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柏

作品数:58 被引量:55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理学
  • 9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
  • 12篇离子
  • 11篇电感耦合
  • 11篇质谱
  • 9篇等离子体质谱
  • 9篇电感耦合等离...
  • 9篇电感耦合等离...
  • 9篇色谱
  • 9篇细胞
  • 9篇甲基汞
  • 8篇
  • 7篇无机
  • 7篇无机汞
  • 7篇相色谱
  • 6篇蛋白
  • 6篇形态分析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
  • 6篇中硒
  • 6篇金属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家纳米科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南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包头医学院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8篇李柏
  • 38篇高愈希
  • 31篇陈春英
  • 29篇柴之芳
  • 28篇李玉锋
  • 8篇赵宇亮
  • 7篇丰伟悦
  • 6篇黄宇营
  • 6篇章佩群
  • 6篇李云云
  • 5篇王萌
  • 5篇何伟
  • 4篇史俊稳
  • 4篇王小燕
  • 4篇赵九江
  • 4篇赵金璇
  • 4篇汪冰
  • 3篇王江雪
  • 3篇孙瑾
  • 3篇周国强

传媒

  • 10篇分析化学
  • 4篇核技术
  • 4篇分析试验室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卫生研究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科学:化...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北京同步辐射...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肝癌和正常肝脏细胞内硒与氧化应激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硒和氧化应激水平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了数例肝癌晚期切除样品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测定了正常肝脏组织和癌组织不同细胞器中硒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rxR)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和蛋白总巯基的含量。结果 Se在肝癌溶酶体 (P <0 0 5 )、微粒体 (P <0 0 5 )、细胞质中的含量高于正常肝组织 ,几种抗氧化酶酶的活性和巯基含量均高于正常肝。癌细胞中的Se含量要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周围正常肝细胞 ,尤其是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质。癌细胞线粒体、细胞质中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巯基含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肝细胞。结论 癌细胞代谢旺盛 ,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 ,从而造成周围正常细胞营养素的缺乏 ,抗氧化能力的下降 。
陈春英邓贵龙赵九江高愈希章佩群李柏柴之芳彭淑牖
关键词:肝癌组织氧化应激机制肝脏组织
用同步辐射X-荧光定量测定电泳分离后蛋白条带内的微量元素被引量:4
2006年
建立了同步辐射X-荧光(SRXRF)定量测定生物样品等电聚焦(IEF)分离后蛋白条带内的微量元素Fe、Cu和Zn的方法.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人血红蛋白后,用SRXRF测定了各亚型条带内的金属含量,用加一定量金属的含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做SRXRF定量测定蛋白条带内微量元素Fe、Cu和Zn的定量标准,校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r在0~8 μg/g范围内均大于0.99;检出限分别为2.43、1.12和0.96 μg/g;测定蛋白条带内Fe和Zn的回收率分别为90.4%和115.7 %.该联用技术可用于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同时给出蛋白质的微量元素组成和等电点等信息.
董元兴高愈希陈春英李柏邢丽喻宏伟何伟黄宇营柴之芳
关键词:微量元素形态分析电泳金属蛋白
^79Se-AMS生物示踪方法学的研究
2009年
由于具有放射性非常弱以及对生物组织甚至是细胞无损伤的特点,79Se是对硒元素进行长期无损伤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示踪核素7。9Se示踪方法学的建立对于硒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将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加速器质谱测量79Se(79Se-AMS)的生物示踪方法学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以及高精度等特点。通过采用79Se-AMS方法对亚毒性剂量的硒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79Se-AMS生物示踪方法学,重点探索了生物示踪样品的制备流程,化学处理以及样品测量过程。采用分子负离子的引出形式以及四阳极双栅电离室对79Se和79Br两种同量异位素进行鉴别,从而记录实际样品中79Se的原子个数。实验建立了亚毒性剂量硒在Wistar大鼠肾脏内的代谢曲线,为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与手段,也为AMS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王伟何明陈春英李柏陆丽燕龚杰吴绍雷周国强焦芳许耀刚赵金璇武绍勇姜山
RP-HG-AFS联用研究长期汞暴露人群补硒前后血清中汞的形态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了反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血清中汞形态(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方法,优化了载流液,还原剂以及2-巯基乙醇的浓度,以正辛醇作为消泡剂,成功地解决了测定血清样品时原子荧光仪器内气液分离器中产生大量泡沫的难题。采用反相色谱柱对无机汞和甲基汞形态进行了分离,回收率在95%~110%之间,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精密度RSD(n=7)分别为3.3%和4.0%,二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28μg/L和0.11μg/L。当无机汞和甲基汞形态浓度范围为2~30μg/L时,两种形态均可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0。通过测定标准物质人发(GBW 07601)和鱼样(IAEA MA-B-3/TM)评价方法的可靠性。方法用于分析长期汞暴露地区人群口服补硒剂后血清中汞的化学形态并定量,结果发现硒能促进人体内汞的排出。
黄笑寒李玉锋董泽琴李柏高愈希瞿丽雅袁亚莉陈春英
关键词:反相色谱无机汞甲基汞
加速器质谱法测定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129)I被引量:12
2005年
