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欢

作品数:316 被引量:1,66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13篇学位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28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45篇腰椎
  • 35篇骨折
  • 33篇白血
  • 33篇白血病
  • 30篇手术
  • 28篇椎间盘
  • 28篇急性
  • 28篇脊柱
  • 26篇疗效
  • 20篇粒细胞
  • 18篇寰椎
  • 18篇基因
  • 17篇腰椎间盘
  • 17篇椎间盘突出
  • 17篇颈椎
  • 16篇早幼粒细胞
  • 16篇三氧
  • 16篇三氧化二砷
  • 15篇突出症

机构

  • 25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沈阳市德济医...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吉林大学第一...
  • 7篇辽宁省肿瘤医...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沈阳市第七人...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沈阳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0篇王欢
  • 56篇李雷
  • 50篇崔少千
  • 44篇段景柱
  • 37篇金国鑫
  • 31篇王海义
  • 24篇顾海伦
  • 24篇刘卓刚
  • 21篇郝良纯
  • 18篇李建军
  • 18篇阎崇楠
  • 16篇王弘
  • 15篇廖爱军
  • 14篇白伦浩
  • 13篇刘学勇
  • 13篇徐刚
  • 13篇李迎春
  • 12篇杨威
  • 12篇王秀丽
  • 11篇张磊

传媒

  • 3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矫形外科...
  • 14篇中华骨科杂志
  • 9篇中国修复重建...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9篇中国实用乡村...
  • 8篇脊柱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国误诊学杂...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药业
  • 4篇实用药物与临...
  • 3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骨伤
  • 3篇辽宁药物与临...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16篇2013
  • 21篇2012
  • 22篇2011
  • 15篇2010
  • 17篇2009
  • 12篇2008
  • 27篇2007
  • 17篇2006
  • 15篇2005
  • 18篇2004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寰枢椎后路固定补救方案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补救方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建立齿状突骨折模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A组)和后路补救方案固定,双侧寰椎后弓螺钉+枢椎椎板钉(B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C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D组);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E组)。测量载荷下各方向活动度,并测量抗拔出力,比较生物力学强度。结果B组和E组对后伸的控制较A组弱(P<0.05)。左侧弯时,C组活动度降低50.5%,D组降低66%,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弯时各组活动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左侧轴向旋转的控制活动度比A组大,B组右侧轴向旋转控制活动度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为718.2 N,后弓螺钉的拔出力为399.7 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枢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为635 N,枢椎椎板螺钉拔出力为431.3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置钉困难时,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可优先考虑,其次选择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需要坚强外固定。
金国鑫张磊阎崇楠刘齐王欢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
家庭医生的一天
2011年
本文介绍推荐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积极预防狂犬病。
Brian HolsingerD.O.王欢庞严
关键词:狂犬病
3点分离定位法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研究
:用3点分离保护椎动脉、硬膜和寰枢间静脉丛,据寰椎后弓最狭窄的3点定位导向,用磨钻准备椎弓根通道,植入椎弓根钉固定寰椎,探讨这种置钉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6例上颈椎疾病: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
王欢金国鑫李雷崔少千段景柱王长远
关键词:临床疗效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类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率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化疗的效果。随着ATRA的广泛使用,关于维甲酸综合征(RAS)的报道越来越多。RAS致死率高,并成为治疗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关于RAS的诊断、相关因素和治疗倍受重视。但RAS并非ATRA治疗APL所特有的并发症。我们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 56例,其中12例(21.4%)出现类RAS,现报道如下。
王欢刘卓刚张新刚杨威廖爱军李迎春张嵘吴斌王惠涵潘宏宇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急性AS2O3治疗全反式维甲酸
椎动脉受压模型的制作与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椎动脉受压模型的制作与观察李雷王欢王海义1材料与方法11动物选择纯种日本大耳白,体重37~38kg,日龄200~300d的成年兔。12骨块的准备与保存无菌条件下,取新鲜异体兔尸的髂骨,1‰新洁尔灭浸20min后,浸入70%酒精中,置4℃冰箱保...
李雷王欢王海义
关键词:疾病模型
WT1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2004年
刘卓刚臧师竹宋毅王欢矫德馨
关键词:WT1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急性白血病细胞蛋白表达
经椎弓根椎体内和(或)椎体间植骨对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去除后矫正丢失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骨科手术器械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钉-棒”系统的应用,利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已成为多数临床医师的首选方法。椎弓根螺钉具有三维矫正和三柱固定作用,能使压缩的脊柱高度和矢状面成角得到良好恢复,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进行功能锻炼提供了可能。但是,随着活动量的增多和内固定物的去除,易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近几年,对如何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物去除后矫正丢失研究较多,尤其是经椎弓根椎体内和(或)椎体间植骨是否有效成为较热门课题,现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阎崇楠王欢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椎体间植骨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中轴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固有的病理特征导致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使脊柱逐渐硬化、出现后凸畸形,影响脊柱整体的平衡和灵活性,晚期脊柱多节段融合后像一个长臂杠杆,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脊柱骨折和神经损伤[1],这也使得AS 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其他骨折不尽相同。由于骨质疏松和脊柱融合,AS 患者椎体骨折发生率高出健康人群4 倍[2],且多为经椎间隙的三柱骨折,同时至少10%的患者存在多处骨折[3-4];骨折好发于相对固定的胸腰椎和活动度较大的颈椎,最常出现在C6,7[5];此类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11 倍[6-7],且81%最初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神经损伤[6]。AS 合并脊柱骨折患者死亡率高达6.6%[3]。对于AS 合并脊柱骨折,由于早期条件有限和认识不足,临床上多主张非手术治疗;但不稳定的AS 合并脊柱骨折,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继发性神经损伤,且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8-9]。
刘齐阎崇楠王欢
关键词:脊柱骨折外科手术
椎旁肌影像学参数的评估及其与腰椎手术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腰椎椎旁肌为附着于腰椎周围的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及腰方肌等肌肉的总称,对于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1],大多数腰椎手术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腰椎椎旁肌,椎旁肌受损可导致去神经支配的萎缩和脂肪浸润,造成腰椎失稳。有研究[2]表明,椎旁肌的退行性变与腰椎疾病及腰椎手术有一定的相关性。
穆月明阎崇楠刘齐王欢
关键词:腰椎外科手术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猫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的影响被引量:2
1991年
国内外的工作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riagueauctal grag,简称PAG)是与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的神经结构,也是微量注射吗啡和电刺激可产生最有效镇痛作用的脑区。此部位阿片受体较为密集。
张瑞德蔡奎那杰马晓玲刘淑珍王欢滕国玺
关键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