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凤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VEGF-C表达及LVD检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分析56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中VEGF-C表达和LVD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为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临床参考指标。
方法:对56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癌组织及13例...
- 陈旭李恩孝吴胤瑛董丹凤
- 关键词:结直肠癌VEGF-C表达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茚甲新对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茚甲新对胶质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确定不会引起细胞毒性的茚甲新药物浓度,应用移行实验和浸润实验研究茚甲新对胶质瘤细胞移行及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茚甲新浓度的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下降,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浓度并不影响细胞移行。结论茚甲新可以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可能成为脑胶质瘤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王拓王举波董丹凤王茂德
- 关键词:胶质瘤
- 结直肠癌预后因素与治疗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与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K-M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是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术前CEA水平、分期、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病理分型、是否联合化疗、Ⅲ期患者是否行辅助化疗、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模式、直肠癌治疗模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为术前CEA水平、分期、是否联合化疗、直肠癌治疗模式;33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8.365±2.159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7%、63.48%和56.60%,其中综合治疗患者占46.39%,单纯手术患者占51.20%。结论:治疗模式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标准的治疗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应用。
- 董丹凤李恩孝王举波吴胤瑛郭俊俊陈旭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在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进行治疗,考察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以2017年-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为研究对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204例,为LAA组,小血管性(small vessel disease,SVD)226例,为SVD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LAA组和SVD组均进行谷红注射液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以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为考察指标,考察谷红联合尼莫地平对两种类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LAA组和SVD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LAA组总有效率为90.20%,SVD组总有效率为8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AA组和SVD组患者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的改善(P<0.05),其中LAA组MOCA评分由19.31±5.45提升至22.31±6.21,MMSE评分由21.45±5.91提升至25.23±3.21,SVD组MOCA评分由19.28±4.01提升至22.88±5.73,MMSE评分由21.30±7.76提升至25.08±6.19,但两组间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LAA组和SVD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共有7例患者出现轻度头部胀痛、面部潮红等,其中LAA组3(1.47%)例,SVD组4(1.96%)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认知障碍,均能显著缓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刘欣董丹凤吉智惠晶刘利宁李毓新
- 关键词:谷红注射液尼莫地平
- 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A与术后癌组织MVD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两者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外周血VEGF-A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术后肿瘤组织CD34的表达,并计数肿瘤组织MV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A水平为(292.20±89.00)pg/ml,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患者的(102.70±31.04)pg/ml和正常健康女性的(94.85±25.72)pg/ml,且与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21)有关;CD34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同时MVD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A水平为(316.68±61.51)pg/ml,显著高于MVD阴性患者的(232.09±71.83)pg/ml(P=0.027)。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VEGF-A显著升高,术前外周血VEGF-A水平与术后肿瘤组织MVD密切相关。
- 郭俊俊吴媛李恩孝董丹凤
-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transradial angiography,TRA)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93例行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RA组(n=97例)和经股动脉途径(Transfemoral approach,TFA)组(n=96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后3 d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穿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受线时间、材料费、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等。结果:TRA组穿刺成功率为98.97%,TFA组穿刺成功率为97.91%,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的穿刺时间长于TFA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T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的受线时间、手术时间及材料费显著低于TF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穿刺点血肿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较TF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其他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TRA)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具有局部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等特点,更为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刘欣董丹凤吉智惠晶刘利宁李毓新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桡动脉股动脉
