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奕昭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MSCTA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原位癌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原位
  • 2篇原位癌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直肌
  • 2篇乳腺
  • 2篇乳腺导管
  • 2篇乳腺导管原位...
  • 2篇肿瘤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开平市中心医...
  • 3篇广东省佛山市...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张奕昭
  • 6篇谭婉嫦
  • 3篇王金花
  • 3篇胡海菁
  • 3篇靳仓正
  • 3篇黄晓健
  • 2篇林小慧
  • 2篇李立
  • 2篇张应和
  • 2篇徐新超
  • 2篇关键
  • 2篇蔡洪明
  • 2篇杨曦
  • 1篇罗志坤
  • 1篇李春芳
  • 1篇叶华景
  • 1篇陈峥
  • 1篇黄飚
  • 1篇朱峰正
  • 1篇梁德志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A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及可切除性的评估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胡海菁徐新超张奕昭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MSCTA在胃肠道间质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外生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l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外生性GIST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中,发生于胃12例,小肠6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道(具体起源不明)。肿瘤最大径5.5~20.5CIn,平均9.3cm。21例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得以显示,定位诊断准确20例。瘤周门静脉侧支循环发生11例。结论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准确性高,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
张应和靳仓正徐新超谭婉嫦张奕昭林小慧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照研究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自动提取的微钙化多种特征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所有特征对于DCIS不同分级的意义,为开发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DCIS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供参考。方法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最终病理学证实的203例DCIS患者影像资料,按高、中、低级别病理结果分组,CAD检测微钙化并自动提取反映微钙化形态学、统计学、纹理、分布特征的14个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所有微钙化特征中,线样分支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在低、中、高级别3组间比较和低、高级别2组间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高的病理级别容易出现较高的线样分支状钙化数、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较低的病理级别出现细颗粒状微钙化的概率较高。2除线样分支状钙化数外,其余所有特征参数在中级别组和低级别或高级别组间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微钙化的四种分布类型仅在高级别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其中簇状分布的出现概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CAD辅助检测DCIS微钙化获得的多种特征参数,与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分级相关性不同,有利于深入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DCIS,为早期诊断DCIS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谭婉嫦王金花张奕昭蔡洪明杨曦李立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奕昭黄晓健胡海菁冯结映梁德志陈伟强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脑血管病变
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的CT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 CT 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黄晓健朱峰正关键张奕昭陈峥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直肌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伴有微钙化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5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51例,DCIS(有/无微浸润)203例,使用CAD系统进行微钙化特征的提取和分类,比较14个特征参数在两组病变的差异,分析CAD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特征参数中线样分枝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段样分布、种群密度在两组病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及微浸润组的特征参数值较高;四个特征参数对判别两组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34、0.729和0.714,低于CAD系统综合检测法的判别效能(AUC=0.873),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7.3%、75.8%和85.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微钙化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基于多特征分析的CAD系统对该类病变可达到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乳腺癌早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张奕昭王金花谭婉嫦蔡洪明杨曦李立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计算机辅助检测微钙化导管原位癌
腹直肌肿块的CT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块的CT影像特征。结果:1韧带样瘤13例:以青年女性多见(11/13),7例有剖宫产史,4例为肿瘤术后复发。大部分病灶(10/13)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平行,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呈明显强化。2血管瘤2例:病灶密度不匀,增强呈延迟强化,可见钙化及血管影各1例。3子宫内膜异位7例:均有剖宫产史。病灶为实性4例,囊实性3例,其中1例可见病灶内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4局灶性肌炎1例。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呈不规则强化。5脓肿9例:7例为非特异性脓肿(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特异性脓肿(结核性脓肿)。平扫显示病灶边界不清,有中心坏死区和/或气体影,增强后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6血肿3例:均有腹部创伤史。病灶呈梭形,边界光整,平扫呈高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无强化,1例边缘见新生血管影。7转移瘤20例:均有恶性肿瘤病史。16例手术后患者中合并多处转移12例,其中4例为腹直肌切口转移;4例未行手术者除腹直肌转移外合并多处转移。病灶密度欠均匀、可见不规则坏死灶18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腹直肌肿块的类型多样,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并对CT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能较准确地进行定性诊断。
黄晓健关键张奕昭
关键词:转移瘤脓肿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腔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肿瘤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8例30侧卵巢肿瘤患者中,最大径5.2~19.5cm,平均9.3cm。子宫动脉卵巢支(ROAU)、卵巢动脉(OA)显影率分别为96.7%(29/30)和56.7%(17/30)。29侧ROAU供血,1侧OA供血,16侧OA参与供血。肿瘤定位诊断敏感性为100%(30/30)。OVP发生率76.7%(23/30),定位诊断敏感性为85.2%(23/27)。结论MSCTA通过显示肿瘤由ROAU、OA供血及卵巢静脉(OV)引流,能准确诊断腹腔异位卵巢肿瘤。
张应和靳仓正谭婉嫦林小慧张奕昭徐新超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按性别分层,研究高血压与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集中于双侧壳核、豆状核,且呈双侧对称性、筛孔状分布;病灶在T_2WI上呈高信号,T_1WI及FLAIR T_2WI上呈低信号,无明确壁或胶质增生表现,扩散未见明确受限表现。病例组的MMSE总评分[(26.00±1.95)分]较对照组[(28.44±1.15)分]低,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5,P<0.001)。分层χ2检验结果提示两性高血压与筛孔状态均存在相关性(χ_M^2=19.19,P_M<0.001;χ_F^2=13.60,P_F=0.001)。结论: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是一种病理改变,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可能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冯结映黄飚谭婉嫦王金花张奕昭胡海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卵巢纤维瘤的MR诊断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 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叶华景李春芳靳仓正谭婉嫦罗志坤张奕昭
关键词:卵巢肿瘤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