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银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血栓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心病
  • 2篇心绞痛
  • 2篇急性肺栓塞
  • 2篇绞痛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栓塞
  • 2篇肺栓塞
  • 1篇电图
  • 1篇东菱克栓酶
  • 1篇动脉腔内成形...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心电

机构

  • 10篇哈尔滨市第一...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2篇艾银红
  • 6篇王乐民
  • 5篇刘雅君
  • 4篇魏林
  • 3篇支继新
  • 3篇钟丽华
  • 3篇郭晓红
  • 2篇郝刚
  • 2篇李晓光
  • 2篇刘洋
  • 2篇杨林
  • 1篇赵环宇
  • 1篇郝刚
  • 1篇李呼伦
  • 1篇杨林
  • 1篇姜晓磊
  • 1篇孟繁超
  • 1篇李家增
  • 1篇赵立卓
  • 1篇刘洋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变化.方法 实验模拟自然发生的血栓流入肺循环的过程,采用家兔自体血栓注入右心房的方法建立肺动脉栓塞(PE)的动物实验模型.用控制血栓注入的数量和速度的方式,分别模拟出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并观察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 栓塞血栓的数量、速度决定(PE)的临床类型;内皮素在兔肺动脉栓塞后8小时明显增加(P<0.05),一氧化氮在兔肺动脉栓塞后2小时、4小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表明其参与了PE的病理生理过程.
李晓光刘雅君王东民艾银红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栓一氧化氨一氧化氮浓度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初步探讨
1996年
近年来随着对心率变异性(HRV)研究的深入,用HRV分析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及疾病的预后愈来愈引起人们的观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那么PTCA术后冠心病患者的HRV是否能够改善,笔者根据本科近期所作的3例心梗患者PTCA术前、后的HRV比较,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1995年6月在本科成功接受PTCA术的冠心病病人3例(冠状动脉造影见表1),其中男性2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56岁,陈旧性心梗2人(病史1年),急性心梗1人(病史20天)。
王莉莉王乐民石现艾银红支继新郭晓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动脉腔内成形术心率变异
呋喃苯胺酸对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的观察(附41例临床分析)
1997年
艾银红钟丽华耿彩玉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呋喃苯胺酸昼夜节律显效率用药时间先心病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模型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心肌炎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病变相对应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情况。方法给大鼠皮下注射心肌肌球蛋白而制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的即刻、第10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第42天及第50天记录超声心动图所见。结果第15天开始出现心包积液,心室壁增厚及左室扩大;第21天左室壁持续肥厚与扩大,室壁运动显著低下,而且心包积液量进一步增加,出现胸腔积液;第30天左室扩大与室壁运动低下进行性进展,同时室壁厚度明显变薄;第42天左室扩大与室壁变薄持续存在,部分鼠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量减少;第50天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减少,类似于人类扩张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结论急性心肌炎发病早期左室增厚伴左室扩大,之后出现室壁运动低下,慢性期室壁厚度变薄,心腔扩大与室壁运动低下持续存在。
艾银红刘慧刘洋
关键词:心肌肌球蛋白自身免疫心肌炎
DF—521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1998年
近年来溶栓疗法应用于梗塞前心绞痛的治疗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我们对1996年9月~1997年4月入院的30例病人应用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王新民魏林李晓光艾银红王乐民杨林孙伟夫钟丽华郭晓红赵立卓
关键词:心绞痛药物疗法东菱克栓酶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病人118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给予常规治疗 ;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 2 0mg ,1日 3次 ,并观察下述指标 :①静息心电图 ;②心绞痛发作的次数 ;③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 ;④不良反应。结果 B组可明显改善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的表现 ,总有效率为 80 3 %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组能缓解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缩短心绞痛的持续时间 ,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曲美他嗪作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优化剂 ,使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钟丽华艾银红赵环宇刘洋崔艳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电图
心肌梗塞患者的PTCA治疗——附3例报告
1996年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持续闭塞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心肌收缩性下降,心搏出量降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下降的一组临床症侯群。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报告3例心脏梗塞患者应用PTCA术,即经皮用球囊扩张加压的方法直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使冠脉内腔达到解剖学扩张,增加冠脉血流。
支继新艾银红郭晓红王丽丽夏莉
关键词:心肌梗塞PTCA术
血栓性状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将兔静脉血在体外自然凝固制成栓子,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性状与肺栓塞(PE)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体外凝固20min栓子与60min栓子。将栓子由导管导入右心房,建立肺栓塞的动物模型。造影观察PE;大体观察PE后栓子形态;光镜观察肺小动脉内血栓;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组血栓的性状。结果20min组未发生PE;60min组除2例死亡均发生PE并模拟出PE的临床肺心病型和猝死型。电镜显示:20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大、呈束状,纤维蛋白丝密集排列、结构清晰;60min组血栓的纤维蛋白体积小、呈短杆状,纤维蛋白丝疏松排列,部分区域结构不清。结论导管在右心房注入自身血液凝块可制出有效的PE模型。注入血块的数量及速度的不同,可分别模拟出PE临床急性肺心病型和猝死型。不同时间的血液凝块作为栓子对肺血管血流量影响不同,表明血栓的性状与PE的发生有关。
艾银红刘洋姜晓磊徐迪
关键词:血栓肺动脉栓塞兔子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00例分析
2000年
选择性冠性动脉造影(CAG)是指选择性地向左和右冠状动脉开口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及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我院心内一科1999年7月~2000年2月共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00例。现将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1.1 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为我科住院病人(占91%)及我院其他科室住院患者(9%)。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年龄35~39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临床诊断心绞痛58例,急性心肌梗塞2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4例,心律失常4例。1.2 方法:常规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6F鞘管。
郝刚孙政育魏林杨林刘雅君艾银红王乐民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冠心病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类型与治疗对策的选择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对发生的肺栓塞(PE)做了临床分类,并评价不同类型所采用的不同治疗对策。方法:1995年12月~2000年7月入院的PE患者37例。对31例急性PE采用静脉溶栓或导管介入治疗。结果:急性PE37例初诊总误诊率为61.1%,总死亡率为27.0%;术后发生PE9例的初诊误诊率为100%,死亡率为66.7%;急性PE的静脉溶栓有效率为77.7%。介入治疗可使急性广泛型PE迅速摆脱临床症状。结论:1.PE的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特别是术后发生的PE易引发临床纠纷。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医生的当务之急。2.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PE的有效手段之一。3.危重急性PE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王乐民魏林杨林刘雅君李晓光支继新艾银红郭晓红钟丽华郝刚王新民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