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秋涛

作品数:25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波
  • 3篇辣椒
  • 3篇化学计量
  • 3篇化学计量学
  • 3篇活性
  • 3篇发酵
  • 3篇改性
  • 3篇超临界
  • 2篇色谱
  • 2篇色素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紫薯
  • 2篇微观结构
  • 2篇玫瑰
  • 2篇玫瑰色素
  • 2篇聚类分析
  • 2篇抗氧化
  • 2篇活性成分
  • 2篇计量学

机构

  • 20篇湖南省农业科...
  • 12篇湖南大学
  • 9篇中南大学
  • 6篇湖南省食品测...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25篇谢秋涛
  • 22篇李高阳
  • 10篇单杨
  • 8篇袁洪燕
  • 7篇刘伟
  • 5篇张菊华
  • 4篇朱向荣
  • 4篇苏东林
  • 4篇张群
  • 3篇付复华
  • 3篇丁胜华
  • 2篇刘伟
  • 2篇王蓉蓉
  • 1篇李琳
  • 1篇方志辉
  • 1篇程小梅
  • 1篇尚雪波
  • 1篇李绮丽
  • 1篇张欣
  • 1篇李林静

传媒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中国食品学报
  • 5篇食品与机械
  • 3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塑料科技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快速鉴别食用调和油品质是当前深受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围绕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有机溶剂用量大,成本较高,耗时长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以及茶籽调和油缺乏单组分油含量检测方法等缺陷与难题,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科技兴检"为解决茶籽调和油市场监管难题提供新型技术手段,达到科学评价茶籽调和油品质的目的,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苏东林张菊华李高阳朱向荣刘伟刘伟谢秋涛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
‘金丝小枣’在生长与成熟过程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以6个不同生长与成熟期(S1~S6)的‘金丝小枣’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分析了枣果中的维生素C、酚类物质、环核苷酸、三萜酸、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在不同生长与成熟期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枣果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生长成熟:其总酚、总黄酮、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以及FRAP值、清除DPPH·以及ABTS+·自由基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是枣果在生长与成熟过程中主要酚类物质。三萜酸含量在枣果的S3~S4期时最高,而c AMP和c GMP则随着枣果的生长成熟逐渐积累。
丁胜华王蓉蓉张菊华谢秋涛李高阳单杨
关键词:枣果多酚环核苷酸三萜酸
紫薯粉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能力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以紫薯生粉为原料,对低糖酵母发酵制备高抗氧化活性紫薯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花青素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糖酵母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95%,料液比1022(g/mL)、发酵时间16h、发酵温度23℃,该条件下的紫薯粉抗氧化能力为404.94 mg VC/100g,总酚含量为123.85mg GAE/100g,总黄酮含量为610.64mg芦丁/100g,花青素含量为26.99mg/100g,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花青素的稳定性优于未发酵紫薯粉。
宋莹刘思含常霞侯宇豪谢秋涛袁洪燕李高阳
关键词:紫薯总酚总黄酮花青素抗氧化能力
农用地膜及其增塑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综述了近年来增塑剂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色谱、光谱、核磁共振和免疫分析法等。比较了多种增塑剂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增塑剂的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梁曾恩妮方志辉谢秋涛吕慧英李高阳潘浪单杨
关键词:增塑剂色谱法免疫分析法
超声波改性对葵花粕膳食纤维性质与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以葵花粕为试验对象,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运用超声波改性处理,比较改性前、后SDF和IDF的理化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改性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USDF)的持水力、持油力分别增加3.09%和23.73%,不可溶性膳食纤维(UIDF)的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提高8.96%和17.45%。在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对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的清除作用方面,UIDF作用优于IDF;热重图谱分析表明改性前、后膳食纤维均表现出3个阶段的失重。激光粒度仪分析表明UIDF颗粒粒径减小,分布更集中;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USDF表面变平整,而UIDF凹陷和皱裙增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USDF、UIDF特征吸收峰的峰型和基本位置未发生变化,而部分峰的强度减弱;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超声波改性不会导致SDF和IDF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葵花粕及其膳食纤维组分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等6种单糖组成。
胡筱潘浪朱平平谢秋涛付复华付复华单杨李高阳
关键词:葵花粕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
发酵小麦胚芽产2,6-二甲氧基对苯醌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20年
该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MBQ)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发酵菌种进行筛选并考察原料预处理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菌种为低糖面包酵母;最佳原料预处理方式为超声处理;低糖面包酵母发酵小麦胚芽产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添加量1∶8(酵母与麦胚质量比),料液比1∶15(麦胚与水质量比),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28℃。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产量最高为(765.23±9.11)μg/g。
侯宇豪常霞谢秋涛袁洪燕刘思含宋莹李高阳
关键词:小麦胚芽菌种筛选发酵条件
分级醇沉紫薯多糖抗氧化活性与稳定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紫薯多糖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方法:对紫薯粗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对比分析各醇沉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化学稳定性。结果:通过分级醇沉得到了PPSP-40%、PPSP-60%、PPSP-80%3种组分,三者多糖、蛋白质、硫酸基、糖醛酸含量高低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其中,PPSP-80%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PPSP-60%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而PPSP-40%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差;对菜籽油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PPSP-40%的稳定性最差,PPSP-60%在极端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最好,而PPSP-80%在121℃高温条件下稳定性最好。结论:分级醇沉对紫薯粗多糖具有一定的分离效果,不同醇沉组分抗氧化效果及稳定性具有明显差异,且高浓度醇沉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
林军李高阳黄帆谢秋涛谢秋涛
关键词:醇沉抗氧化作用自由基清除稳定性
超临界CO2提取玫瑰精油工艺优化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
玫瑰是世界名花之一,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种植。在加工领域,目前玫瑰花主要用于提取玫瑰精油,存在提油率低,加工副产物中其他天然资源未能全部利用的问题。因此,本论文以提高提油率和花渣的综合利用为目的展开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
谢秋涛
关键词:超临界CO2玫瑰精油玫瑰色素加工副产物
文献传递
毒蘑菇毒素的分类与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3年
由于某些毒蘑菇与野生大型可食真菌外形极其相似,导致我国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文章概述了毒蘑菇毒素种类、中毒机理、中毒类型及识别方法,指出目前毒蘑菇识别存在的局限性;毒蘑菇识别研究逐步从个体水平向分子水平发展,近红外等技术在识别毒蘑菇方面有发展之势。
李林静李高阳谢秋涛
关键词:毒蘑菇毒素毒性机理识别方法食物中毒
柑橘果胶磷酸化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改性品质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复合磷酸试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为变量,以产品中磷酸根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 Design中心组合法对柑橘果胶的磷酸化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磷酸化果胶中磷酸根含量的主次因素为反应温度>磷酸化试剂浓度>反应时间>pH值;所得模型呈高度显著性(P<0.0001),在93.1%的水平上能够拟合试验数据,可较好地阐明产品中磷酸根含量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模型经优化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磷酸化试剂质量浓度0.11 g/m L、反应温度78℃、反应时间4.2 h、pH=8。经试验验证,产品中磷酸根实际含量为(1.31±0.03)%(n=3),与预测值1.36%接近;同时,分析了改性产品的品质指标。本磷酸化果胶制备优化工艺,为柑橘果胶的产品多样化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苏东林戴少庆李高阳刘伟刘伟谢秋涛单杨
关键词:磷酸化数学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