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芳 作品数:36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及淋巴结活检确诊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中均有骨髓及脾脏、淋巴结累及,2例皮肤浸润,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骨髓中异常细胞形态可见拖尾状,免疫分型显示4例患者均表达CD56、CD4和CD123,3例患者表达CD304。1例患者拒绝化疗早期死亡;2例患者初始应用DA+VP方案治疗后均达完全缓解,其中1例在复发后应用该方案再次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应用减低剂量DA+VP化疗无效,之后应用维奈克拉+阿扎胞苷达完全缓解。4例患者无疾病生存期为2-7个月,总生存期为2-33个月。结论:BPDCN患者的恶性细胞多浸润骨髓、脾脏及淋巴结并具有特殊表型,且预后差。治疗方案应兼顾髓系及淋巴系,含新药的方案如BCL-2抑制剂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值得尝试。 张晓丽 刘冰 李楠 李录克 冀烜静 周雪芳 王敏芳 许惠丽关键词:免疫分型 化疗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150~200mg/d.根据血清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的减少及血红蛋白的升高判断疗效。结果 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小。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可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许惠丽 庞小丽 王敏芳 马晓苗 吴剑涛 赵春燕 张珺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化疗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ph+ALL患者12例,应用VDCP或VDCL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12例ph+ALL完全缓解(CR)9例。总CR率75%。无治疗相关死亡。9例CR患者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期11(7~19)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ALL,CR率较常规化疗诱导治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王敏芳 许惠丽 庞小丽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伊马替尼 化疗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氟康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58例初治AL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00 mg/d,口服,白化疗开始至脱离粒细胞缺乏时停止;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率为7.4%(2/27),对照组并发真菌感染率为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预防性治疗对于预防初治AL患者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 王战芳 冀烜静 吴剑涛 王敏芳关键词:氟康唑 急性白血病 真菌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与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与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100例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2-MG、HMGB1水平,比较不同分期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M患者临床分期与血清β2-MG、HMGB1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Ⅱ期患者,Ⅱ期患者β2-MG、HMGB1水平低于Ⅲ期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患者临床分期与血清β2-MG、HMGB1水平呈正相关(P<0.05);完全缓解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部分缓解患者,部分缓解患者血清β2-MG、HMGB1水平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MM患者的血清β2-MG、HMGB1水平与其临床分期、预后关系密切,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增加,其血清β2-MG、HMGB1水平随之升高,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判断患者病情进展,预测预后。 刘冰 许惠丽 王敏芳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Β2微球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随之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巴彬斯基征阳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2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先兆症状;6例无颅内高压先兆症状,以昏迷为首要表现,排除低血糖。单一出血部位3例;2处及以上部位出血部位37例。1例经脱水降颅压、输血小板等治疗后意识清醒;34例24 h内死亡;5例24~48 h死亡。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后进展快、多部位出血、死亡率极高,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类型是主要原因,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出血。 张晓丽 王敏芳 许惠丽 吴剑涛 王战芳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并发症 自发性颅内出血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和表柔比星注射液治疗。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Dickkopf蛋白-1(DDK1)、碱性磷酸酶(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疼痛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显著性(χ~2=4.356,P=0.037)。治疗后两组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a、P、DDK1、RANKL及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884,P=0.347)。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缓解机体骨疼痛,改善血清Ca、P水平,并有助于纠正DDK1、RANKL、TRACP-5b、ALP水平,且不良反应小。 李楠 许惠丽 王敏芳 张晓丽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地塞米松 生化指标 安全性 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比阿培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并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25例,显效9例、进步5例、无效3例,有效率80.9%。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比阿培南0.3g q6h 3h输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并发热患者安全有效。 王战芳 张芳芳 王敏芳 李楠 李伦关键词:比阿培南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增加血浆含量对血小板保存质量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加血浆含量对血小板体外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采集的12人双份共2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分为A、B 2组,A组为观察组血浆含量为280 mL/治疗量,B组为对照组血浆含量为200 mL/治疗量,2组均放置在(22±2)℃血小板保存箱震荡保存;分别在0、1、3、5 d时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pH值、血小板体外聚集反应和血小板活化率。结果 2组相比,血小板计数、MPV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P>0.05);同一时间段A组的pH值较B组下降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聚集反应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A组较B组下降较慢(P<0.05),保存5 d时CD62p A组15.1±2.37(%),B组54.3±4.07(%),血小板活化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B组比A组升高较快(P<0.05)。结论增大保存血小板血浆的含量可以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质量。 杜红梅 何天辉 陈超华 张冰 王敏芳 阮海燕关键词:血小板保存 血浆含量 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急救 2000年 马晓苗 王敏芳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消化道出血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