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与医院感染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31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按照完成化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将其分为中性粒细胞正常组142例、减少组89例、缺乏组83例,分析3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变化及完成化疗周期后1个月内并发医院感染情况,并探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化疗后,缺乏组的趋化指数、粘附率、吞噬率、杀菌率、NK细胞绝对计数、百分率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减少组(P<0.05),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化疗后1个月内,正常组并发医院感染率为10.56%,减少组患者为43.82%,缺乏组为97.59%,缺乏组显著高于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中性粒细胞缺乏与是否并发医院感染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与并发医院感染高度相关,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及时调整患者化疗方案,降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许惠丽王敏芳张晓丽李楠吴剑涛庞晓丽
-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医院感染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150~200mg/d.根据血清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的减少及血红蛋白的升高判断疗效。结果 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小。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可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许惠丽庞小丽王敏芳马晓苗吴剑涛赵春燕张珺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化疗
- 增生低下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 2005年
- 高朋黄秋云吴剑涛
- 初治急性白血病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氟康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58例初治AL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00 mg/d,口服,白化疗开始至脱离粒细胞缺乏时停止;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率为7.4%(2/27),对照组并发真菌感染率为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预防性治疗对于预防初治AL患者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
- 王战芳冀烜静吴剑涛王敏芳
- 关键词:氟康唑急性白血病真菌感染
- 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自发性颅内出血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随之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巴彬斯基征阳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2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先兆症状;6例无颅内高压先兆症状,以昏迷为首要表现,排除低血糖。单一出血部位3例;2处及以上部位出血部位37例。1例经脱水降颅压、输血小板等治疗后意识清醒;34例24 h内死亡;5例24~48 h死亡。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后进展快、多部位出血、死亡率极高,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类型是主要原因,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出血。
- 张晓丽王敏芳许惠丽吴剑涛王战芳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
-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骨病48例临床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并骨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8例MM并骨病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MP(马法兰+地塞米松)或VAD(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 3个疗程后,骨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8%,MM缓解有效率为87.5%。未出现发热、颌骨坏死、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骨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建议MM患者早期应用。
- 张晓丽许惠丽王敏芳吴剑涛王战芳
- 关键词:唑来膦酸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化疗
- 恶性肿瘤化疗时应用参麦注射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1999年
- 段淑红吴剑涛李民英
-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药疗法化疗参麦注射液
- 马法兰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转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中危II、高危MDS患者12例,MDS转化的AML患者1例,给予口服马法兰片2mg,1次/d,或2mg,两天一次,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38.46%,其中完全缓解率7.69%;部分缓解率15.38%;血液学改善15.38%。7.69%患者发生2度骨髓抑制,其他脏器无明显损伤。结论小剂量马法兰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转化的急性白血病有效、服用方便。
- 王敏芳吴剑涛岳宝丽李亚东
- 关键词:马法兰小剂量
- 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特点及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及感染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接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8例,将恶性淋巴瘤伴医院感染的52例患者为感染组,其余126例为未感染组,对感染者进行病原菌和药敏分析,分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构成,并做出相应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对其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29.21%,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口腔;共检测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占55.95%,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26.19%,真菌15株占17.86%。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93.75%,对头孢他啶耐药性最弱37.5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91.67%,对头孢呋辛的耐药性最弱33.3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耐药性最强90.91%,对头孢西丁耐药性最弱36.36%。多因素结果显示,侵入性治疗、住院天数、合并其他疾病、抗菌药物和年龄是恶性淋巴瘤伴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感染的独立因素加强防范,根据患者病情、耐药性合理用药。
- 许惠丽张晓丽李楠吴剑涛庞晓丽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抗菌药物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对长期生存的影响(附26例报告)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完全缓解后治疗与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 对 2 6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 (A TRA)或砷剂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 (CR)后的治疗方法与生存时间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 维持治疗及自身骨髓移植 (ABMT)组(15例 ) 3年复发率 40 % ,3年存活率 5 5 5 % ;而终止治疗组 (11例 ) ,分别为 81 8%和 18 2 %。结论 APL达CR后实施强化维持治疗或者进行ABMT对于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 李民英王敏芳马晓苗许惠丽吴剑涛李亚东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