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解剖学
  • 6篇教学
  • 3篇多媒体
  • 3篇解剖学教学
  • 2篇人体解剖学
  • 2篇师生
  • 2篇师生共建
  • 2篇团队
  • 2篇团队创新
  • 2篇人工耳
  • 2篇人工耳蜗
  • 2篇科研团队
  • 2篇共建
  • 2篇耳蜗
  • 1篇动脉
  • 1篇多媒体技术
  • 1篇多媒体教学
  • 1篇多媒体教学系...
  • 1篇学生学习成绩
  • 1篇应用解剖学

机构

  • 12篇达州职业技术...
  • 7篇肇庆医学高等...
  • 2篇四川省卫生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达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王刚
  • 7篇黄海龙
  • 4篇向波
  • 2篇朱元良
  • 1篇谢拥军
  • 1篇欧阳钧
  • 1篇李家容
  • 1篇张永昌

传媒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达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多媒体软件系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25
2015年
现代解剖学教学已步入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代,我校在解剖学教学中使用3D多媒体软件系统后,对解剖学教学课程设计进行了变革,大量增加实验学时,充分发挥3D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的优势,使学生实验考核平均成绩上升2.73分,其中≥27分上升11.30%,24~26分上升9.03%,不及格率下降5.25%,不及格率首次低于1%。另外,由于使用3DBody6.0软件教学系统,使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增浓。
王刚郭育卓欧阳钧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学生随机分成PBL教学法组和传统讲授法组,比较PBL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在教学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BL教学法组学生终考的平均分为76.9,明显高于传统讲授法组的67.4分。PBL教学法组学生应用型题目获"优"人数比例26.3%,明显高于传统讲授法组的11.5%。结论 PBL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王刚向波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解剖学
颈椎椎体间隙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测量国人颈椎椎体间隙的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选择20~29岁青壮年志愿者50人,其中男性35人(21~29岁,平均年龄25.2岁),女性15人(20-29岁,平均年龄24岁)。按性别分组进行CT扫描,测量颈2,3~颈6,7各个椎间隙的左右径、前后径、前缘高度、中点高度、后缘高度。结果:男性组椎体间隙左右径平均(20.32±1.53)mm,前后径平均(19.36±1.10)mm,前缘高度(8.40±0.90)mm,中点高度(8.73±1.04)mm,后缘高度(5.17±0.69)mm。女性组左右径(18.58±1.40)mm,前后径(16.36±1.60)mm,前缘高度(5.50±0.74)mm,中点高度(7.95±0.65)mm.后缘高度(5.9±0.33)mm。结论:无论在男性组或者女性组,同节段椎间隙正中矢状面前、中、后高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后缘高度〈前缘高度〈中点高度。在同节段同部位的测量值,男性组均明显大于女性组。
王刚陈开润
关键词:应用解剖学
人工耳蜗颅中窝进路植入点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颅中窝进路植入点的精确定位及其可行性。方法:成人整颅标本行植入点定位,并对相关测量项进行测定,然后确定植入点的精确定位;通过1例成人女性尸头标本行模拟手术,验证其可行性。结果:沿岩浅大神经延长线,在距面神经裂孔3.10 mm±0.88 mm处确定"O"点("O"点位于膝状神经节窝),再以"O"点为原点,确定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为97.85°±5.38°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依据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做距其1.58mm±0.41mm的平行线,后再做距岩浅大神经5.47 mm±0.95 mm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点即为植入点("Z"点)。植入点与面神经沟的距离仅为0.67mm±0.15mm,最小值甚至为0.00 mm,而面神经沟的下部即蜗神经管,并且蜗神经管比面神经沟更为凸前,在植入点开窗极易损伤蜗神经起始段。通过模拟手术验证,用以上植入点确定方法,行开窗,不能保证进入耳蜗底转上部,更不能保证准确进入前庭阶,并有损伤蜗神经的可能。结论:颅中窝进路人工耳蜗植入点选择,不能在不磨除颞骨岩面骨质的情况下行精确定位。手术时应以面神经裂孔为定位点,先确定岩浅大神经与面神经管迷路段内侧壁投影线,然后磨除距两者1.00 mm平行线夹角内区域的骨质,尽量轮廓出耳蜗底转上部,颜色呈蓝线时,靠蓝线后部行植入点定位开窗,这样既可以将电极准确植入耳蜗底转,又可以因不暴露岩浅大神经管内段和面神经迷路段,避免其损伤。
王刚赵仿黄海龙向波朱元良
关键词:人工耳蜗颅中窝进路
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缺损,比较重建前后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36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后韧带断裂缺损,并比较在修复前后,在屈膝0°、30°、60°、90°和120°时胫骨后移距离和韧带应变。结果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胫骨的负荷后移明显加大,重建后向正常时回归,移植物的生物力学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正常时相似。结论采用大收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在各屈膝角度均能有效防止胫骨后移,生物力学特征更接近于正常PCL,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重建效果。
王刚谢拥军陈开润
关键词:大收肌腱后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针对3D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设计改革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较本科院校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人体解剖学又在第一学期开设,加之解剖学的名词众多、结构复杂等因素,使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造成学生由于解剖部分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以后课程学习成绩不理想及临床实习效果差等情况。
王刚黄海龙张永昌郭育卓向波朱元良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解剖学基础教学互动
多媒体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摘要:多媒体教学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却很少,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及实验水平进行初探,得出只要合理应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使教师节约大量时间,从而对学生进行单一指导。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向波王刚
关键词:多媒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成人骨迷路与内耳道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2016年
目的对成人颞骨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为积累解剖学数据以及为临床内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支持。方法对30侧(左16,右14)成人干性颞骨标本的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对相关结构进行测量。结果(1)标本观察结果:前庭为卵圆锥形腔隙,其长轴与矢状面约呈33°夹角;内耳道底可分为四区,其下部面区与前庭下区相交略呈90°角,蜗区螺旋孔列骨嵴与蜗螺旋管内环相接,同样绕其旋转圈。(2)数据测量结果:各测量项左、右侧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后、外半规管长度均值比较及上、后、外半规管脚间距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分别与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耳骨迷路及内耳道各测量项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长度>外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脚间距>外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管径大于上、外半规管管径,而上、外半规管之间管径却无差异。
王刚黄海龙
关键词:骨迷路内耳道数据测量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入路及利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人工耳蜗是针对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模拟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助听装置。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近30年来随着声电学、电子外科和显微外科发展而产生的一项医疗技术手段的创新性革命,
王刚黄海龙李家容
关键词:人工耳蜗手术入路微创手术
胎儿全身动脉系统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胎儿全身动脉系统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环氧树脂-氧化铅"填充剂对1例33周新鲜引产正常胎儿标本行全身动脉灌注并铸型,然后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Mimics重建胎儿全身动脉系统数字化三维模型。结果基于CT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5.0软件成功构建出胎儿全身动脉系统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得到的模型立体感强,三维效果逼真,与胎儿全身动脉血管铸型一致性高,可以清晰再现胎儿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形态结构,且可进行任意缩放、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胎儿全身动脉系统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能够全面展示胎儿全身的各级动脉,为胎儿血管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该模型还可为宫内手术及宫内输血等提供解剖支持。
黄海龙王刚龚达聪
关键词:铸型标本三维重建动脉胎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