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夷
- 作品数:46 被引量:309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开颅术后高渗性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被引量:1
- 1992年
- 高血糖、高渗压、非酮症性昏迷(Non-ketotic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coma,NHHC)是以高血糖、高渗压、非酮症酸中毒为特征的综合征,早在1886年首由 Dreschield,其后由 Warburg 报道,直到1957年 Sament 及 De Graeff 报告了伴有高血糖而无酮体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国内首次报道以来,发现病例渐多,但作为开颅术后的并发症,迄今报道仍少见。近年我院亦有2例巨大垂体瘤术后并发 NHHC。
- 陈礼刚曾凡俊袁树斌胡威夷
- 关键词:开颅术昏迷高血糖
-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附56例分析)
- 1990年
- 本文对56例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皮层癫痫灶切除25例,颞叶前部切除12例,立体定向术破坏杏仁核及Forel-H区17例,胼胝体前部切开2例。术后随访期12~49个月,平均35个月。显效2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6.8%。强调CT、EEG是癫痫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 袁树斌胡威夷曾凡俊陈明中柴健康曾力
- 关键词:癫痫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术脑电图
- 脑伤后脑动脉痉挛的监测研究
- 2000年
- 目的:用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4例(47.4%)病人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脑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 曾力李讯程林李开慧柴建康匡永勤黄茂清胡威夷
- 关键词:脑动脉痉挛经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
- 1997年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确定颅内靶点(病变或某些正常结构)的空间位置,然后以射线束聚焦照射,精确地摧毁靶点,而正常脑组织受量很少。这一构想是由瑞典Lars Leksell于1951年提出的,
- 胡威夷
- 关键词:放射外科生物效应功能神经外科等中心医用直线加速器
- 脑内某些神经核团的CT定位研究被引量:6
- 1995年
- 观察了100例正常人CT扫描轴位像及正中矢状重建像,30例正常人MR矢状像及轴位像。设计了CT定位扫描基准线─—外耳孔下缘为体表定位标志,其水平延伸线与OM线呈向前开放的10度夹角,及定位基准面─—AC─PC线上4mm层面。从而使CT图像与脑标准切面图谱一致起来,免除了繁琐的靶点坐标换算。这一新的CT定位方法经临床应用治疗45例锥体外系疾病,靶点命中率92.3%。与对照组(X线脑室造影定位)70例靶点命中率86.7%相比较,两组靶点坐标值及靶点命中率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5,x ̄2检验,P>0.10)。结果提示:CT定位新方法,可代替X线脑室造影定位,且具更多优越性。
- 袁树斌胡威夷高明光陈明忠曾凡俊顾明徐元昌何乾文王开祥姚庆安
-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CT脑室造影
- 综合治疗星形细胞瘤116例疗效分析
- 1992年
- 我科对1960年至1990年6月收治的综合治疗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116例进行随访。获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陈礼刚胡威夷刘子文曾凡俊袁树斌
-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卡氮芥浸润性生长综合治疗方案平均生存期存活期
- 三七总皂甙对家兔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0年
-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 (PNS)对减轻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损伤机制。方法 :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家兔脑损伤后 2 4h脑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观察PN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脑损伤后 2 4h脑损伤 +PNS组及对照组脑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 (81.43± 9.72 )nmol/g湿脑 ,(76 87± 8.31)nmol/g湿脑 ,明显低于脑损伤组MDA含量 (10 6 .5 2± 17.6 8)nmol/g湿脑 ,(P <0 .0 1) ;脑损伤 +PNS组及对照组脑组织中水含量分别为 78.97%± 0 .91% ,78.35 %± 0 .89% ,明显低于脑损伤组 80 .74± 0 .98(P <0 0 1)。损伤脑组织中MDA含量与伤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同时脑损伤组出现明显的脑组织超微病理改变。结论 :PNS能够降低颅脑损伤后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病理损害 ,对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韩金安匡永勤周虎田杨立斌曾凡俊孙增会胡威夷王晓丽
- 关键词:丙二醛颅脑损伤三七总皂甙家兔
- 帕金森氏综合征定向术后长期随访观察被引量:2
- 1993年
- 我院从1981年1月至1987年5月,用脑立体定向术丘脑腹侧核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综合征163例,其中37例作双侧手术,共手术200次,经3年、5年、10年的追踪随访观察。临床资料男性104例(63.8%),女性59例(36.
- 陈明中胡威夷袁树斌张捷
-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震颤性麻痹
-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发展
- 1993年
- 帕金森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超初只是经验疗法,发现用抗胆碱药治疗有效,现在称第一代药物。到本世纪60年代,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现在公认至少有两种神经递质平衡失调与本病发病有关,即乙酰胆碱能—多巴胺能与5—羟色胺系统两系统平衡失调,
- 胡威夷袁树斌陈明中
-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神经外科手术
- 60岁以上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
- 1990年
- 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已趋成熟,近期疗效稳定在95%左右,但对60岁以上老年病人是否适合手术存在疑问。我院1985~1987年对39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进行了立体定向治疗,认为如将这些患者都排除在手术适应证之外,则很多药物治疗无效者,都失去接受这一有效治疗方法的机会。
- 胡威夷陈远惠刘丛军
- 关键词:帕金森病术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