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7篇肿瘤
  • 8篇淋巴
  • 8篇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淋巴瘤
  • 6篇非小细胞
  • 5篇血管
  • 5篇药物
  • 5篇脑转移
  • 4篇蛋白
  • 4篇抑制剂
  • 4篇制剂
  • 4篇受体
  • 4篇晚期
  • 4篇细胞肺癌
  • 4篇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粒细胞
  • 4篇免疫

机构

  • 48篇复旦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海门市第二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山医院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48篇梁晓华
  • 24篇周鑫莉
  • 22篇黄若凡
  • 15篇詹琼
  • 12篇蒋京伟
  • 11篇初钊辉
  • 9篇葛蒙晰
  • 5篇林果为
  • 4篇林浩
  • 3篇高广辉
  • 2篇高松
  • 2篇张文龙
  • 2篇谢毅
  • 2篇蔡则骥
  • 2篇陈雅敏
  • 2篇高清敏
  • 1篇相加庆
  • 1篇施孝金
  • 1篇曹军宁
  • 1篇李佩

传媒

  • 6篇肿瘤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4篇上海医药
  • 4篇中华临床医药...
  • 3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肺癌组织浸润树突状细胞
2008年
目的:建立抗CDI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Lewis肺癌模型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的方法。方法:在C57BL/6小鼠侧腹壁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1.0×10^6/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提取TIDC,抗小鼠CD11c-PE标记TI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到的细胞纯度;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抗小鼠MHC-Ⅱ-PE和CD83-FITC或CD86-FITC抗体双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结果: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可在每克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分离到(1.73±0.31)×10^6个TIDC,占肿瘤组织细胞总数的(2.18±0.29)%;TIDC纯度达到96.49%。电镜观察到分离的TIDC具有DC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其细胞表面MHC-Ⅱ、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51.25±4.21)%、(3.48±0.34)%和(3.07±0.65)%。结论: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体外分离TIDC具有高效、简便、相对经济实用的优点,有推广价值。
蒋京伟梁晓华周鑫莉黄若凡初钊辉
关键词: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肺癌细胞细胞分离
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背景与目的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三代药物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或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差异。方法在CENTRAL、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铂类联合GEM或NVB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RCT)。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包括21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缓解率和一年生存率在GEM组与NVB组无统计学差异(RR合并=0.91,95%CI:0.81-1.03,P=0.15;RR合并=1.06,95%CI:0.96-1.18,P=0.27);GEM组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升高,NVB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静脉炎、腹胀便秘、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升高,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但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存在明显差异,成为个体化治疗时选择化疗方案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高广辉周鑫莉黄若凡蒋京伟初钊辉詹琼梁晓华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卡铂META分析
伴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率较高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及肿瘤科于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90例。其中脑转移患者30例为观察组,无脑转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所有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无论腺癌还是鳞癌,脑转移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明显高于无脑转移患者(46.7%vs 15.0%,P<0.01)。结论:EGFR基因突变增加可能与NSCLC脑转移相关。
葛蒙晰周鑫莉詹琼黄若凡梁晓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性肺癌脑转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鱼藤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和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观察鱼藤素对MCF-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旨在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0、1、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1),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μmol/L鱼藤素作用6、24、48和72h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5、10、15和20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而相同条件下1μmol/L鱼藤素对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5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MCF-7细胞内磷酸化Akt(p-Akt)(Thr308)、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rylated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Ser9)、磷酸化磷酸肌醇依赖性激酶1(phosphorylated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PDK1)(Ser241)和磷酸化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编码的蛋白(phosphorylated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PTEN)(Ser380)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而总Akt蛋白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1μmol/L鱼藤素作用6h后,细胞内上述所有蛋白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鱼藤素可能通过抑制PTEN(Ser380)和PDK1(Ser241)蛋白的磷酸化,进而抑制Akt(Thr308)的磷酸化,间接抑制其下游GSK-3β(Ser9)的磷酸化,最终诱导MCF-7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
