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慢性
  • 5篇肝炎
  • 4篇乙肝
  • 4篇乙型
  • 4篇慢性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肝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护理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有效性
  • 2篇治疗依从
  • 2篇治疗依从性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患者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 2篇健康
  • 2篇干预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昆明学院
  • 1篇玉溪市人民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北科生...
  • 1篇云南济慈再生...

作者

  • 10篇胡敏
  • 7篇王凤卿
  • 5篇贾宏
  • 2篇张三娥
  • 2篇岳春霞
  • 2篇林晓华
  • 2篇齐明华
  • 2篇彭雁忠
  • 2篇刘祝荣
  • 1篇李九群
  • 1篇陈俊辉
  • 1篇钱传云
  • 1篇黄清清
  • 1篇郝应禄
  • 1篇阮继银
  • 1篇刘玉文
  • 1篇廖小卿
  • 1篇程芳
  • 1篇陈丽嘉
  • 1篇曾慧萍

传媒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类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效果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分类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21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类因素特征分为3类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8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由干预前的3类转变为2类,且2类特征较为接近,类间差异干预后小于干预前。结论:分类护理干预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效果明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强化从医行为,增强患者自我监控和自我保健意识,对稳定患者病情以及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王凤卿贾宏胡敏曾慧萍
关键词:慢性肝病分类护理
三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某市三所医院484名护理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职称和学历分布,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484名护理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原始记录了解护理人力资源数量、年龄结构、职称和学历分布等。结果484名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健康者仅占27.9%,一般者占55.0%,较差者占14.3%,差者占2.9%;三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均存在医护比例倒置、临床护士缺编及高级职称奇缺等问题。结论工作压力大可能是造成护理人员身心耗竭及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健康应引起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和开发利用是缓解目前护理人员缺编的关键。
张三娥胡敏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
健康信念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210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健康信念和治疗依从性等。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0例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得分为34.99±7.01;9.5%的患者从不就诊,12.9%的患者从不服药,38.10%的患者停止服药,40%的患者未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依从性与健康信念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健康信念与治疗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慢性丙肝患者越能认识到治疗行为的益处及必要性,维护身体健康的动机越强,其治疗依从性越高;而认为没有必要治疗的患者其依从性较差。结论关注慢性丙肝患者的健康信念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化。
王凤卿贾宏刘玉文胡敏
关键词:健康信念治疗依从性慢性丙型肝炎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1例70岁的女性COVID-19重症患者静脉输注三次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低了主要炎症因子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水平,输注期间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持续下降,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的绝对值持续回升,CT影像结果显示肺部的炎症反应逐渐消退;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异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抗病毒等方法对COVID-19重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行更多的临床探索。
古利明李涛曾勇陈俊辉王福平郝应禄吴海鹰阮继银李燕皎陈云夏婧孙佳胡隽源李薇余从涛马朝霞钱传云胡敏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L-6
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患者家属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2008年
目的分析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家属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CHB患者家属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以提高乙肝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11例乙肝患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的态度和需求进行调查,在我们成立的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性地认知干预。结果94.31%的患者家属了解乙肝疫苗的作用,90.99%的家属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100%的家属希望从医务人员处获得预防知识。结论医务人员应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干预,重视这一易感染群体的乙肝预防工作,阻断乙肝的传染,提高乙肝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王凤卿贾宏胡敏林晓华彭雁忠
关键词:乙肝疫苗患者家属接种
社会家庭支持状态与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家庭支持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对288例门诊和住院的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社会家庭支持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护理人员应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凤卿廖小卿贾宏胡敏
关键词:乙肝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0例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27.03±4.99)U/L、HBV-DNA(2.53±0.39)IU/ml均低于对照组的(52.18±7.34)U/L、(5.31±0.32)I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为(9.66±0.32)分,与对照组的(9.58±0.3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0,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时、6月龄、12月龄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HBV-DNA≥100 IU/ml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时、6月龄、12月龄时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85%、10.77%、10.77%,HBeAg阳性率分别为12.31%、9.23%、7.69%,HBV-DNA≥100 IU/ml发生率分别为12.31%、6.15%、6.15%;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时、6月龄、12月龄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V-DNA≥100 IU/ml发生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母婴阻断效果较好,可以改善血清ALT、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在出生时、6月龄、12月龄时的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HBV-DNA≥100 IU/ml发生率,不影响新生儿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
程芳陈毅华岳春霞胡敏齐明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替诺福韦酯母婴阻断有效性
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2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干预组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给予系统的相关知识教育,为期1年;对照组给予随机教育。结果:乙肝患者的QOL与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呈正相关关系,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建立乙肝病友俱乐部是一种适合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普及乙肝的防治知识,达到预防乙肝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提高乙肝患者QOL的目的。
王凤卿贾宏胡敏刘祝荣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国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 Peg IFNα-2b(派格宾)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1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的 HBeAg 阳性 CHB患者32例,所有患者按2∶1中央随机分为派格宾治疗组(22例)和派罗欣治疗组(10例),分别使用Peg IFNα-2b(派格宾)和 Peg IFNα-2a(派罗欣)治疗(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停药后观察24周,期间定期检测 HBV 标志物、HBV DNA 载量和肝功能。根据是否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和 HBV DNA 载量判断抗病毒疗效,并追踪临床试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采用 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时及随访24周,派格宾治疗组和派罗欣治疗组的 ALT 复常率、HBV DNA 转阴率和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派格宾治疗组有7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派罗欣治疗组未发现类似不良反应。结论对于 HBeAg 阳性的 CHB 患者,派格宾与派罗欣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相近。
齐明华彭雁忠胡国信陈丽嘉武敬王凤卿石鑫林晓华罗艳芳张三娥胡敏岳春霞黄清清刘祝荣陈静
关键词:干扰素类肝炎有效性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采用SCL-90量表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于治疗前、治疗6、12个月时进行SCL-90评估,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全程治疗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慢性乙肝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及接受α-干扰素治疗所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王凤卿李九群林洪波胡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