建立了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129I的分析方法,采用碱式灰化、萃取反萃、沉淀等步骤对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碘进行预浓集,用131I[NaI]为放射性示踪剂优化各分步的制备条件,运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松针和干草、青岛地区海藻和海水中的129I/127I。用超热中子活化法测定样品中的稳定碘(即127I)含量。上述松针、干草、海藻和海水样品中的129I/127I分别为8.11×10-9、5.97×10-9、1.70×10-10和6.05×10-10;相应的129I浓度分别为3.22×10-15、1.24×10-14、1.27×10-14g/g干重和2.30×10-14g/L。与文献报道值相比,我国与国外同类地区相当甚至更低,比法国和英国乏核燃料后处理厂附近环境中的129I低2~3个数量级,表明我国这些非核设施影响地区的129I处于当今全球环境的本底放射性沉降水平。
李柏章佩群陈春英何明柴之芳
关键词:生物样品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示踪剂全球环境水样品干草
ICP-OES和ICP-MS测定中日两国大米中27种矿质元素含量被引量:51
2010年
收集了16种中国大米和11种日本大米,经过微波消解或干灰化法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其中Al,As,B,Ba,Ca,Cd,Co,Cr,Cs,Cu,Fe,Hg,K,Mg,Mn,Mo,Na,Ni,P,Pb,Rb,S,Se,Sr,Tl,V和Zn等2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用生物标准参考物质大米(GBW10010)评价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碰撞反应池技术(CCT)的ICP-MS能有效降低一些多原子离子对低m/z元素离子计数的干扰;与日本大米相比,中国大米中Al,S,Sr等元素含量显著偏高,而B,Cd,Cs,Mg,Mo,P,Pb,Zn等元素含量显著偏低(P<0.05),采用聚类分析(最小方差法)对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处理,可正确判别两国大米。另外,还发现大米中Mg和P含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552。
王小平李柏
关键词:大米矿质元素ICP-OESICP-MS
姬松茸中Cu,Zn,Ag,Cd和Hg累积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对三种不同产地的姬松茸子实体,经过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O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了其中Ag,Al,As,Au,B,Ba,Bi,Ca,Cd,Cr,Co,Cu,Fe,Hg,K,La,Mg,Mn,Mo,Na,M,P,Pb,Rb,S,Sb,Se,Sn,Sr,Ti,V和Zn等32种元素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分析了其中Hg元素的形态.另外,还探讨了Cu,Zn,Ag,Cd,Hg及一些相关元素在姬松茸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与一些常见种类的大型真菌相比,姬松茸对Cu,Zn,Ag,Cd,Hg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累积的Hg主要以Hg^(2+)形态存在,CH_3Hg^+占总Hg比例在15%以下.Cu,Zn,Ag,Cd和Hg在姬松茸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为:从菌柄下部到上部、从菌盖中心到边缘元素含量逐渐增加;P有助于提高姬松茸对Cu,Zn,Ag,Cd,Hg的累积能力,而Ca似乎起拮抗作用.
王小平李婷李柏
关键词:姬松茸
空间金属组学与空间代谢组学助力碎米荠富硒机制研究
2023年
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是我国发现的一种能富集硒的草本植物,植株中硒含量可达几千mg·kg-1。硒不是植物必需元素,因此研究碎米荠对硒的富集机制有利于探究植物解硒毒机制,同时也为利用富硒碎米荠做富硒原料打下良好基础。本研究首先利用ICP-MS、HPLC-ICP-MS、同步辐射XRF及同步辐射XAS等技术对富硒碎米荠植株中不同部位的硒含量、形态、分布及化学种态进行了研究。
解宏鑫田雪赵甲亭王黎明于永亮崔丽巍李柏李柏
亚慢性砷暴露小鼠体内不同形态砷的分布及对DNA的损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暴露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不同形态砷的分布情况及砷对6种其他元素在机体内平衡的影响,同时研究亚慢性砷暴露对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C57BL/6N小鼠按体重匹配分为2组,分别给予0、10μg/ml亚砷酸钠溶液通过其饮用水摄入,持续暴露6个月。结果亚慢性砷暴露后,砷在各组织器官都有明显的蓄积,肾脏、肺和肝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563.9±222.5)、(458.6±191.0)和(279.8±81.2)ng/g,血液和脑组织中较低,分别为(82.2±26.7)ng/ml和(101.8±30.1)ng/g。染毒组小鼠的各个器官组织中砷主要以二甲基胂酸(DMA)形式存在。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部分器官中Cr、Cu、Zn、Se、Pb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染毒组的8-OHdG含量为(149.1±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27.9)ng/ml。结论小鼠经亚慢性砷暴露,导致砷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且主要以二甲基胂酸形式存在,同时砷也对Cr、Cu、Zn、Se、Pb在机体内的平衡产生影响,并对机体产生一定DNA损伤。
李晗君林婧李玉锋严金婷李柏张维董泽琴陈春英
关键词:亚慢性小鼠
不同暴露时间TiO_2纳米粒子对雌性小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小鼠鼻腔滴注二氧化钛(TiO2)纳米粒子对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以50mg/kg的剂量给CD雌性小鼠隔天鼻腔滴注不同粒径大小的TiO:(25、80和155nm)水悬浮液(浓度为10^5mg/L),同时设定对照组。分别在暴露2、10、20和30d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小鼠脑组织中钛元素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暴露20和30d后小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在暴露10d时,小鼠脑中钛的含量上升较快,25nm组小鼠脑中钛的含量即达到(1059.3±293.5)ng/g;在暴露20d之后,脑中钛的含量有一定降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5nm组中钛的含量下降为(654.7±269.2)ng/g。暴露30d时钛含量没有明显改变。由于吸入的TiO2粒子在小鼠脑中的蓄积,导致80nm和155nm组中小鼠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在暴露20d时明显升高,而多巴胺(DA)、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有一定下降。结论吸入的TiO2颗粒可以经鼻黏膜吸收入脑并能蓄积于小鼠的脑组织中,影响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
王江雪李玉锋周国强李柏焦芳陈春英高愈希赵宇亮柴之芳
关键词:二氧化钛小鼠生物胺神经递质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