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红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农村基层微权力监督路径和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
- 2021年
- 开展农村基层微权力监督十分必要,只有监督才可以加强党建引领,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夯实政治根基,稳定基层秩序,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采用权力清单方式加强监督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需要做好制度设计,通过建立差异化微权力清单,织密农村微权力监察监督网,同时确定三大监督重点,填补制度漏洞,健全“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规范农村微权力运行,打好监督“组合拳”,形成多方合力。以北京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讨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对身兼“国家代理人”和“村庄当家人”双重角色的村干部进行监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 王力红
- 回归实践 激活主体 开放统筹——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认知与实践创新
- 2012年
- 解决教育回归、促进"目标落地",激活学生主体、培养"内生活力",促进合作互动、加强"开放统筹",是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
- 杜保德王力红
- 关键词:教育回归生活力高职教育改革社会服务教育发展目标
- 农村基层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监管模式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和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应用小微权力清单对农村干部监督管理具有创新价值。通过对延庆区农村小微权力监管方式进行专题调研,总结了制度建设和选人标准两个方面的做法与成效,提出了公开内容、运行形式、考核反馈等3个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建立衔接有效的制度体系、规范村级党组织决策的范围和程序、提高党员干部民主决策的引领作用、提升多元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强化乡镇层面的监管职能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 王力红
-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
- 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被引量:9
- 2021年
- 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农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农业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打造三个课堂,开展三项劳动,实现八个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形成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确保劳动教育足学时高质量开展;加强教材和基地建设,强化农业劳动教育教学特色;加强管理平台创新和劳动文化建设,实施实岗化劳动教育教学,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 赵章彬王力红
- 关键词: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育教学模式
- 以“三化”为抓手 建立素质培养新机制
- 2014年
- 面对国际化、多元化、开放性的新环境,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倡导教育、管理、服务统筹、融合、互动的新理念,建立信息共享、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注重时效的新机制。
- 杜保德徐洪飞赵章彬王力红
- 关键词:高职学生
- 浅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冲突与转化--基于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栏目典型案例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建设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以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栏目中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和门头沟区三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协调解决矛盾的过程,挖掘争议背后的实质问题,总结利益冲突内在的普遍规律和解决方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冲突,一方面需要引导、支持、帮扶有关群众,以新的生计替代方式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与疏导,统筹把握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 王力红汤旭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促进3大转变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创新实践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推进"项目化向目标化"、"个体化向组织化"、"分散化向集约化"3大转变为抓手,正确处理现代高校服务体系面对的3大挑战,统筹推进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有效整合院内外服务要素,提高了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序性。科学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需要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院所高校3个层次系统谋划、科学统筹。
- 杜保德王力红
- 关键词:办院理念
-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机理研究——基于职教转型视角的实践创新被引量:1
- 2014年
- 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从外延上处理好开放度不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区域发展需求对接不够)的问题,在内涵上处理好互动性不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者之间在目标、内容、过程与绩效方面的互动性不够)的问题,在主体上处理好开发度不够(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带动作用不够)的问题。建立"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双能力队伍的培养)的科学发展机制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 杜保德李凌王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