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骅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物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 3篇丹皮
  • 3篇丹皮酚
  • 3篇血管
  • 3篇用药
  • 3篇内皮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药品
  • 2篇药物使用
  • 2篇皮素
  • 2篇微循环
  • 2篇微循环障碍
  • 2篇内皮素
  • 2篇内皮素-1
  • 2篇抗菌药物使用
  • 2篇急性微循环障...

机构

  • 14篇大理学院附属...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杨骅
  • 9篇马继琴
  • 8篇韩志云
  • 4篇杨月琴
  • 3篇杨骥
  • 2篇杨建琴
  • 2篇赵燕菊
  • 2篇李丹
  • 1篇李霞
  • 1篇程惠平
  • 1篇杨新源
  • 1篇杨亮蕊
  • 1篇李碧凤
  • 1篇段吉年
  • 1篇马安翠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药事
  • 2篇海峡药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新时期医院药师的主要职责
2006年
杨月琴韩志云杨骅
关键词:医院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药物治疗方法用药指导医疗档案药物效果
丹皮酚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1和NO的调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主要通过体内实验研究,用肾上腺素和冰水复制大鼠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丹皮酚对血管内皮形态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结果肾上腺素和冰水造成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主要表现为管腔扩张,血栓形成,内皮细胞收缩,脱落,而丹皮酚给予组能够明显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内皮细胞脱落。造模后血清中ET-1分泌增加,而NO分泌明显减少。丹皮酚能够抑制ET-1的分泌而促进NO的分泌。结论丹皮酚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以预防物理造成的血管内皮的损伤,主要通过调节ET-1和NO的平衡。
杨骅马继琴韩志云杨骥
关键词:内皮素-1丹皮酚
甘露聚糖肽注射剂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对某院2013年甘露聚糖肽注射剂发生3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从发生ADR的时间、用法用量、溶媒选择、是否过敏体质、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用药后5min内即发生,而且较严重、进展快,如不及时正确处置,预后较差。发生3例患者用药为不同规格或不同批次,不属于群体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甘露聚糖肽注射剂本身是活性肽,进入体内后产生抗原抗体结合物,诱发Ⅰ型变态反应。3例患者均为高敏感体质,容易产生严重ADR。
韩志云杨骅赵燕菊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严重不良反应禁忌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 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杨骅韩志云杨亮蕊李丹赵燕菊马继琴
关键词:抗菌药物
控制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给药间隔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控制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给药间隔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9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控制给药间隔,对照组患者则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给药间隔合理性及其AD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间隔合理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01)。结论:对患者的给药间隔进行干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杨骅杨月琴马安翠李霞杨建琴马继琴
关键词:给药间隔抗菌药物注射剂合理用药
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万古霉素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300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分析万古霉素科室使用、致病菌、合理用药、临床疗效。结果300例患者中呼吸内科(23.67%)及ICU(21.33%)万古霉素使用率较高;给药剂量以2g/d(63.67%)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95.33%)为主,用药疗程以7~14d(48.34%)为主,单一用药者(72.77%);革兰阳性细菌48.33%、阴性细菌为32.00%;合理用药为30.00%,基本合理用药为57.67%,不合理用药为12.35%;经验治疗有效率为69.49%,目标治疗有效率为99.17%。结论医院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加强标本送检,及时调整给药方案,缩短万古霉素经验性运用时间,快速控制感染是减少不合理运用万古霉素的有效方式。
杨骅马继琴
关键词:万古霉素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变化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询证依据,有效控制或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方法收集该院2011—2013年相关数据,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原来的100%逐渐下降至18.24%,品种选择由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加酶抑制剂为主,改为以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预防性使用率从0增加到95.14%,除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外,通常术前0.5~2 h用药,手术超过3 h能及时补充第二剂,有效的控制或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耐药菌株逐年减少,如大肠埃希菌从2011年的808株减少至2013年的103株。细菌耐药性得到控制或延缓。结论通过3年专项整治活动,有效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进而有效预防、控制了细菌耐药。
韩志云李丹杨骅忽胜合杨新源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
丹皮酚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对血管内皮功能保护的体内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主要通过体内体外实验两部分,体内观察丹皮酚对血管内皮形态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体外用内皮损伤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间粘附分子(VCAM-1)mRNA的表达和丹皮酚对其的抑制作用。结果丹皮酚给予组能够明显抑制血栓形成,防止内皮细胞脱落;丹皮酚给予后能明显抑制ET-1的分泌,促进NO的分泌。体外实验给予丹皮酚后能明显抑制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结论丹皮酚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以预防物理造成的血管内皮的损伤,同样可以抑制化学刺激导致的内皮损伤,体外抑制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来预防炎症细胞对内皮的损伤。
杨骅马继琴杨骥韩志云
关键词:血管内皮内皮素-1一氧化氮丹皮酚粘附分子
我院门诊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20241张门诊处方中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3018张,分析应用频次排序列前5位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结果应用频次列前5位的第二类精神药品是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地西泮片,苯巴比妥片,盐酸曲马多片。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个别存在滥用现象。
段吉年杨骅
关键词:第二类精神药品药物利用指数
PDCA循环在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预防的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6月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7~12月、2015年1~6月及2015年7~12月的手术患者各120例分别为作为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在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管理,观察并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使用率及术后感染率前后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下降趋势。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以显著的减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合理使用率,同时降低术后感染率。
杨骅马继琴
关键词:PDCA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