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7篇近视
  • 3篇屈光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基质
  • 3篇激光
  • 3篇角膜基质
  • 3篇分子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塑形术
  • 2篇切削术
  • 2篇取出术
  • 2篇近视患者
  • 2篇近视眼
  • 2篇护理
  • 2篇角膜地形图
  • 2篇角膜切削
  • 2篇角膜切削术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晨玲
  • 10篇胡生发
  • 7篇吴小影
  • 6篇刘双珍
  • 3篇唐艳辉
  • 3篇文丹
  • 1篇舒学群
  • 1篇黄佩刚
  • 1篇苏兰君
  • 1篇谭浅
  • 1篇马雯
  • 1篇梅萼
  • 1篇许雪亮
  • 1篇陈露

传媒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 ,Ortho -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 采用角膜塑形术对98例 (192眼 )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 3月 ,与治疗前比较 ,近视度数最多可降低 5 75D ,规则散光可降低 2 75D。低度近视组 96 4 7%恢复正视眼 ,中高度近视组 6 4 6 9%恢复正视眼。眼球屈光度的降低与角膜曲率的减少呈正相关 (γ =0 993,P <0 0 0 0 5 ) ,性别、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吴小影刘双珍黄佩刚李晨玲胡生发梅萼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塑形术
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早期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马雯刘双珍许雪亮苏兰君谭浅胡生发李晨玲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角膜屈光状态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后角膜中心厚度的临床分析
2000年
胡生发李晨玲吴小影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常规处理
1998年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问世,为屈光性角膜手术开辟了新的前景,利用准分子激光单个光子能量高,切削精确,无热反应,无副损伤的特点,可对角膜进行准确的切削,即可矫正近视、散光[1~3]。...
舒学群李晨玲胡生发
关键词:近视PRK护理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OrbscanⅡ观察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 OrbscanⅡ的动态变化及影响角膜后表面前突出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16例(230只眼)近视患者,根据等效球镜屈光度分为4组,Ⅰ组:-1.25~-3.00 D;Ⅱ组:-3.13~-5.75 D;Ⅲ组:-6.00~-8.88D;Ⅳ组:-9.00~-15.75D,采用 Orbse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检测,取角膜厚度图、角膜后表面地形图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预留角膜最薄处厚度,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 值),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变,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20.63,-15.90;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7,-17.98,-27.26;P<0.05),表现为角膜变薄,后表面屈光力及 Diff 值增加,术后同一时间段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 F=61.92,4.74,7.28;P<0.05。术后3个月 F=64.16,5.12,21.83;P<0.05),不同时间段同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最薄处厚度较术前预留最薄角膜厚度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角膜后表面 Diff 值(Y)与术前角膜最薄处厚度(X_1)、角膜中央厚度(X_2)、角膜横径(X_3)、眼轴长度(X_4)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941-0.000 53X_1-0.000471X_2-0.0063X_3+0.00122X_4(F=13.48,P<0.01)。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后表面 Diff 值的差值(Y)与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最薄处厚度差值(X_1)、术前眼压(X_2)、术后3个月与1个月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X_3)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27-0.00078X_1+0.00201X_2-0.0055X_3(F=21.81,P<0.01)。结论 OrbscanⅡ对近视眼 LASIK 术前患者的筛选及术后监测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角膜测厚功能在高度近视眼 LASIK 术后准确性差,不宜作为再次手术的筛选标准;影响近视眼术前角膜后表面前突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角膜厚度、角膜横径与眼轴长度;影响术后
吴小影刘双珍胡生发李晨玲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近视
角膜塑形术疗效观察
2000年
李晨玲胡生发舒学群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护理
SMILE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F=210.976,P<0.001;F=144.129,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B_(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P<0.05;B_(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B=-0.522,P=0.003;B=-0.403,P=0.008;B=-0.409,P=0.008;B=-0.416,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B=-0.370,P=0.020;B=-0.417,P=0.013)。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侯湘涛吴小影杜凯旋文丹文丹胡涂胡生发唐艳辉
关键词:视觉质量瞳孔
近视患者SMILE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术前矫正视力≥5.0。所有患者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中度近视(≥-6.00D)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6.00D)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按优势眼分为主导眼组58例(58眼)和非主导眼组58例(58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及聚散功能(隐斜、正/负融像范围、集合近点)变化。组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①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E均较术前减小(P<0.05)。低中度近视组术后3个月主导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3个月双眼调节灵活度较术前增大(P<0.05),高度近视组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双眼调节灵活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幅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远/近距隐斜、正/负融像范围、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术后集合近点均较术前增大(P<0.05)。结论:SMILE手术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术后调节功能及聚散功能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双眼视觉功能变化不明显。
杜凯旋吴小影文丹肖巴伊刘双珍尹叶薇李晨玲胡生发唐艳辉
关键词:近视聚散双眼视觉功能
SMILE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角膜后表面高度改变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描述性纵向研究。对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37例高度近视SMILE术后患者67眼(等效球镜度为-10.75^-6.25D)做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眼轴、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手术前后数据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SMILE术后6个月UCVA(LogMAR)为-0.1(-0.2,0),有效性指数0.83±0.20;BCVA(LogMAR)-0.2(-0.2,-0.2),安全性指数1.03±0.16。术后1、3、6个月近视度数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屈光度为-0.25(-0.50,0)D,回退量为-0.25(-0.50,0)D。术后UCVA(LogMAR)与年龄呈正相关,术后屈光度、回退量均与年龄呈负相关。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为(0.030±0.006)mm,术后6个月为(0.046±0.012)mm,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Diff值及ΔDiff值均与角膜组织改变百分比mPTA呈正相关。结论: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在术后6个月内仍有轻度屈光度回退,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移,术后3个月部分恢复,术中组织切削百分比较大者前移量较大。
陈露吴小影文丹肖巴伊刘双珍李晨玲胡生发唐艳辉
关键词:高度近视角膜后表面
影响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屈光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测量227例(452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地形图、角膜中央厚度、眼压、A超及屈光度,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程度屈光度,角膜顶点屈光力低度近视组与中、高、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角膜中央3mm屈光力,低、中度近视组与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角膜中央5mm屈光力低度近视眼组与重度近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角膜中央7mm屈光力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②角膜中央3,5,7mm的屈光力与年龄、前房深度呈正相关(年龄:r分别为:0.398,0.387,0.342,P =0.000;前房深度:r分别为:0.277,0.310,0.288,P =0.000);③角膜中央3,5,7mm的屈光力均与等效球镜屈光度、眼轴、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等效球镜屈光度:r分别为-0.80,-0.782,-0.710,P =0.000;眼轴:r分别为:-0.670,-0.668,-0.598,P =0.000;晶状体厚度r分别为-0.318,-0.282,-0.232,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④将角膜不同区域屈光力为应变量,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 3=77.571-1.432X 1-0.554X 2+0.964X 3+0.067X 4-1.205X 5;(F =101.356,P =0.000);Y 5=76.538-1.424X 1-0.538X 2+1.063X 3+0.067X 4-1.122X 5;(F =92.395,P =0.000);Y 7=72.563-1.
吴小影刘双珍胡生发李晨玲
关键词:近视角膜屈光力角膜地形图角膜中央厚度眼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