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阳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大肠
  • 4篇内镜
  • 4篇肠癌
  • 3篇早期大肠癌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氨酸
  • 3篇大肠癌
  • 2篇大息肉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原发性
  • 2篇息肉
  • 2篇内镜治疗
  • 2篇巨大息肉
  • 2篇肠息肉
  • 2篇出血
  • 2篇大肠巨大息肉
  • 2篇大肠息肉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第四...

作者

  • 14篇王阳
  • 11篇孙远杰
  • 8篇秦国涛
  • 5篇颜波群
  • 5篇徐涛
  • 5篇王志军
  • 4篇刘志忠
  • 4篇李祺
  • 4篇鲍晓蕾
  • 3篇曹霞
  • 2篇白平平
  • 1篇张立春
  • 1篇程海涛
  • 1篇马伟艳
  • 1篇赵燕颖
  • 1篇王艳
  • 1篇郎轶萱

传媒

  • 5篇中国厂矿医学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大肠巨大息肉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巨大息肉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单纯分块套切摘除以及联合尼龙绳圈套结扎或金属钛夹阻断根部血流等方法。结果单纯圈套电切36例患者中,12例出现延时或即时出血,经过治疗血止,并发出血占33.33%(12/36);48例尼龙绳结扎或钛夹钳夹后圈套切除的患者中仅1例并发出血,占2.08%(1/48)。息肉摘除后3个月至2年复查结肠镜发现原创面良好,近似周围正常黏膜组织或轻度疤痕形成。所有镜下治疗患者中有1例出现肠壁穿孔。结论尼龙绳结扎联合电切术或金属钛夹阻断息肉根部血流联合电切术能有效防止大肠息肉摘除术出血、穿孔并发症,尤其对宽基底、粗蒂大息肉的摘除,既安全又简便。
王志军秦国涛徐涛王阳
关键词:大肠息肉并发症内镜治疗
大肠巨大息肉内镜治疗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结肠镜下直接分块套摘切除、尼龙绳圈套扎联合电切术或金属钛夹阻断根部血流联合电切术。结果 32例单纯圈套电切患者中,26例息肉摘除一次性分2-6块切除完成,6例无蒂或蒂较粗大的息肉摘除手术分2次完成,前后间隔2周。其中12例出现延时或即时出血,经过治疗血止;38例尼龙绳或钛夹钳夹后圈套切除的患者中30例均一次性切除,8例蒂较粗息肉较大或宽基无息蒂肉者,先行部分切除暴露息肉根部后再多枚钛夹阻断血流使息肉萎缩,1周后再分次切除。无1例术后出血。息肉摘除后3个月至1年复查结肠镜,发现创面良好,近似周围正常黏膜组织。所有镜下治疗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结论 尼龙绳结扎联合电切术或金属钛夹阻断息肉根部血流联合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肯定,尤其对宽基底、粗蒂大息肉的治疗,操作安全、简单、无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对有出血倾向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也很适用,具有推广价值。
王志军秦国涛孙远杰王阳颜波群王艳马伟艳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治疗
D-TH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DTH胶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疗效分析。方法对17例胃底曲张静脉出血部位采用生理盐水+组织黏合剂+生理盐水即“三明治”法注射组织黏合剂DTH胶1~2ml,术后复查2次,了解其有效率、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结果17例病人共注射24次,活动性出血止血成功率100%,17例随访3~10个月曲张静脉消失8例(47.1%)。结论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止血成功率及曲张静脉消失率高,降低了病死率及出血再发率。生理盐水+组织黏合剂+生理盐水这种治疗方法相对安全,副作用小,临床可采用及推广。
刘志忠孙远杰王阳
关键词:内镜
一次性气囊扩张并置入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打通狭窄或闭塞的消化道,恢复消化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首先进镜到达食管狭窄上端,直视下将导丝插入狭窄段下方,沿导丝送入扩张器,进行有效地扩张,如狭窄段长于气囊可分段扩张。扩张完成后退出扩张器,再插入支架释放器,于标记处释放支架,观察支架位置无误后退镜。结果2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架成功,能进普食及半流质软食。1例食管气管瘘闭合,无食管撕裂穿孔。术后均有胸骨后痛,8例较重患者用止痛药1周逐渐好转。术后发热5例,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逐渐恢复正常。1例支架串口上缘再狭窄,再次扩张后症状好转。结论全组扩张和施放支架均在直视下1次完成,操作准确,成功率高,无反复进镜痛苦,操作时间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安全性高,无X线辐射。
王志军王阳秦国涛
关键词:气囊扩张食管狭窄
早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正>目的以免疫法测定便潜血为主要方法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便潜血、CEA、CA72-4、M-CSF)、肠镜及病理检查为主要手段,进行大肠癌的筛查。结果按问卷调查分值分为低度危险组(≤...
孙远杰秦国涛曹霞李祺王阳
文献传递
早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孙远杰秦国涛曹霞李祺王阳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9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精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精氨酸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血氨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浆氨(AMON)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精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阳鲍晓蕾朗轶萱徐涛孙远杰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精氨酸肝性脑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y l o r i)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的相关性.方法:对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CAHD的1030例病例和同期体检中心非CAHD的受检者1116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H.pylori阳性率.CAHD组根据H.pylori检测结果分成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别.根据SYNTAX评分将CAHD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各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的差异,H.pylori阳性的CAHD患者进一步分析各危险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CAHD患者H.pylori的阳性率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HD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CAHD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最高,其次是中危组,低危组阳性率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的CAHD患者随着危险度增加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也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ylori感染很可能是CAHD的重要危险因素,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增加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赵燕颖程海涛王志军秦国涛徐涛王阳孙远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幽门螺杆菌同型半胱氨酸
杜氏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杜氏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加强对杜氏病的认识,做到及时确诊及正确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因杜氏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13例成功,1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杜氏病具有病灶微小、无前兆、间歇性大出血的特点,故早期诊断、及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杜氏病的诊治关键,若内镜下止血失败应及时手术治疗。结论杜氏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而重要的病因,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电子胃镜检查,内镜下止血治疗是治疗杜氏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只要加强认识,及时确诊及正确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死率。
王阳徐涛孙远杰刘志忠王志军颜波群秦国涛李祺鲍晓蕾
关键词:杜氏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对早期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为主要筛查方法,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iFOBT、CEA、CA72-4、M-CSF)、肠镜及病理检查,对10000名自然人群进行大肠癌的序贯筛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997份,依据调查问卷分值分为低度危险组(≤5分)、可疑组(>5~<8分)、高度危险组(≥8分)3组,3组共3697例进行iFOBT检测,各组iFOBT阳性率分别为13.34%、18.23%、99.17%,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检出早期结肠癌6例,其中高度危险组5例,可疑组1例。结肠癌患者iFOBT(定量)以及CEA、CA72-4、M-CSF等血清学指标均高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P均<0.05)。结论以iFOBT为主的序贯筛查法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主要方法,与某些血清指标相结合,可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肠镜及病理检查可最后确诊。
孙远杰秦国涛郎轶萱曹霞李祺王阳鲍晓蕾白平平
关键词:大肠癌粪便隐血试验免疫法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