初钊辉梁晓华周鑫莉黄若凡詹琼蒋京伟
关键词:鱼藤素1-磷脂酰肌醇3-激酶MCF-7细胞株体外实验
FOXO1去磷酸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FOXO1蛋白磷酸化水平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FOXO1在淋巴瘤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和足叶乙甙单药或联合作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Namalwa24、48小时,X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p-Akt、p-FOXO1、FOXO1、Bim的变化。结果:Wortmannin明显抑制Jurkat细胞和Namalw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Wortmannin与足叶乙甙联合作用时Jurkat细胞和Namalw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较足叶乙甙单药明显增加。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Wortmannin作用后,FOXO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而Bim蛋白的表达相应增加。结论:FOXO1的去磷酸化抑制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增强淋巴瘤细胞对足叶乙甙的敏感性。FOXO1通过激活Bim蛋白促进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
詹琼梁晓华黄若凡周鑫莉蒋京伟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WORTMANNIN足叶乙甙
封闭B7-H1分子对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及脾脏树突状细胞(splenic dendritic cell,SDC)表面B7-H1、B7-1、B7-2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封闭TIDC及SDC表面B7-H1分子对其介导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CD11c磁珠阳性分选法提取荷瘤小鼠的TIDC及SD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B7-H1、B7-1、B7-2分子的表达情况。TIDC及SDC作为刺激细胞,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同时加入B7-H1抗体或其对照抗体,X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10的量。结果:B7-1及B7-2分子在TIDC表面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DC(P<0.01);B7-H1分子在TIDC及SDC表面皆中度表达,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I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DC,且诱导T细胞分泌更多的IL-10。封闭DC表面B7-H1分子后,TI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1),且诱导T细胞分泌IL-10的量明显减少(P<0.01);S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诱导T细胞分泌IL-10的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封闭DC表面的B7-H1分子能显著提高TIDC活化T细胞的能力,可能解除TIDC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
陈雅敏梁晓华黄若凡周鑫莉
关键词: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细胞B7-H1
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B-NHL诊断和随访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评价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恶性淋巴瘤 (B NHL)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PCR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病例组为B NHL ,包括 6 9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治疗前 16例骨髓和 2 9例外周血、阳性者治疗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 ;对照组为 10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T NHL和 2例HD。结果 对照组均阴性。病例组 :切片中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 6 3.8% (44 / 6 9) ;骨髓和外周血阳性率分别为 43 .8%(7/ 16 )和 41.4% (12 / 2 9) ,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者阳性率分别为 33 .3% (3/ 9)和 31.3% (5 / 16 )。 16例同时采集骨髓和外周血者 ,阳性率分别为 43 .8% (7/ 16 )和 37.5 % (6 / 16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单克隆IgH重排阳性者 ,6例完全缓解 (CR)后转阴 ,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1例临床缓解后 13个月仍阳性 ,现在继续随访中 ,另 1例CR后持续阳性者 ,6个月后复发。结论 切片、骨髓和外周血中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可以作为B
应韶旭林果为梁晓华周鑫莉浦权杨梅如
关键词:淋巴肉瘤微小残留病灶
重视病毒感染与血液病的研究
2002年
林果为杨晓凤梁晓华
脾切除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成人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2000年内科治疗无效的5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全组患者术后随访0.5~9年,平均46月.结果:术后血小板1周内恢复正常(≥100×10 9/L)者45例,占88.2%;术后2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0.2%.对41例患者进行中远期(0.5~9年)随访,总有效率为80.5%,4例复发,复发率9.75%.结论:术后血小板回升较早和回升幅度较高者预后较好.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影响脾切除疗效.术前PAIgG检测值对预测脾切除疗效无相关性.选择性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高松蔡则骥梁晓华俞建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生物学标志与预后的关系
2007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异质性,其细胞起源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存在高度相关性,这对确立新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预后相关的不同细胞起源亚型和其他生物学标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雅敏梁晓华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弥漫型生物学标记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