细胞
  • 13篇预后
  • 13篇化疗
  • 12篇肺癌
  • 11篇血管内皮
  • 1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1篇血管生成
  • 11篇晚期
  • 11篇疗效
  • 11篇恶性
  • 9篇蛋白
  • 8篇抗血管生成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
  • 7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6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陕西省肿瘤医...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青海大学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宝鸡市中医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90篇李恩孝
  • 23篇吴胤瑛
  • 20篇董丹凤
  • 14篇李毅
  • 12篇李蓉
  • 10篇施璠
  • 6篇吴媛
  • 5篇姚煜
  • 5篇耿倩倩
  • 4篇孙燕
  • 4篇何静
  • 4篇肖菊香
  • 4篇郭俊俊
  • 4篇王秀问
  • 4篇杨谨
  • 4篇张茂宏
  • 3篇梁军
  • 3篇齐宇红
  • 3篇周小娟
  • 3篇陈旭

传媒

  • 28篇现代肿瘤医学
  • 8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肿瘤
  • 2篇癌症
  • 2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2003年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李恩孝何静李毅姚煜杨谨陈玲周小娟李蓉
关键词:乳腺癌MDR-1基因P-糖蛋白MDR
抗血管生成肽βpep-25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006年
目的:合成抗血管生成肽βpep-25片断,构建并鉴定含βpep-25肽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方法:人工设计合成βpep-25肽序列片断,经测序正确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T-βpep-25;用NaeI和BamHI双酶切pGEM-T-βpep-25后,将T-βpep-25肽片断克隆到经NaeI和BamHI双酶切的重组载体pBV220-NT4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V220-NT4-βpep-25,并对其分别用BamHI酶切,EcoRI和BamHI双酶切分析。结果: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人工合成的肽βpep-25序列(113bp)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分别用BamHI酶切,EcoRI和BamHI双酶切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V220-NT4-βpep-25可以得到4030bp、364bp和3666bp的片段,结果表明目的肽片段已经成功地克隆到了重组表达载体中,说明重组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抗血管生成肽βpep-25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细胞内外及动物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和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恩孝刘陕西杨广笑王全颖吴胤瑛施璠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原核表达载体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随机试验被引量:36
2003年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加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45例患者。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nrhTNF 4×10 6U/m2 ,2 1天为一周 ,连用二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二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 3例患者因依从性原因出组 ,各有 42例可供临床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7.62 % ( 2 0 /4 2 ) ,对照组为 19.0 5 % ( 8/4 2 ) (P =0 .0 0 2 )。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5 .0 2± 10 .74,对照组为 81.3 5± 9.63 (P =0 .0 3 8)。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nr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 ,注射局部疼痛 ,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结论 国产nr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能显著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nrhTNF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轻微 。
周清华侯梅李潞任莉邱萌杨玉琼黄雯霞陈震孟志强宋明志李明众李恩孝李毅姚煜郑知文刘星张祥福卢辉山张茂宏王秀问于学军
关键词: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多中心试验
转移性乳腺癌P-糖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5
2002年
背景与目的: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与化疗效果、缓解率、生存期及估计预后有关。但有关P-gp表达与乳腺癌转移部位及化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乳腺癌P-gp表达及其与不同转移部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法检测4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gp表达。43例使用联合方案化疗。环磷酰胺600mg/m2ivd1,吡喃阿霉素60mg/m2ivd1,5-氟尿嘧啶600mg/m2ivd1、8,每3周重复,至少2个周期,对比分析P-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P-gp阳性表达率56.5%,肝和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和淋巴结转移者(P=0.049)。可评价疗效的4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58.1%,P-gp阴性组疗效明显优于P-gp阳性组(P<0.01)。有肝和肺等内脏转移者有效率明显低于皮肤和浅表淋巴结转移者(P<0.05)。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或远处转移后化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p表达可作为评估转移性乳腺癌多药耐药,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李恩孝李毅杨谨何静陈玲王建波周小娟李蓉
关键词:继发性P-糖蛋白多药耐药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sVEGF水平检测,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女性sVEGF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术前及术后sVEGF水平变化与患者年龄、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况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患者术前sVEGF水平中位数为306.51pg/ml,(四分位间距190.44pg/ml~442.04pg/ml);乳腺良性病变组sVEGF水平中位数为150.82pg/ml(四分位间距82.36pg/ml~212.34pg/ml);健康女性组sVEGF水平中位数为105.93pg/ml,(四分位间距78.54pg/ml~157.77pg/ml)。乳腺癌术后sVEGF水平中位数为200.89pg/ml(四分位间距164.36pg/ml~276.33pg/ml)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04);III期乳腺癌sVEGF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有显著性差异(P=0.003)。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sVEGF水平较无腋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04),且与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43)。sVEGF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EP、PR、Her-2以及月经状态均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sVEGF水平较乳腺良性病变和健康女性明显增高;局部晚期(III期)乳腺癌患者术前sVEGF水平较高。乳腺癌术后第10天时sVEGF水平较手术前明显下降。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往往伴随着sVEGF的增高,sVEGF水平与乳腺癌疾病的进展、浸润、转移相关。
