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世强

作品数:277 被引量:2,809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7篇环境科学与工...
  • 80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2篇土壤
  • 53篇污染
  • 31篇紫色土
  • 30篇重金
  • 30篇重金属
  • 27篇三峡库区
  • 27篇库区
  • 27篇
  • 21篇消落带
  • 17篇解吸
  • 17篇腐殖酸
  • 16篇三峡库区消落...
  • 16篇胡敏酸
  • 14篇植物修复
  • 13篇多环芳烃
  • 12篇离子
  • 11篇有效性
  • 10篇淹水
  • 8篇土壤重金属
  • 8篇重金属污染

机构

  • 208篇西南大学
  • 77篇重庆市农业资...
  • 67篇西南农业大学
  • 11篇教育部
  • 7篇云南省烟草公...
  • 6篇成都大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重庆市环境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重庆市环境保...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3篇重庆工学院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济宁职业技术...

作者

  • 276篇魏世强
  • 39篇江韬
  • 33篇蒋珍茂
  • 23篇王定勇
  • 19篇木志坚
  • 15篇谢德体
  • 14篇赵秀兰
  • 14篇闫金龙
  • 14篇潘声旺
  • 13篇王强
  • 10篇高洁
  • 10篇张进忠
  • 9篇陈飞霞
  • 9篇青长乐
  • 9篇卢松
  • 9篇何明靖
  • 9篇郭念
  • 9篇袁馨
  • 8篇李雪梅
  • 8篇魏沙平

