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义
- 作品数:81 被引量:6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早期软组织覆盖成形在重度开放性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早期软组织覆盖成形在重度开放性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 76侧按软组织覆盖成形的时间不同分为三组。早期 (0~ 7d) 31侧 ,中期 (8~ 30d)2 4侧 ,晚期 (>30d) 2 1侧。比较各组感染、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 早期软组织覆盖成形组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6 5 % ,12 9% )明显低于中、晚期组 (5 0 0 %、47 6 %和 37 5 %、38 1% )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5 0周 )少于中、晚期组 (78周和 82周 )。 结论 早期软组织覆盖成形可明显减少重度开放性胫骨骨折的并发症 ,缩短骨愈合时间。“早期”应尽量限于 1周内 ,1周后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将会增加。
- 李雷王欢王海义
- 关键词:胫骨开放性骨折疗效
- 血肿在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94
- 1998年
- 目的:为减少术后硬膜外神经根瘢痕粘连,研究血肿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兔25只行L3、L5、L7间隔三处的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置管生理盐水冲洗72小时,另二处分别为单纯引流和空白对照。术后3天、2、4、8、12周取材,观察硬膜外瘢痕形成过程。结果:三组均有瘢痕形成。单纯引流与空白对照组均有血肿形成,并被致密瘢痕取代。冲洗组无血液成分存在,局部有纤维蛋白构成的疏松网状结构,并在2周后形成疏松瘢痕组织,其粘连程度较轻。硬膜外的碎骨屑有促进瘢痕形成的作用。结论:手术创伤所致的炎性渗出是瘢痕形成的关键因素,血肿只加重了瘢痕的致密程度。减少神经根的创伤炎症反应,可减少术后疼痛。
- 王欢郝立波王海义
- 关键词:硬膜外腔瘢痕血肿椎板切除术
- 全文增补中
- 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 C5、6 、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 ,其中 度减压 13例 (次 ) , 度减压 2 1例(次 )。 结果 术后随访 15~ 2 9个月 ,平均 2 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 ,效果最为理想 ;其次为肌力恢复 ,腱反射恢复最慢 ,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 :优 2 4例 ;良 4例 ;一般 1例。 结论 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 。
- 安春厚刘学勇原泉王海义崔振铎
- 关键词:椎间孔狭窄切开减压颈椎管颈神经根增生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 李建军傅永慧孙鸿斌韩冬王海义徐莘香
- 关键词:基因治疗骨形态发生蛋白2节段性骨缺损缓释载体体内植入
- 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bax和bcl 2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以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的动物模型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bax和bcl 2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 :急性脊髓损伤后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升高而bcl 2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结论 :bax和bcl
- 白伦浩高红王海义陈淑珍许勇
- 关键词:细胞凋亡脊髓损伤基因表达
- 兔腰神经根持续压迫时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持续性受压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酶学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只。实验组行L7椎板切除术后以微血管夹钳夹右侧L7神经根制成神经根机械压迫动物模型 ,对照组仅行L7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 3,7,14d切取L7脊髓节段 ,定量分析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乙酰胆碱脂酶 (AChE)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结果 :术后 3,7,14d脊髓前角运动细胞AChE活性以灰度值表示分别为 180 .88± 11.2 2、2 0 7.30± 9.12、2 15 .0 3± 7.92 ,ACP活性分别为 15 5 .31± 16 .2 4、133.0 8± 7.6 9、10 7.4 1± 7.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结论 :脊神经根持续受压可导致其相应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受损。
- 原泉王欢王海义
- 关键词:神经根
- 滑膜软骨瘤病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986~1997年期间经治的13例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治疗及其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滑膜软骨瘤病临床多表现为间歇性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活动时关节有弹响声或磨擦感,少数有关节交锁,有的可扪及活动性包块;X线片显示关节内游离体数目往往少于关节内游离体的实际数目;术中肉眼可见病变滑膜充血、增厚、表面粗糙;镜下见血管增生、淋巴细胞聚集、滑膜囊层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游离体由许多软骨小结节堆砌而成,其间有纤维组织包绕。结论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是诊断滑膜软骨疾病的关键,手术摘除游离体,切除病变滑膜,可收到满意疗效。
- 白伦浩王海义张云岐付勤
- 关键词:外科手术滑膜疾病滑膜软骨瘤病
- 兔椎间节段固定区软骨终板组织病理学变化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 明确脊椎节段固定区软骨终板的变化与脊椎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制做新西兰兔脊椎节段内固定模型 2 4只为实验组 ,分别于术后 3个月 ,6个月进行固定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形态学观察 ,并与 8只对照组兔比较。结果 实验组兔固定区软骨终板呈现退变趋势 ,椎间盘发生退变。结论 这种改变将对脊椎内固定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减少脊椎内固定节段 。
- 赤仁杰张忠枢张焱王海义
- 关键词:软骨终板退变组织病理学
- 脊椎骨内气性囊肿被引量:1
- 1997年
- 脊椎骨内气性囊肿安春厚刘学勇王海义高南翔发生在脊椎骨内的积气现象尽管不如发生在间盘组织[1,2]的常见,但也时有个案报道[3~5],其原因不甚明了,考虑可能与骨坏死、骨髓炎或创伤有关[3,4]。另外有一较少见的原因即骨内气性囊肿。骨内气性囊肿是常发生...
- 安春厚刘学勇王海义高南翔
- 关键词:脊椎肿瘤囊肿发生
- 颈椎前路带锁钛钉板系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带锁钛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 ,提出预防及挽救对策。 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 15 9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肿瘤、结核手术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使用 AO系统 32例 ,ORION系统 116例 ,ZEPHIR系统 11例 ;单节段固定 2 5例 ,双节段固定 87例 ,三节段固定4 4例 ,四节段固定 3例。常规术后 1、4周及 3、6、12、18和 2 4个月摄颈椎 X线片 ,观察板钉位置及对颈椎影响。 结果 2 1例出现了 10种 32例 (次 )与使用颈椎带锁钛钉板系统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螺钉尾端进入椎间隙、螺钉头端高出板、螺钉部分退出、板钉部分退出、板超越相邻椎间隙、板钉偏斜、板钉与椎体未贴紧、螺钉穿透对侧皮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及喉返神经损伤。其原因主要与器械选择不当、缺乏手术经验和技巧等有关。 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精心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器械、规范且有技巧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的自我保护是其重要的预防和挽救对策。
- 李雷崔少千王欢付勤王海义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