吴胤瑛李恩孝施璠吴媛郭俊俊董丹凤
关键词:乳腺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预后
GSK-3β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GEP-NEN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GEP-NENs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GSK-3β在GEP-NENs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选取10例GEP-NENs的正常组织(取自癌旁10cm以外)为对照组,并分析GSK-3β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9例GEP-NENs患者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6)。晚期(Ⅲ+Ⅳ期)患者的GSK-3β表达强度高于Ⅰ+Ⅱ期(P=0.020);GSK-3β在G3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1+G2患者(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GEP-NENs患者组织中GSK-3β表达强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22)。69例GEP-NENs患者mOS为45个月,总生存率为66.7%。其中,GSK-3β低中表达者(37例,53.6%,未达到)的预后明显优于GSK-3β高表达者(32例,46.4%,24.7个月)(P=0.013)。GSK-3β低中表达者中,G1+G2者(27例,73%,未达到)的预后明显优于G3者(10例,27%,35个月)(P=0.004)。结论 GSK-3β在GEP-NENs组织中过表达;病理分级对GSK-3β低中表达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胡媛宁静樊扬威吴胤瑛李恩孝董丹凤
关键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SK-3Β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胆道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
2022年
胆道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手术切除是目前胆道系统肿瘤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存在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等难题。围手术期治疗主要针对局部晚期恶性肿瘤,以放化疗为主要手段,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防止疾病复发,最终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目前已有多项胆道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结果公布,为局部晚期胆道癌的综合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围绕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三部分就局部晚期胆道癌的围手术期治疗热点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王佳李恩孝樊扬威
关键词:胆道癌围手术期治疗新辅助治疗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rmhTNF 400万u/m2,肌注,第1~7天和第11~17天;对照组仅给联合化疗;两组均每21天重复,连用二个周期。结果: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1.11%和2.7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其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rmhTNF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轻度注射局部疼痛63.0%、骨骼肌痛38.9%、发热24.1%、感冒样症状22.0%和局部红肿硬结13.0%。结论:受病例数等因素影响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头颈癌、胃肠道癌、肾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不优于单纯化疗。rmhTNF联合化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扩大病例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李恩孝李明众南克俊周小娟肖菊香赵新汉孙红何静李毅姚煜
关键词: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恶性肿瘤随机对照研究
HOXD10在胆管癌细胞放疗增敏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同源异型盒D10(homeobox D10,HOXD10)基因在人胆管癌细胞放疗增敏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放射线照射胆管癌RBE和HCCC9810细胞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HOXD10 mRNA的表达。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多靶单击模型"和FCM法检测HOXD10稳定过表达的胆管癌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及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放射治疗对HOXD10过表达的胆管癌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2、4和8 Gy放射治疗后48和72 h,胆管癌RBE和HCCC9810细胞中HOXD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放疗后24 h组(P值均<0.05)。在2、4和8 Gy放射治疗后,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应的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阴性对照Lv-CTRL-RBE和Lv-CTRL-HCCC9810细胞(P值均<0.05);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mean lethal dose,D0)、准阈剂量(quasithreshold dose,Dq)和2 Gy单次照射后细胞的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with 2 Gy,SF2)值均分别低于Lv-CTRL-RBE和Lv-CTRL-HCCC9810细胞(P值均<0.05)。4 Gy放射治疗后24 h,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凋亡率高于Lv-CTRL-RBE和Lv-CTRL-HCCC9810细胞(P值均<0.05);Lv-HOXD10-RBE和Lv-HOXD10-HCCC9810细胞中p53、p21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v-CTRL-RBE和Lv-CTRLHCCC9810细胞,而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Lv-CTRL-RBE和Lv-CTRL-HCCC9810细胞(P值均<0.05)。结论:HOXD10可增加人胆管癌RBE和HCCC9810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
杨海霞米建强于得全梁军邵秋菊齐宇红梁昉袁灿亮李恩孝
关键词:胆管肿瘤放射疗法辐射耐受性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岩舒注射液加PF方案治疗有癌穿孔征象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02年
李恩孝尚金堂李毅姚煜杨谨刘小平李蓉
关键词:岩舒注射液PF方案食管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