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海菁

作品数:24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成像
  • 10篇血管
  • 7篇造影
  • 7篇出血
  • 6篇血管造影
  • 5篇血管成像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造影术
  • 5篇磁共振
  • 4篇MSCTA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胰腺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广东省佛山市...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22篇胡海菁
  • 9篇李春芳
  • 5篇杜丽云
  • 4篇徐刚
  • 3篇张应和
  • 3篇张奕昭
  • 3篇靳仓正
  • 3篇杜丽云
  • 2篇陈旭
  • 2篇李良
  • 2篇梁文钊
  • 2篇徐新超
  • 2篇李春芳
  • 1篇冯仕庭
  • 1篇梁世行
  • 1篇罗志坤
  • 1篇林小慧
  • 1篇朱明欣
  • 1篇梁文超
  • 1篇罗丽霞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 CTA与DSA诊断肾癌的应用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OT(O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OT(O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OT(O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OT(O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OT(O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梁文钊靳仓正胡海菁李春芳
关键词:肾细胞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结合低张小肠造影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低张小肠造影联合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诊小肠出血疾病患者45例,采用MSCTA结合低张小肠造影方法进行检查。扫描前患者均口服等渗甘露醇、肌注山莨菪碱(654-2)在肠腔充分充盈的基础上,联合多排螺旋CT小肠血管成像,分析45例患者造影效果及检出率。结果患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回盲部充盈良好,肠腔内为低密度等渗液体,肠腔、肠壁及肠周围脂肪对比清晰,肠系膜血管基本可显示到3级或以上。手术与内镜活检病理发现病变32例。CT病变检出率为86.1%(31/36),与病理相符率87.5%(28/32)。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合低张小肠造影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价手术效果、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胡海菁彭荣华高峰徐新超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小肠出血性疾病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一例
2010年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发热1月,四肢无力4d于2008年11月7日入住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5℃,在外院予退热、抗感染等处理,仍反复发热。入我院前4d,患者出现四肢无力,伴头痛、言语不清,并进行性加重,不能站立。既往体健,无酗病史。查:体温36.5℃,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
罗丽霞何国雄李春芳胡海菁
关键词: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磁共振成像
三维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及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例AVM的CT平扫、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成及图像融合技术对病变进行容积重建。依据CTA检查结果,对15例颅内AVM的患者进行手术病灶切除。通过手术所见,评价三维CTA对AVM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行CTA检查发现23例25处AVM,手术切除AVM病灶15处。①手术中发现AVM的位置与三维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②三维CTA对供血动脉显示率为91.9%(34/37),其中3例因供血动脉纤细、走行弯曲显示不清;引流静脉的显示率为77.8%,其中4例(6支)引流静脉因弯曲、血管团及供血动脉重叠,显示不清。18例引流静脉及所导入的静脉窦同时显影。③三维CTA检测15处畸形血管团平均累及范围为(13.75±0.48)cm^2;术中测量为(13.51±0.52)cm^2,CTA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完整地显示AVM的准确位置、畸形血管团、病灶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全程及邻近组织的三维影像,能够提供手术所需的重要信息。
陈旭胡海菁刘成辉李春芳林启明梁世行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脑血管造影术
个体化低流速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在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成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速率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检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1月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检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80 kV扫描,低流速、低总量注射方案;B组120 kV扫描,高流速、低总量注射方案;C组为120kV扫描条件,高流速、高总量注射方案。对比各组注射流速、注射总量、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gth product,DLP),评价各组图像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基底动脉、胸锁乳突肌中段的CT值、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价A、B两组图像评分集中在4分段,C组图像评分集中在3分段,A、B组与C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注射流速和DLP比B、C组分别下降27.75%、47.10%;A、B组对比剂注射总量较C组下降3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血管CT值对应比B、C组数值稍高,除主动脉弓CT值外其余血管客观参数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血管个体化低流速精准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既能降低受检者对比剂注射速率和注射风险,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傅贤方靳仓正胡海菁黎永锋徐里纯
关键词:断层摄影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小时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和诊断SAH的"金标准"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突显MSCTA在SAH患者超急性期病因诊断的优势。结果 4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4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动静脉畸型7例,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ICCF 1例,显示扩张的海绵窦大小、形态、范围及迂曲的引流静脉,可显示CCF的瘘口;静脉性血管畸形2例;不明原因4例。对脑血管病的检出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结论 3D 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超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提供的信息对尽快确定治疗方案,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有极大帮助,对脑血管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杜丽云胡海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MSCTA
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5例共检出病灶302个,单发2例,多发33例。常规T1WI检出病灶114个,其中单纯水肿灶93个,水肿伴出血灶21个;T2WI检出231个,其中单纯水肿灶182个,水肿伴出血灶49个;FLAIR序列检出268个,其中单纯水肿灶203个,水肿伴出血灶65个;SWI检出病灶302个,其中单纯水肿灶40个,水肿伴出血灶262个。SWI对出血灶检出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T1WI、T2WI及FLAIR序列(P<0.05)。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急性期DAI患者脑内微出血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杜丽云王金花冯结映胡海菁刘海平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脑出血
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h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4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动静脉畸型(AVM)7例,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1例,显示扩张的海绵窦大小、形态、范围及纡曲的引流静脉,可显示ICCF的瘘口;静脉性血管畸形(CVM)3例;不明原因3例。对脑血管病的检出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超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胡海菁陈旭李春芳李良罗志坤林小慧杜丽云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奕昭黄晓健胡海菁冯结映梁德志陈伟强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后处理技术脑血管病变
3D DCE MRA在诊断左侧性腺静脉变异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A(3D DCE MRA)对左侧性腺静脉(LGV)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Propeller LAVA)行腹部检查患者220例,均采用容积再现(VR)进行肾静脉重建。结果220例中LGV显影81支,LGV变异11例,其中LGV开口于肾静脉分支变异5例,双LGV变异2例,LGV与腰静脉并排开口于肾静脉主干变异3例,LGV与腰静脉丛交通变异1例。结论3D DCE MRA能清楚显示和诊断LGV变异。
李春芳张应和胡海菁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