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森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科
  • 3篇臂丛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移位
  • 2篇神经元
  • 2篇撕脱
  • 2篇撕脱伤
  • 2篇周围神经
  • 2篇细胞
  • 2篇显微外科
  • 2篇脊髓
  • 2篇根性撕脱伤
  • 2篇干细胞
  • 1篇带血供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神经
  • 1篇胆碱能神经元
  • 1篇电刺激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9篇林森
  • 8篇徐建光
  • 7篇徐文东
  • 6篇顾玉东
  • 5篇徐雷
  • 3篇陆九州
  • 2篇胡韶楠
  • 2篇沈浩
  • 2篇周国民
  • 2篇汪洋
  • 2篇沈云东
  • 2篇韩栋
  • 1篇朱艺
  • 1篇张凯丽
  • 1篇周文俊

传媒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国外医学(骨...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椎体前路移位健侧颈_7神经根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健侧颈,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颈部双侧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构制健侧颈,神经根移位通路,将颈,神经根自锁骨后股束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通过皮神经桥接或直接缝合修复患侧颈_(5、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2005年12月—2007年5月,对8例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或合并副、膈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周内,8例患者在咳嗽、进食时健侧手指有轻度麻木感,2~3周后症状逐步消失;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术后12个月肩、肘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且健侧颈,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直接修复或短段皮神经移植极大地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利于患肢肩、肘功能的恢复。术后早期禁食可以减轻食道的组织创伤反应,利于颈,神经根缝合口的愈合。
徐雷顾玉东徐建光陆九州徐文东林森沈云东沈浩韩栋
关键词:臂丛显微外科手术神经移植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徐文东顾玉东糜菁熠林森周文俊徐建光
关键词:膈神经神经移位带血供
手、腕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手、腕的功能非常复杂,但分析起来不外乎由3项主要功能组成,即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肢体的完整性。手、腕功能临床评定的研究贯穿整个20世纪,从最初外科医生提出的“优”、“良”、“可”、“差”评定标准开始,到关节活动度的测定、疼痛的评定、握力的测定、评定量表以及现代先进测量仪器的出现等。该文拟就手、腕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行综述。
林森徐文东
关键词:手功能关节活动度外科医生
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体内外能否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方法 从孕龄15d的胚胎sD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在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时,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进行诱导;对照组则单纯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研究:实验组将去除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NT-3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混合悬液移植于成年SD大鼠切断胫神经远端,对照组则移植未加NT-3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分化结果。结果 经NT-3诱导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体内外培养均可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细胞。结论 NT-3在体内外均可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林森徐建光胡韶楠徐文东徐雷顾玉东汪洋周国民
关键词:脊髓干细胞胆碱能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3
不同移植时间对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分化为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时间对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分化为神经元影响,为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最佳移植时间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孕龄14dSD大鼠胚胎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并鉴定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90只SD大鼠分为9组,分别于胫神经切断后0、1、2、3、4、6、8、12及16周,移植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至切断胫神经远端神经外膜下,移植后4周取胫神经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方法计数神经元数量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损伤后1周移植时,神经元数量最多,其次为损伤后6周,损伤后16周组无神经元存在。结论对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后分化为神经元影响最小的时间点是损伤后1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最佳移植时间点是损伤后1周。
林森徐建光胡韶楠徐文东徐雷顾玉东汪洋周国民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元
背阔肌电生理支配权重分析在同侧C_7神经根移位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健侧C_7移位术中背阔肌上、中、下份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的差异,了解臂丛神经根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从而为同侧C_7移位术的应用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于健侧C_7移位术中依次刺激臂丛神经上、中、下干,分别于背阔肌上、中、下份记录CMAP,比较CMAP波幅差异,确定各臂丛神经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术后4周随访背阔肌肌力。结果CMAP波幅提示背阔肌上份主要受臂丛中干和上中干支配占60%,受上干支配仅10%;中份受中干支配占70%,受上干支配占15%;下份受中、下干和中干支配占70%,无单独上干支配。综合背阔肌上中下份分析显示由上干主要支配仅占8%、由中干主要支配占33%、由下干主要支配占10%、中下干支配占23%、上中下干支配占8%。术后4周随访背阔肌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术中对背阔肌所受臂丛神经支配的电生理权重的研究,证实了同侧C_7神经根移位术的安全性。
徐雷顾玉东徐建光朱艺张凯丽徐文东陆九州林森
关键词:神经移位臂丛肌电描记术背阔肌
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新近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刺激方式、可能机制以及目前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多年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已经有很大发展,不但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而且能有效防止肌萎缩。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是一种有效方法。
林森徐建光
健侧颈_7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健侧颈_7神经根经椎体前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撕脱伤的最短通路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其应用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健侧颈_7神经根自干股交界处或锁骨后束部起始部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将前斜角肌切断,经椎体前食管后间隙,通过5~7股皮神经桥接或直接吻合,修复患侧上干或锁骨下外侧束和后束。临床修复8例,5例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3例为臂丛上中干根性撕脱伤伴下干部分损伤。结果5例患者术后1周内在咳嗽、进食时有轻度健侧手指麻木感,随后逐渐消失;2~3个月后患侧颈部扣击健侧手指出现麻木感,SSEP在术后3个月时均能引出,7个月时能引出支配肌CMAP,12个月时恢复了肩肘功能。结论切断双侧前斜角肌不仅可以缩短移值神经的长度,而且颈_7神经根翻转通路更通畅、安全,有利于神经再生和患肢功能恢复。锁骨上修复主要重建上干前股、上干后股、肩胛上神经功能;锁骨下修复时,主要重建外侧束加后束。
徐雷顾玉东徐建光徐文东陆九州林森沈云东沈浩韩栋
关键词:臂丛显微外科技术
干细胞及其在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是一种终末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创伤和病理过程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近年来干细胞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研究的迅速发展使这一概念得到重大修正,同时也为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生物学特性、体内分布及其在骨骼肌失神经萎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简单阐述了其他干细胞在骨骼肌失神经萎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林森徐建光
关键词:失神经骨骼肌肌萎缩周围神经系统病理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