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璐璐

作品数:10 被引量:14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溶解性有机质
  • 4篇紫外
  • 4篇消落带
  • 4篇磷素
  • 4篇光谱
  • 4篇DOM
  • 3篇三峡库区
  • 3篇三峡库区消落...
  • 3篇可见光
  • 3篇可见光谱
  • 3篇库区
  • 2篇水体
  • 2篇紫外-可见
  • 2篇紫外-可见光...
  • 2篇磷素形态
  • 2篇光谱特征
  • 2篇河流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电影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6篇重庆市农业资...

作者

  • 10篇李璐璐
  • 7篇江韬
  • 7篇魏世强
  • 6篇闫金龙
  • 6篇郭念
  • 3篇王定勇
  • 3篇高洁
  • 2篇赵铮
  • 1篇赵秀兰
  • 1篇刘江
  • 1篇卢松
  • 1篇孙文彬
  • 1篇李玲
  • 1篇周宏光
  • 1篇刘娜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区土壤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本研究通过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样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紫外-可见光谱,并计算特征参数来获取其的地化特征和信息。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参数表明土壤DOM的芳香性、疏水组分及腐殖化程度都明显低于上层沉积物,与高程和土地利用...
李璐璐江韬闫金龙魏世强郭念高洁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可见光谱
文献传递
含生物质炭城市污泥堆肥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被引量:31
2014年
以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其堆肥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较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更有利于堆肥腐熟度的提高.外源添加花生壳炭的处理在堆肥21d后,其堆肥腐熟度可能达到峰值,而外源添加小麦秸秆炭的处理其堆肥腐熟度则随着堆肥时间的进行而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堆肥DOM的FI>0.7,BIX>0.8,表明其来源为自生源,可能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有关.因此,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特征分析,能较好地评估城市污泥堆肥腐熟度的情况.
闫金龙江韬赵秀兰魏世强王定勇李璐璐郭念孙文彬
关键词:生物质炭堆肥紫外光谱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及沉积物中磷素分布与赋存特征研究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举世瞩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对长江开发治理的主干工程。三峡工程分别在2003年6月首次成库,2006年10月和2008年11月分别完成二期蓄水和三期“175m试验性蓄水”,于2010年10...
李璐璐
关键词:消落带溶解性有机质赋存特征磷素
文献传递
2010年后大陆新青春题材电影研究
自电影传入中国之初,青春题材电影便作为重要的分支登上了历史舞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救亡图存时代背景的青春电影,到建国后家国情怀浓烈的青春片,再到九十年代第六代导演视野下放荡不羁的青春影像,最后到近几年在电影市场化背景...
李璐璐
关键词:自媒体大众文化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估算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被引量:29
2014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用光谱测定的DOM组分.基于2012年7月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以及2012年11月采集的水体样品,通过单波长、双波长、吸收光谱斜率(S值)和三波长模型建立CDOM与DOM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三波长模型效果最佳,水体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88,土壤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33,沉积物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6.同时,利用2013年随机采集的32个土壤样品和36个水体样品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DOM浓度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6.5%和16.9%,水体分别为10.32%和9.06%,相比土壤DOM而言,三波长模型对水体DOM的预测精度更高.
李璐璐江韬卢松闫金龙高洁魏世强王定勇郭念赵铮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消落带溶解性有机质
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与土壤磷形态及分配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应用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对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表层新生沉积物及土壤中形态磷进行分级测定,并探讨形态磷之间及其与有效磷和样品理化性质(有机质和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消落带沉积物及土壤中总磷(TP)含量分别在435.1-970.0,152.8-1 022.7mg/kg之间,均值分别为(713.6±124.3),(547.5±169.7)mg/kg,沉积物中TP含量远高于土壤,显示了新生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高于土壤。无机磷(IP)是沉积物及土壤中磷的主要形态,分别占TP的78.2%,74.2%;有机磷(OP)只占较小的比例。沉积物及土壤中钙磷(Ca—P)是IP的主要赋存形态,Ca—P/IP均值为73.6%,74.1%,而铁/铝磷(Fe/Al—P)占IP比重仅为26.4%,25.9%。沉积物及土壤中有效磷(Olsen—P)含量分别在4.43-45.50,2.88-41.84mg/kg之间,其中分别有29.6%,11.1%的样品超过土壤磷素淋失的Olsen—P临界突变点(25mg/kg)。回归分析表明,沉积物中Fe/Al—P和OP是Olsen—P的主要贡献者,而Ca—P对Olsen—P的贡献很小;土壤中仅Fe/Al—P对Olsen—P有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O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的输入可促进OP的累积;TP、Fe/Al—P、Ca—P与无定形态铁(Feo—Fep)、有机络合态铁(Fep)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eo—Fep和Fep可促进沉积物及土壤的固磷作用。
刘娜李璐璐魏世强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土壤磷形态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被引量:71
2014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测定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及沉积物DOM的紫外-可见光谱基础上,通过特征参数及光谱模型来获取DOM的地化特征和信息.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参数表明土壤DOM的芳香性、疏水组分及腐殖化程度都明显低于上层沉积物,与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无关;而所选择的4种吸收光谱模型中以模型2为最优.同时,不同模型和不同拟合波段均对DOM光谱曲线斜率(S)有影响:S值随波长增加而减小;而不同波段S值相关性存在差异,表明各波段S值仅反映DOM部分信息,而非全部.此外,特征斜率之比(SR)反映出表层沉积物所受降解程度(光漂白或生物降解)小于土壤和往年沉积物,其芳香性更高,分子量更大,参与降解的反应活性也更大;这表明DOM越新鲜,其受到的光照和生物作用相对较小,降解潜力越大.
李璐璐江韬闫金龙郭念魏世强王定勇高洁赵铮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峡库区消落带
河流汇合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闫金龙江韬魏世强李玲郭念李璐璐刘江
关键词:磷素形态河流交汇
两江交汇处磷素形态变化特征:以涪江、渠江与嘉陵江为例
河流交汇处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在河流的自净作用下,河流交汇处营养元素和其他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都将发生重要变化.磷作为水生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通常被认为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嘉陵江是长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
闫金龙江韬郭念李璐璐高洁魏世强
关键词: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磷元素
文献传递
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对聚丙烯酰胺控制紫色土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对紫色土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径流上,施用PAM对较大坡度效果比缓坡明显(p<0.05),随坡度增加壤中流产流时间提前、流量增大。同时,坡耕地表面径流量和流速变化可能存在临界坡度范围(15°~20°),当坡度超过临界范围时,流速和流量反而减小。在磷素流失控制上,施用PAM对大坡度控制效果比小坡度显著(p<0.01)。施用PAM后,紫色土坡地表面径流量和径流速率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径流中TP浓度逐渐减少,在中等雨强(34mm/h)时,PAM对紫色土磷素流失控制效果最好,其总磷(TP)流失量分别为低雨强(17mm/h)和大雨强(84mm/h)的77.37%和40.22%。由降雨径流量和磷输出的关系发现,雨强对TP浓度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坡度对TP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没有影响。
闫金龙江韬滕玲玲魏世强李璐璐郭念罗在波周宏光
关键词:坡度降雨强度紫色土人工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