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科跃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外标记
  • 2篇细胞
  • 1篇诱导分化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标记
  • 1篇髓细胞
  • 1篇梯度离心
  • 1篇梯度离心法
  • 1篇细胞分离
  • 1篇离心
  • 1篇离心法
  • 1篇密度梯度离心
  • 1篇密度梯度离心...
  • 1篇疾病
  • 1篇检出
  • 1篇检出率
  • 1篇公安干警
  • 1篇骨髓
  • 1篇骨髓培养法
  • 1篇骨髓细胞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杨科跃
  • 3篇金丹
  • 2篇江汕
  • 2篇范欣欣
  • 2篇裴国献
  • 2篇吴涛
  • 2篇姜晓锐
  • 1篇梁杰
  • 1篇张晓强
  • 1篇叶香华
  • 1篇王丹
  • 1篇耿振波
  • 1篇陈立明
  • 1篇黄谦
  • 1篇张鑫鑫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8和2009年某市公安干警健康检查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为了解某市公安干警的健康变化情况,为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8和2009年某市公安干警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与2008年相比:高血压(χ2=15.07,P=0.000)、慢性咽炎(χ2=4.009,P=0.045)、高血糖(χ2=73.819,P=0.000)、乳腺增生(χ2=24.334,P=0.000)、前列腺增大(χ2=7.248,P=0.000)血脂异常(χ2=15.969,P=0.000)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血糖、乳腺增生、前列腺增大的检出率有明显升高(P<0.01)。超重(χ2=2.73,P=0.098)、肥胖(χ2=3.116,P=0.078)、视力不佳(χ2=0.441,P=0.507)、龋齿(χ2=0.794,P=0.373)、高尿酸血症(χ2=0.474,P=0.491)、脂肪肝(χ2=1.378,P=0.240)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某市公安干警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
范欣欣杨科跃叶香华耿振波陈立明
关键词:疾病检出率公安干警
荧光微球体外标记大鼠BMSCs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荧光微球655(quantum dot655,QD655)标记SD大鼠BMSCs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增殖、细胞贴附性以及标记率,探讨QD655标记BMSCs及其示踪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周龄健康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采用QD655标记作为实验组,以未标记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QD655对细胞增殖性的影响;取实验组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周,采用茜素红、ALP染色定性鉴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标记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分别在标记后即刻、1、2、4、6周采用荧光显微镜动态检测实验组BMSCs阳性标记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上的贴附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3、5、7、9d,两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茜素红及ALP染色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BMSCs的骨桥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ALP、BMP-2 mRNA较对照组成倍数高表达。实验组BMSCs标记后即刻阳性标记率达96.50%±1.59%,随着标记时间延长标记率下降,标记后1、2、4、6周标记率分别为93.30%±1.51%、72.40%±2.90%、40.10%±3.60%、10.00%±1.70%,对照组各时间点阳性标记率均为0。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标记后细胞和材料贴附良好。结论 QD655对大鼠BMSCs标记时间长,标记率及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标记物。
姜晓锐张鑫鑫杨科跃江汕金丹王丹裴国献
关键词:BMSCS体外标记
Qtracker体外标记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Qtracker体外标记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抽取3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骨髓,贴壁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传至第3代后向成骨细胞诱导,并做鉴定。Qtracker分别以1、2、4、8、16和32nmol/10‘细胞的浓度标记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记为A、B、C、D、E、F组;未标记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G组)。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计数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标记阳性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标记后细胞存活率,甲基噻唑基四唑(MTr)法观察Qtracker染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兔BMSCs经诱导后能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经Qtracker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胞浆呈绿色荧光。随着标记浓度的增加,A、B、C、D、E、F组细胞标记阳性率逐渐增高,于8nmol/10。细胞的浓度标记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标记率可达到(93.58±2.08)%;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为(95.24±1.31)%,经两种方法测定,D、E、F组间标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各时间点标记阳性率均为0。以不同浓度标记后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6%以上,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Qtracker后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Qtracker可用于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体外标记,在浓度为8nmol/10^5细胞下可得到最佳的标记率,且其对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杨科跃范欣欣金丹江汕姜晓锐吴涛张晓强裴国献
关键词:骨髓细胞成骨细胞生物学标记
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对hBMSCs的分离效果。方法取健康成年人自愿捐赠的骨髓,分别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并进行传代。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形态变化;取第2代细胞培养7d后行HE染色;对比原代及第2、3代细胞传代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并检测细胞经成骨诱导后3、6、9d的ALP含量,于第9天采用Kaplow法染色观察细胞ALP染色情况。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分离的原代细胞呈聚集样生长,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原代细胞呈单个、散在生长。HE染色示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第2代细胞轮廓清晰,大小及形态均匀一致。全骨髓培养法原代细胞的传代时间(15.36±1.67)d;明显快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的(18.57±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3代细胞的传代时间两种分离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方法培养的hBMSCs上阳性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1、CD105、CD166含量和阴性表面标志物CD34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表面标志物CD14、CD45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分离的第2代细胞经成骨诱导后各时间点AL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后第9天ALP染色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全骨髓培养法可分离出hBMSCs,其分离效果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相似。
黄谦吴涛梁杰杨科跃金丹
关键词:HB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分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