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MSCTA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成像
  • 1篇摄影
  • 1篇摄影术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肿瘤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小慧
  • 2篇张应和
  • 2篇谭婉嫦
  • 2篇张奕昭
  • 2篇靳仓正
  • 1篇罗志坤
  • 1篇陈旭
  • 1篇李春芳
  • 1篇李良
  • 1篇胡海菁
  • 1篇徐新超
  • 1篇杜丽云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SCTA在胃肠道间质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外生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l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外生性GIST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中,发生于胃12例,小肠6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道(具体起源不明)。肿瘤最大径5.5~20.5CIn,平均9.3cm。21例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得以显示,定位诊断准确20例。瘤周门静脉侧支循环发生11例。结论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准确性高,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
张应和靳仓正徐新超谭婉嫦张奕昭林小慧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h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4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动静脉畸型(AVM)7例,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1例,显示扩张的海绵窦大小、形态、范围及纡曲的引流静脉,可显示ICCF的瘘口;静脉性血管畸形(CVM)3例;不明原因3例。对脑血管病的检出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超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胡海菁陈旭李春芳李良罗志坤林小慧杜丽云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腔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肿瘤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8例30侧卵巢肿瘤患者中,最大径5.2~19.5cm,平均9.3cm。子宫动脉卵巢支(ROAU)、卵巢动脉(OA)显影率分别为96.7%(29/30)和56.7%(17/30)。29侧ROAU供血,1侧OA供血,16侧OA参与供血。肿瘤定位诊断敏感性为100%(30/30)。OVP发生率76.7%(23/30),定位诊断敏感性为85.2%(23/27)。结论MSCTA通过显示肿瘤由ROAU、OA供血及卵巢静脉(OV)引流,能准确诊断腹腔异位卵巢肿瘤。
张应和靳仓正谭婉嫦林小慧张奕昭徐新超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