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光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的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特征被引量:42
- 2007年
- 郯庐断裂带两侧分布众多的坳陷,其构造-热演化历史对于这些含油气坳陷的油气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温标模拟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6个坳陷120口单井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坳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演化特征.总体上,郯庐断裂两侧坳陷的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在古近纪较高而新近纪仅比目前的地温梯度略高;结合构造沉降史的恢复结果,认为其反映了研究区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构造演化特征.根据各坳陷古地温梯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距离郯庐断裂带不同位置的坳陷其古热场特征存在差异.位于断裂带内的辽河盆地、渤中和昌潍坳陷古热场较高(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达到57-59℃/km),且辽河盆地和昌潍坳陷在第三纪地温梯度一直处于较高的状况,而渤中坳陷新近纪时期的较低地温梯度是由于其大的构造沉降所致.远离郯庐断裂带的冀中和临清坳陷的古热场及其演化程度均是较低的,第三纪初期的地温梯度分别为53℃/km和50℃/km.由此推测郯庐断裂带在第三纪以来的活动性对其两侧地区热场的影响较大.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地温场的差异在宏观上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演化,在局部地区受控坳(盆)断裂等构造的影响.
- 邱楠生苏向光李兆影张杰柳忠泉李政张林晔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构造-热演化镜质组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
- 苏德尔特油田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系统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由于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断块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活动强度大的断层附近储集层最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好,反之,储集层较不发育,物性也较差。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较差的断块,纵向上存在顶部和内幕两个裂缝网络系统,两个裂缝网络系统在储集类型、储集层物性和产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苏向光孙萌萌张荻楠贾爱婷
- 关键词: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油田浅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类型
- 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油田浊积岩沉积特征
- 2015年
-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油田南二段油层岩性组合、粒度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及断裂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对南二段的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二段油层浊积岩主要来源于凹陷东西两侧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西侧物源为主;岩性组合以含砾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多呈正韵律,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常见鲍玛序列的B段,底部常见冲刷面;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均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特征;南二期,控陷断层活动强烈,地震活动为主要诱发产生滑塌的外界机制,处于同沉积断层活动区域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容易向下降盘一侧深水区域发生二次搬运,形成一系列与断层走向相垂直的滑塌浊积岩砂体。研究结果为海拉尔盆地进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 苏向光
- 关键词:浊积岩
- 天然气水合物CO_(2)+N_(2)驱替置换动力学研究
- 2024年
- 为了确定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注入混合气体(CO_(2)+N_(2))的置换动力学常数,采用室内实验和化工热力学计算等研究方法,在驱替置换温度为274.15 K、置换驱替压力为3.7 MPa的条件下,对3组混合气体驱替置换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的置换推动力、水合物置换速率和水合物置换速率常数进行研究,并基于置换动力学模型反演得到水合物置换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水合物置换过程中,混合气体(CO_(2)+N_(2))的置换推动力和水合物置换速率均随置换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减小,3组实验中的CO_(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常数较为接近,平均值为0.0252 mol/(h·m^(2)·MPa),对应的CH4水合物分解力学常数也较接近,平均值为0.0316 mol/(h·m^(2)·MPa)。在水合物体系相同的条件下,水合物置换动力学常数只与置换温度和置换压力有关。研究结果对应用混合气体(CO_(2)+N_(2))驱替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富佳苏向光何万军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混合气体动力学
- 混合相位反褶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 2010年
- 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子波是混合相位,对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流程。在地震道中抽取一个标准道,利用谱模拟的方法求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利用计算子波的自相关,设计了一个最小相位的滤波器,增加一个延迟量于自相关函数主对角线上,将最小相位滤波器分解为一个长度很短的滤波器和一个长度较长滤波器的褶积,得到一系列混和相位的子波和混和相位滤波器;将这些混和相位滤波器与原始地震道进行褶积,选出最佳的混和相位滤波器。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资料对比,证明混和相位反褶积优于最小相位反褶积。
- 伊振林王润秋宋常洲李青回王琇苏向光
- 关键词: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滤波器
- 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新生代热历史研究
-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作为古温标,对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主要坳陷(济阳坳陷、黄骅坳陷、冀中坳陷、临清坳陷、昌潍坳陷)新生代的古热场进行恢复,定量地分析各坳陷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地温梯度的变化情况及各坳陷的古地温梯度演...
- 苏向光
- 关键词:郯庐断裂热演化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新生代
- 浅析裂缝对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苏向光孙贻铃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油水分布
-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热演化史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末期到沙河街沉积末期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孔店组沉积末期为4.4℃/100m左右,而到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则降为3.7℃/100m左右,此后其地温梯度缓慢降低至现今的3.2℃/100m左右。同时,惠民凹陷内部构造的热演化亦存在一定差异,位于凹陷中部靠近临商断裂带的盘深3井的古地温梯度最高,其次为临82井;而位于凹陷东北部阳信洼陷的阳8井的古地温梯度最低。惠民凹陷的这种古地温演化特征是由该凹陷的构造运动演变决定的,并且和该凹陷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 苏向光邱楠生柳忠泉张林晔
- 关键词:惠民凹陷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地温梯度热演化
-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被引量:74
- 2006年
- 沉积盆地的热历史是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及油气成藏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计算了济阳坳陷70口单井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济阳坳陷内东营、沾化、惠民和车镇4个凹陷的地温梯度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新生代以来的古地温梯度是逐渐降低的,但在早第三纪时期下降的幅度较大,而在晚第三纪-第四纪则下降的幅度明显较小;济阳坳陷在孔店组沉积时期的地温梯度为54.0-50.0℃/km之间,沙河街沉积时期为50.0-40.0℃/km,东营组沉积时期为40.0—38.5℃/km。晚第三纪时期为38.5—35.5℃/km,第四纪以来基本未变.坳陷内4个凹陷的古地温梯度演化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早第三纪末期的东营构造运动以后,各凹陷的地温梯度演化差异更加明显.在晚第三纪时期,济阳坳陷各凹陷的地温梯度变化均较小,地温梯度的高低依次为东营凹陷、沾化凹陷、惠民凹陷和车镇凹陷.车镇凹陷的古地温梯度在整个新生代演化历史中均是济阳坳陷最低的.这种地温演化的差异与各凹陷的构造沉降演化史密切相关,同时地温演化差异也导致了各凹陷的烃源岩在生烃门限深度的差异.济阳坳陷的古地温梯度演化特征反映了济阳坳陷由断陷向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
- 邱楠生苏向光李兆影柳忠泉李政
- 关键词:构造-热演化热历史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
- 沾化凹陷构造—热演化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利用EASY%Ro动力学模型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通过对沾化凹陷四个洼陷20口井的单井热史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沾化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其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地温梯度为3.8~4.8℃/100m,此后其地温梯度缓慢降低至现今的2.9~3.6℃/100m.并且其内部的各洼陷之间的热演化历史存在差异,在整个新生代演化历史中,埕北洼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最高,其次是孤南—孤东洼陷,桩西—五号桩地区最低,而渤南洼陷则介于它们之间.新生代以来,沾化凹陷岩浆活动(构造-热事件)十分强烈,且这种岩浆活动受基底断裂的控制.各洼陷热演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是由于它们处于不同构造部位并且受不同方向和不同发育时间的断裂控制而造成的,也即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
- 苏向光邱楠生柳忠泉张林晔李兆影
- 关键词:沾化凹陷镜质体反射率地温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