- Ⅱ期结直肠癌组织VEGF-A与MVD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6例Ⅱ期结直肠癌组织及13例正常组织的VEGF-A表达与MVD,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生存的影响。结果(1)肿瘤组织VEGF-A表达和MVD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4.3%vs.0,23.69±5.779vs.7.9±1.27;P均=0.000);原发肿瘤>5cm癌组织VEGF-A表达明显高于<5cm者(85.0%vs.52.8%,P=0.034),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的癌组织VEGF-A和MVD明显高于未发生复发或转移者(57.1%vs.28.9%,P=0.039;28.94±4.208vs.22.41±5.428,P=0.000);年龄>60岁患者的癌组织MVD明显高于≤60岁患者(27.36±5.658vs.21.67±4.959,P=0.001),低分化患者癌组织MVD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27.65±6.329vs.23.16±5.416,P=0.013);VEGF-A阴性组与弱阳性组及强阳性组MV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80±4.60vs.24.51±5.07,P=0.027;21.80±4.60vs.25.79±3.78,P=0.006),VEGF-A弱阳性组和强阳性组MV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1±5.07vs.25.79±3.78,P=0.666)。(2)56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3%、87.37%和75.96%;癌组织VEGF-A表达与患者DFS(χ2=8.570,P=0.014,r=-0.292)和OS(χ2=6.502,P=0.039,r=-0.281)相关,VEGF-A表达越强,DFS和OS越短;癌组织MVD与患者的DFS相关(χ2=6.806,P=0.032,r=-0.213),MVD越高,DFS越短,但是与OS无明显相关性(χ2=1.902,P=0.168,r=-0.022)。结论Ⅱ期结直肠癌组织VEGF-A表达和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董丹凤李恩孝王举波吴胤瑛施璠郭俊俊陈旭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信号分解与重构被引量:9
- 2021年
- 针对图像信号的分解与重构,采用了小波变换的方法。通过研究由尺度函数生成的多分辨分析、两尺度关系,得到小波对信号的分解算法和重构算法以及信号分解和传递的示意图。在此基础上,讨论二元张量积多分辨分析,得到利用多元小波对图像的分解算法、重构算法以及图像小波分解、小波分解数据流、小波重构数据流的结构图。采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对图像信号进行分解,将图像分解为不同空间、不同频率的子图像,该算法对于信号与图像压缩比高,压缩速度快,压缩后能保持信号与图像的特征不变,而且在传递过程中抗干扰。
- 冯晶晶陈文利董丹凤
- 关键词:小波变换图像信号多尺度分析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及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sVEGF—C)水平、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良性病术前以及12名健康女性sVEGF—C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相应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sVEGF—C、COX-2及L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患者术前sVEGF—C水平(49±8)pg/m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志愿者(5±3)pg/ml和乳腺良性疾病者(8±4)pg/ml;(2)乳腺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44.1%)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11.4%)(P=0.002);LMVD主要位于癌旁组织,癌巢中少有表达;癌旁组织中LMVD(8.7±4.7)较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表达(1.8±1.7)显著增多(P=0.002);(3)在乳腺癌患者sVEGF—C水平增高者中,不但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sVEGF—C水平正常者COX-2的表达(P=0.024),而且LMVD(8.7±3.9)也显著高于sVEGF—C正常者的LMVD(5.6±3.3)(P=0.039);(4)乳腺癌患者COX-2表达阳性组LMVD(9.5±3.7)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LMVD(6.0±3.8)(P=0.012);(5)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sVEGF—C水平、COX-2及LMVD表达均高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5,0.022和0.002)。结论sVEGF—C、COX-2及LMVD在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估计乳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 李恩孝施璠吴胤瑛吴媛郭俊俊董丹凤
-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淋巴管密度淋巴道转移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及疗效预测指标的探索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水平与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本课题选择经病理确诊一线治疗进展后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二线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给予阿帕替尼500 mg po qd治疗,2周期评估一次,主要观察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次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不良反应;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患者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卡方检验分析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与阿帕替尼疗效的关系。结果:本课题共入组24例一线治疗进展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评估患者共23例。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例(4.3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8例(34.78%)、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4例(60.87%)。DCR为39.13%,中位PFS为2个月。阿帕替尼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发生频率依次为乏力(91.30%)、高血压(52.17%)、口腔黏膜炎(52.17%)、蛋白尿(47.83%)、贫血(43.48%)、腹泻(21.74%)、呕吐(17.39%)、消化道出血(4.35%)、陈旧伤口裂开(4.35%)。在SD组和PD组中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一线治疗进展并且体力状况良好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阿帕替尼可以作为一个可选的治疗策略,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不能预测阿帕替尼疗效。
- 董旭媛栾飞扬樊扬威吴胤瑛李恩孝董丹凤
- 关键词:胰腺癌抗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