传媒

  • 36篇环境科学
  • 20篇水土保持学报
  • 20篇西南农业大学...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5篇土壤学报
  • 14篇中国环境科学
  • 12篇西南大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土壤通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重庆市环境科...
  • 3篇微量元素与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环境
  • 3篇三峡环境与生...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23篇2009
  • 16篇2008
  • 16篇2007
  • 22篇2006
  • 15篇2005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毛蚓在高羊茅修复土壤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高羊茅蚯蚓
紫色土区作物耐氯临界值类型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用五种紫色土和15种作物,以施N、P、K为对照,设8级施氯水平(0~3200ppm)进行盆栽试验。根据作物产量、品质与对照等产等值的原则,将作物耐氯力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并确定其植株及土壤的耐氯临界值和求出作物产量与施氯水平的曲线回归方程,以指导含氯化肥应用,较传流施肥更为科学。
周则芳毛知耘刘洪斌魏世强
关键词:紫色土作物
有机锡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及效应被引量:21
2003年
论述了有机锡化合物进入环境的途径 ,锡甲基化和有机锡的富集、迁移、降解的原理。对有机锡的毒性、抗癌活性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论述。有机锡化合物被用于工业、农业和海洋船舶防污涂料中 ,随水向水环境迁移。微生物在锡甲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机锡可以通过水、光、微生物等降解。海洋生物对TBT和TPT等有机锡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大约在 5 0 0 0 - 10 0 0 0倍之间 ,且对海洋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 ,极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影响。
石孝洪魏世强李军
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甲基化毒性环境化学行为船舶防污海水污染
多环芳烃的环境效应及其生物标志物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3年
多环芳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也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致毒机理研究是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反映暴露剂量与生物效应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是环境致癌物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多环芳烃的暴露途径、环境行为、毒理效应、致癌机理及其生物标志物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进行讨论.
黄进魏世强
关键词:多环芳烃致癌机理毒性效应生物标志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毒死蜱农药在中性紫色土腐殖酸上的吸附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平衡振荡法研究毒死蜱在中性紫色土腐殖酸(HA)上的吸附.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拟合效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毒死蜱在腐殖酸上的吸附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溶液pH值对毒死蜱吸附的影响主要与氢键吸附有关;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很小.通过计算毒死蜱在HA上的吸附自由能变化量(△G的绝对值均<40kJ/mol),可以推测毒死蜱在HA上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有氢键、疏水分配、偶极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作用,而不存在化学键作用.
陈飞霞魏沙平魏世强
关键词:毒死蜱腐殖酸
重庆典型烟区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为有效调控植烟土壤肥力及合理进行田间碳素管理,采集了重庆彭水、丰都和巫山3个典型烟区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将土壤分成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别用浓度33、167和333 mmol·L-1的KMn O4溶液氧化处理,测定团聚体中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和活性有机质(LOM)含量(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烟区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1~2 mm的团聚体为主,占团聚体总量(质量分数)的40.16%~42.02%。除巫山烟区土壤0.25~0.50 mm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彭水和丰都两个烟区外,其余粒径团聚体含量在3个典型烟区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粒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中的总有机质(TOM)和LOM含量均降低,但HLOM和MLOM含量的变化因烟区的不同而异。在彭水和巫山烟区,HLOM和MLOM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在丰都烟区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TOM、HLOM、MLOM和LOM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均以1~2 mm粒径最大,分别达29.99%~31.58%、24.29%~33.36%、24.15%~29.09%和18.46%~21.69%,因此将1~2 mm团聚体作为重庆市典型烟区的土壤有机质固定的特征团聚体。土壤TOM和LOM含量均分别与〈0.25 mm团聚体中的TOM和L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该粒径团聚体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可以作为衡量重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动态的敏感性指标。
李玲赵秀兰魏世强蒋珍茂万川
关键词:植烟土壤团聚体有机质活性有机质
酸雨对菜地系统氮素收支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分别在酸沉降重污染区、轻污染区和对照区选择代表性的蔬菜样地,对土壤、蔬菜、降水、施肥、渗滤水等的氮素动态进行为时一年的定位、定时监测,研究了不同酸雨影响区氮素在菜地系统中的收支平衡。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由于酸雨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致使酸雨影响区菜地系统中氮素收支失衡,酸沉降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菜地系统中氮素I/O值分别为1.27和1.19;而对照区菜地系统中氮素I/O值为1.08,收支基本平衡。在酸沉降重污染区,降水输入系统的氮远大于轻污染区和对照区(约3~4倍),同时因酸雨危害,蔬菜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区,仅为对照区产量的60%,使系统中通过作物收获的氮输出减少.结果导致大量氮滞留于土壤中并以硝态氮等形态淋失,给水环境带来了氮污染风险。
王定勇蒋红梅魏世强
关键词:酸雨氮素
土壤组分对磷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影响——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土壤被引量:14
2019年
通过选择性去除土壤组分的方法,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中有机质、铁氧化物组分对磷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发现,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3种典型土壤去除的有机质以易氧化组分为主,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变化较小.然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含量均发生明显降低.同时,去除有机质、游离铁氧化物组分后并未改变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相对大小顺序,均为:钙结合磷(Ca-P)>有机磷(OP)>铁/铝结合磷(Fe/Al-P).此外,黄壤(FJ)、紫色潮土(KX)和灰棕紫泥(FL)去除有机质后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原始土壤仅分别降低0.5%、2.3%、6.5%(P=0.017<0.05,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组分对磷吸附的影响较小;而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对磷的吸附能力分别降低45.6%、51.7%、43.9%(P=0.004<0.05,显著性差异),表明土壤中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决定磷吸附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3种土壤去除游离铁氧化物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明显增加,表明游离铁氧化物组分是控制3种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重要因素.FL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略有降低,而KX和FJ土壤去除有机质组分后较原始土壤吸附磷的解吸能力无明显差异,表明有机质组分对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
闫金龙闫金龙江韬江韬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
几种有机物料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与吸附解吸行为影响的研究
<正> 研究了天然有机物胡敏酸和富里酸,整合剂EDTA和DTPA和四种简单有机酸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八种有机物均能显著促进镉从紫色土中的溶出。作用大小顺序为:EDTA≥DTPA>柠檬酸...
魏世强木志坚青长乐
关键词:有机物料紫色土解吸
文献传递
长寿湖水中磷形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为进一步了解湖泊表层水中磷形态的季节变化特征,在2009年7月(丰水期)和11月(平水期)、2010年3月(枯水期)连续监测长寿湖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析磷形态含量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个水期长寿湖水中的总磷(TP)都以溶解态磷(DTP)为主要存在形式,DTP在丰水期与平水期以可溶性正磷酸盐(DP)为主要存在形式,在枯水期以溶解性有机磷(DOP)为主要存在形式。总体来说,长寿湖水中TP和DTP含量呈现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DP含量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关关系分析发现,磷形态含量与湖水的溶解氧(DO)和电导的相关性明显,与pH和高锰酸盐指数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舒莹张进忠魏世强谢德体车建成
关键词:湖水磷形态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