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晓佳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乙型
  • 3篇免疫
  • 3篇节性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肝炎患者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7
  • 2篇IL-7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熊晓佳
  • 7篇彭雁忠
  • 4篇李敏
  • 4篇童新灯
  • 4篇胡国信
  • 1篇徐启桓
  • 1篇李建新
  • 1篇潘兴飞
  • 1篇吴刚
  • 1篇郑洁
  • 1篇罗晓斌
  • 1篇李刚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cAg的表达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cAg的表达的方法,其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检测外周血PBMC中HBcAg表达及分布,从而评估HBV DNA复制水平,能够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
彭雁忠熊晓佳童新灯胡国信罗晓斌李建新
文献传递
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和IL-35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的变化。方法 42例肝吸虫病患者,分为吡喹酮片(150mg/kg)治疗1个疗程组(共17例)和2个疗程组(共25例),比较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35含量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者14例。结果 1个疗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分别为(12.3±4.1)%和(9.2±2.9)%;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9±3.7)%和(4.4±2.5)%;健康对照组为(4.2±1.1)%。1个疗程组血清IL-35治疗前后分别为(82.2±15.3)pg/m L和(62.3±11.9)pg/m L,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3±18.5)pg/m L和(39.7±10.4)pg/m L,健康对照组为(38.4±10.6)pg/m L。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与2个疗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升高,治疗后均下降,2个疗程组下降更显著,可作为肝吸虫病疗效的判定指标。
童新灯李敏熊晓佳彭雁忠
关键词:肝吸虫病吡喹酮调节性T细胞IL-35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对大鼠肝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大鼠肝细胞,将对数生长期肝细胞,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MgIG低浓度组(0.1 g/L)、中浓度组(1g/L)、高浓度组(10 g/L),预处理24 h后,模拟缺氧6h、复氧4h,进行以下实验观察:(1)应用光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2)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MgIG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3)应用吖啶橙/嗅化乙啶(AO/EB)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4)应用RT-qPCR法检测各组bcl-2、bax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1)MTT法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MgIG (0.10、1、10 g/L)能提高缺氧-复氧损伤的肝细胞A值(0.285 ±0.017、0.320±0.008、0.341 ±0.01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O/EB染色结果显示,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0.5763±0.0405、0.2866±0.0619、0.1261±0.0439)分别低于对照组(0.7124 ±0.0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T-qPCR结果显示低、中、高浓度组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3.350±0.151、9.279±0.350、15.290±0.756)分别高于对照组(0.928±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浓度组Bax mRNA的表达量(0.743±0.035、0.265 ±0.065、0.119 ±0.019)低于对照组(0.945±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gIG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细胞活力和降低肝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的mRNA表达、降低bax mRNA的表达有关.
郑洁吴刚胡国信彭雁忠熊晓佳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细胞缺血再灌注
树突状细胞MicroRNA表达谱在HBsAg刺激后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HBsAg刺激树突状细胞(DC)前后microRNA(miRNA)表达的差异谱,为研究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原代DC,分别用HBsAg、LPS、TNFα刺激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比较,筛选出HBsAg刺激后差异表达显著的miRNA,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靶基因初步预测。结果HBsAg刺激前后miRNA差异表达2倍以上者共30个,其中16个上调,14个下调。三个不同刺激组间miRNA差异谱存在不同差异。筛选出的靶基因中包含DC信号通路的相关成分。结论HBsAg刺激DC后的miRNA表达谱的变化存在特异性;靶基因的初步筛选结果进一步提示了miRN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熊晓佳彭雁忠潘兴飞徐启桓李刚
关键词:树突细胞乙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7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童新灯李敏胡国信熊晓佳彭雁忠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7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维生素D与免疫被引量:9
2014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不再局限于钙、磷以及骨代谢.在各种免疫细胞中均存在维生素D受体及代谢相关的酶.维生素D与免疫的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维生素D在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也逐步明确.越来越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维生素D有利于免疫功能,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维生素D介导下的免疫耐受作用机制探究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李敏彭雁忠熊晓佳
关键词:维生素D免疫细胞免疫调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7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7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18例,健康对照者14例。CHB组患者予以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1次/周)抗病毒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按HBV-DNA定量不同再分为完全应答组(16例)、部分应答组(15例)和无应答组(36例);HBV携带组和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于0周、24周检测外周血IL-7、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在0周时,外周血IL-7含量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完全应答组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血清IL-7升高,调节性T细胞降低,可能与病毒应答有关。
童新灯李敏胡国信熊晓佳彭雁忠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7调节性T细胞干扰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