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

作品数:69 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4篇小麦
  • 30篇大麦
  • 11篇性状
  • 10篇栽培
  • 10篇饲草
  • 7篇选育
  • 7篇籽粒
  • 6篇小麦品种
  • 5篇栽培技术
  • 5篇饲料大麦
  • 4篇穗发芽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刈割
  • 4篇发芽
  • 4篇播期
  • 4篇大麦品种
  • 3篇优质饲草
  • 3篇杂种

机构

  • 68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安徽省农作物...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等...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寿县农业技术...
  • 1篇泰安市农业科...
  • 1篇宿县地区农业...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69篇王瑞
  • 47篇赵斌
  • 43篇季昌好
  • 30篇陈晓东
  • 18篇朱斌
  • 17篇汪建来
  • 15篇甘斌杰
  • 11篇曹承富
  • 11篇孔令聪
  • 10篇张平治
  • 9篇赵竹
  • 8篇王腾蛟
  • 8篇朱斌
  • 8篇吴根娣
  • 7篇万映秀
  • 6篇顾江涛
  • 4篇汪芝寿
  • 4篇赵莉
  • 4篇杨赞林
  • 3篇余增亮

传媒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篇大麦与谷类科...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业展望
  • 1篇全国作物遗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10
2004年
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关键词: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离子注入抗赤霉病
皖麦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
2003年
皖麦 2 9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弱冬性 ,适宜本省淮北地区早茬中上等肥力水平地块种植。幼苗匍匐 ,叶色深绿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千粒重 4 1~ 4 6g ,蛋白质含量 12 36 %。高抗白粉、条叶锈病 ,对叶锈、纹枯、叶枯病等均有较好的抗病能力 ,中感赤霉病。抗干热风能力较好。适宜播期范围 9月 2 5~ 0月 10日 ,每公顷基本苗 180~ 2 10万。
王瑞吴根娣季昌好汪建来张平治
关键词:选育抗病能力
“矮败小麦”应用的研究
甘斌杰杨赞林余增亮范荣喜柯国海赵斌张平治汪建来王瑞张道田万映秀赵莉曹文昕范光发赵磊乔胜秋方勃
项目通过开展“矮败小麦”研究和应用,创建适应该地生态环境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聚合多种优异基因,以达到基因的累加和重组,同时结合离子束诱变技术创造优异的新类型,应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培育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
关键词:矮败小麦育种技术
皖麦44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汪建来孔令聪王瑞甘斌杰曹承富赵斌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
2017年
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赵斌朱斌
关键词:饲料大麦
多棱饲用大麦品系粮、草产量及品质的鉴定与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为培育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粮(籽粒)和草(饲草)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大麦新品种,对12份多棱饲用大麦新品系和对照品种西引二号的饲草和籽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11015-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部分自育品系,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个自育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对照,其中B11015-7籽粒产量最高;B11015-7和B11015-3饲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7.96%和7.82%;B11015-2和B11015-14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分别为159.15和157.14;B11015-3和皖饲2-1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0.33%和10.0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以10个性状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B11015-3、B11015-1、B11015-2和B11015-14等4个自育品系优于对照,可能成为沿江、江淮等地种植的粮、草兼用多棱饲用大麦材料。
赵斌季昌好孙皓朱斌朱斌王瑞
关键词:籽粒产量饲草产量籽粒品质饲草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技术+服务”助力安徽大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引量:1
2018年
从分析安徽大麦产业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着手,提出了"品种+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模式,该模式是助力安徽大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中提供借鉴,更好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转化速度,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赵斌朱斌
关键词:大麦产业结构性改革
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的筛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利用已报道的抗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筛选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方法]对57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于2007年测定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标记Vp1B3对选取的品种做PCR扩增。[结果]标记Vp1B3扩增出抗性条带845、569 bp和感穗发芽条带652 bp 3种类型的片段,其频率分别为7.0%、26.3%和66.7%,且3种基因型品种之间的GI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验证了标记Vp1B3能对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有效筛选;筛选出2份GI值<20%的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万县白麦子,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有用资源。
赵斌万映秀王瑞张平治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分子标记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利用4个小麦品种组成11个混播群体对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11个混播群体平均较对照增产2.03%,有2个混播群体较对照增产5%以上.混播产量效应大小与参与混播的品种数目及品种...
汪建来孔令聪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关键词:小麦品种混播
文献传递
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及适宜刈割次数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为比较大麦、小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明确适宜刈割次数,以具代表性的2个饲用大麦(95033、盐丰1号)与2个小麦(扬麦18、1331)品种(系)为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1、2、3次),比较不同大麦、小麦品种(系)饲草产量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大麦饲草产量高于小麦,其中盐丰1号鲜重、干重最高,分别为5.68、1.37kg/m^2;1次刈割的饲草产量最高,鲜重、干重分别为5.49、1.52kg/m^2,显著高于2、3次刈割。除粗蛋白、钙含量变化因品种(系)而异,其他饲草品质指标在品种(系)间无明显差异。扬麦1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29.23%),95033的钙含量最高(1.13%);大麦粗蛋白产量高于小麦,1次刈割高于2、3次刈割。不同茬次饲草品质存在差异,再生茬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钙含量显著下降,磷含量以2茬次饲草最高,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说明多次刈割后饲草品质下降。结果显示,大麦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均高于小麦,更适宜用作饲草,以乳熟末期1次刈割最佳。
陈晓东赵斌季昌好朱斌王瑞
关键词:大麦小麦饲草产量饲草品质刈割次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