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章民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催化
  • 2篇异构化
  • 2篇沸石
  • 2篇催化剂
  • 1篇乙烷
  • 1篇异构化反应
  • 1篇酸性
  • 1篇酸性质
  • 1篇汽油
  • 1篇轻质
  • 1篇烷烃
  • 1篇孔分布
  • 1篇反应机理
  • 1篇负载型
  • 1篇

机构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柴章民
  • 3篇李承烈
  • 2篇黄国雄
  • 2篇刘馥英
  • 1篇黄国雄
  • 1篇徐奕德

传媒

  • 2篇华东化工学院...
  • 1篇石油学报(石...

年份

  • 1篇1993
  • 2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丝光沸石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机理被引量:2
1990年
以轻质烷烃异构化中试放大用的丝光沸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红外反应技术和催化剂活性评价手段,并结合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正已烷异构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可用五配位反应中间物种机理解释正碳离子的生成。用双分子六元环反应中间物机理能较好地解释正已烷在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异构化过程。对正已烷在Pd/HM上的反应过程也可用正碳离子机理结合双分子六元环中间物机理解释。
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刘馥英
关键词:乙烷异构化反应沸石催化剂
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酸性质
1990年
运用FT-IR光谱和紫外分光光谱测定了吡啶在丝光沸石异构化催化剂表面的B酸和L酸中心上特征吸收峰的吸光系数: εL=2.010±0.133cm^2/μmol; εB=0.279±0.012cm^2/μmol。求取了几种部分脱铝丝光沸石样品的表面酸分布。并用吡啶的吸附重量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测试方法的可靠性。讨论了铵型丝光沸石脱铵过程中结构羟基的形成情况,并用吡啶、六氢吡啶作探针,研究了羟基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丝光沸石主孔道中结构羟基是沸石上质子酸中心的主要供体。
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韩崇泉刘馥英
关键词: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酸性
负载型丝光沸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运用二元碱氮置换吸附红外光谱法、分子筛孔径分布测定技术、XPS技术,考察了丝光沸石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的相互关系、钯在丝光沸石上分布情况和价态及其与沸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丝光沸石脱铝程度的增加,表面出现大量不规整晶格,存在较多的次级孔道。强质子酸中心主要分布在它的“外表面”。钯在其表面富集,并与“外表面”上的质子酸中心协同作用,促进了轻质烷烃异构化反应。
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盛世善徐奕德
关键词:沸石孔分布汽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