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永祥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动脉瘤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族性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家族
  • 3篇家族性
  • 2篇血管母细胞瘤
  • 2篇血管网
  • 2篇血管网织细胞...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治疗
  • 2篇网织细胞

机构

  • 7篇贵阳医学院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章永祥
  • 8篇出良钊
  • 8篇杨华
  • 7篇关锋
  • 6篇刘健
  • 6篇刘来兵
  • 3篇董明昊
  • 3篇官志忠
  • 3篇王凡
  • 2篇项一宁
  • 2篇唐贤
  • 2篇彭刚
  • 1篇隋建美
  • 1篇余晖
  • 1篇李文衍
  • 1篇雍亚雄
  • 1篇严雄
  • 1篇刘建
  • 1篇彭岗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第三届中国西...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外伤后生长激素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发生率也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例TBI患者进入急诊,其中约有5万例患者死亡。
王凡隋建美杨华出良钊彭岗章永祥严雄雍亚雄刘建
关键词:激素变化脑外伤后创伤性脑损伤道路交通事故生活水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肿瘤组织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将间质细胞分割呈巢状分布,间质细胞体积大,因胞浆富含类脂滴而呈细小的空泡状;外伤的对照脑组织未见肿瘤成分,由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局灶区域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AMR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α抑制素(inhib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呈强阳性;AMR内皮细胞CD31、CD34及vimentin均呈强阳性表达;但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抗原(CK)、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表达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指数,除1例第2次手术为2%,余均为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MR中的毛细血管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间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网之间,间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胞浆中可见较丰富的脂质空泡。结论:家族性CNS AMR可能来源于成血管间叶组织,间质细胞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高。
出良钊刘健杨华项一宁关锋刘来兵章永祥官志忠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国民生活质量。
出良钊杨华董明昊章永祥关锋王凡刘健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高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
贵州省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贵州一家族性CNS HB家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上发现的一个家族性CNS HB家族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获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对其中存活的38名家族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筛查。结果该家系成员中现存有7例发病,年龄14~59岁,平均36.5岁,外显率10/38(26.3%),男性发病比女性多见(6∶4),CNS HB占90%,且多发性 HBs占20%;遗传可能来自父系(Ⅰ2成员)。结论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一种具有遗传性的VHL病;发病年龄较轻,多发病灶,易复发,对于每个怀疑有家族史的CNS HB患者都要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普查,包括影像学、基因生物学及蛋白组学检测。
出良钊官志忠杨华董明昊关锋刘来兵章永祥余晖刘健
关键词: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流行病学
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通过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
出良钊杨华章永祥关锋刘来兵唐贤王凡彭刚刘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弹簧圈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贵州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
出良钊刘健杨华项一宁关锋刘来兵章永祥官志忠
关键词:家族性光镜免疫组化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8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机,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22例(78.57%)患者恢复良好,4(14.29%)例轻度残疾,1例(3.57%)重度残疾,1例(3.57%)死亡。结论在适当的手术时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防止颅内出血,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章永祥杨华出良钊关锋刘来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临床疗效
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经介入技术进行进行治疗并得到随访。结果51个动脉瘤中27个单纯用弹簧圈栓塞,9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12个采用Onyx胶栓塞。除了3个未破裂动脉瘤只在载瘤动脉放置支架外,30个动脉瘤0级栓塞,11个Ⅰ级栓塞,7个Ⅱ级栓塞。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后再通;1例手术中破裂出血,术后昏迷,经治疗后GOS评分4分;3例术后血管痉挛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所有患者临床随访平均40.6个月(3—72个月),1例再出血,其中36例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复发,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诊断需要高排数的CTA或(和)3D—DSA;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有效的方法之一,位于4级以远的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Onyx胶栓塞,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总结。
出良钊杨华董明昊章永祥关锋李文衍刘来兵唐贤彭刚刘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