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兵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贵州省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蛋白组学研究
- 目的 探寻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一个家族性CNS HB的38名家族成员中的手术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脑组织进行蛋白质提取、酶解,应用Label-free蛋白组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筛...
- 出良钊刘健杨华关锋刘来兵董明昊章采祥官志忠
- 关键词: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发病机制蛋白组学
- 吉非替尼衍生物对体外间变形星形细胞瘤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采用吉非替尼衍生物体外干预胶质瘤细胞,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药物。方法:(1)以15种吉非替尼衍生物(LPY-号)、吉非替尼及替莫唑胺干预原代胶质瘤细胞,每种以0、10、15、20、25、30μmol/L 6种浓度干预后行MTT测药物抑制率,筛选作用明显的衍生物;(2)计算药物IC50,选择IC50较低的衍生物与吉非替尼、替莫唑胺以10、20、30μmol/L干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选择凋亡明显的衍生物和吉非替尼处理细胞,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含量的表达。结果:(1)MTT:LPY-5、9、11号能有效地抑制细胞的生长,其他衍生物筛除。(2)IC50:LPY-9号的IC50低于5号,两者均低于吉非替尼及替莫唑胺;LPY-11号筛除。(2)流式细胞术:LPY-5、9号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吉非替尼和替莫唑胺,9号明显高于5号。(4)western-blot:LPY-9号和吉非替尼干预肿瘤细胞后pEGFR的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且9号更明显;所有结果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Y-9号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ERF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 刘来兵出良钊刘健杨华李玉美
- 关键词:人胶质瘤细胞吉非替尼
-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脑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肿瘤组织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将间质细胞分割呈巢状分布,间质细胞体积大,因胞浆富含类脂滴而呈细小的空泡状;外伤的对照脑组织未见肿瘤成分,由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局灶区域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AMR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α抑制素(inhib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均呈强阳性;AMR内皮细胞CD31、CD34及vimentin均呈强阳性表达;但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角蛋白抗原(CK)、上皮膜抗原(EMA)染色表达均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标记指数,除1例第2次手术为2%,余均为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AMR中的毛细血管由周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到Weibel-Palade小体;间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网之间,间质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大,染色深,胞浆中可见较丰富的脂质空泡。结论:家族性CNS AMR可能来源于成血管间叶组织,间质细胞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不高。
- 出良钊刘健杨华项一宁关锋刘来兵章永祥官志忠
- 关键词:显微镜检查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丹参酮ⅡA体外定向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0
- 2012年
- 背景:采用中药作为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是否会有效果呢?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中药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丹参酮ⅡA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全反式维甲酸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及不进行诱导的细胞做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间质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CD44,表达阳性率为(91.00±1.58)%,但不表达CD34、CD45,流式细胞学检测其纯度高达95.5%。②诱导分化后经扫描电镜检测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60±2.31)%,Nestin呈一过性表达增加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阴性,不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说明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丹参酮ⅡA能高效地定向诱导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 李玉美余德立刘来兵余资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差速贴壁
- 一种用于医学研究的白鼠定位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学研究的白鼠定位器,包括锥筒、柱筒、立柱和基座;所述锥筒与所述柱筒的轴向水平设置后两者内部形成容纳定位白鼠的空腔,所述柱筒为可伸缩结构以调整所述空腔的大小;所述锥筒的尖部设有供白鼠呼吸的圆孔,所述...
- 李玉美刘来兵余彦孙宝飞肖朝伦罗时鹏
- 文献传递
- 贵州省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贵州一家族性CNS HB家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临床上发现的一个家族性CNS HB家族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获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对其中存活的38名家族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筛查。结果该家系成员中现存有7例发病,年龄14~59岁,平均36.5岁,外显率10/38(26.3%),男性发病比女性多见(6∶4),CNS HB占90%,且多发性 HBs占20%;遗传可能来自父系(Ⅰ2成员)。结论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一种具有遗传性的VHL病;发病年龄较轻,多发病灶,易复发,对于每个怀疑有家族史的CNS HB患者都要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普查,包括影像学、基因生物学及蛋白组学检测。
- 出良钊官志忠杨华董明昊关锋刘来兵章永祥余晖刘健
- 关键词: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流行病学
- 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通过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
- 出良钊杨华章永祥关锋刘来兵唐贤王凡彭刚刘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弹簧圈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吉非替尼衍生物对胶质瘤增殖影响的研究
- 目的:采用吉非替尼衍生物体外干预胶质瘤细胞,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新的药物。 方法:①手术切除胶质瘤患者的病灶组织,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取胶质瘤细胞,通过差速贴壁、反复传代、自然纯化法纯化,获得纯度高、生物...
- 刘来兵
- 关键词:胶质瘤吉非替尼细胞凋亡
-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 目的:探讨贵州一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的病理特点及其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对4例手术的CNS AR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6例脑外伤患者...
- 出良钊刘健杨华项一宁关锋刘来兵章永祥官志忠
- 关键词:家族性光镜免疫组化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8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机,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22例(78.57%)患者恢复良好,4(14.29%)例轻度残疾,1例(3.57%)重度残疾,1例(3.57%)死亡。结论在适当的手术时机给予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防止颅内出血,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章永祥杨华出良钊关锋刘来兵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