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松

作品数:48 被引量:619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土壤
  • 8篇土壤有机
  • 7篇有机质
  • 7篇土壤侵蚀
  • 6篇地统计
  • 6篇地统计学
  • 6篇土壤PH
  • 6篇土壤有机质
  • 5篇养分
  • 5篇土壤养分
  • 4篇地理加权回归
  • 4篇土地利用
  • 4篇RUSLE
  • 4篇城市
  • 3篇地形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空间变异特征
  • 3篇环境因子
  • 3篇基于GIS
  • 3篇耕地

机构

  • 36篇安徽理工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安徽师范大学
  • 9篇安徽省教育厅
  • 3篇安徽省地质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生态环境部南...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省蒙城县...

作者

  • 48篇赵明松
  • 15篇李德成
  • 11篇张甘霖
  • 11篇王世航
  • 7篇程先富
  • 4篇赵玉国
  • 3篇王德彩
  • 2篇谢勇
  • 1篇张小平
  • 1篇王洪杰
  • 1篇邵云鹏
  • 1篇张平
  • 1篇邬登巍
  • 1篇史学正
  • 1篇费罗成
  • 1篇沈非
  • 1篇朱华
  • 1篇王世航
  • 1篇余芬
  • 1篇吴运金

传媒

  • 6篇土壤
  • 5篇土壤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科技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测算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探究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健全低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参考。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碳排放测算模型以及LMDI分解模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3个角度分析了山西省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山西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各土地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转入面积最大,耕地转出面积最大。(2)2000-2020年,山西省碳排放量增加速率远远超过碳吸收速率,导致山西省净碳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净碳排放量从2000年9007.13×10^(4) t增长到2020年32113.30×10^(4) t,增长率达到了257%。山西省碳排放量整体表现为中部和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格局。(3)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促进山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长,能源强度和土地规模则抑制山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长。为实现山西省绿色低碳发展,迫切需要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
刘锦盛王世航赵明松李彦旻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影响因素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2016年
本文结合了RS和GIS的分析方法,利用RUSLE对皖西大别山区的1980年、2000年、2010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本文分析1980~2000年与2000~2010年间土壤侵蚀等级面积的转移情况;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根据2000年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预测了2020年、203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具体结果表明,若以目前的土壤侵蚀状态继续发展,到2020年土壤侵蚀中度以上的区域面积为1596.77km2,占总面积的11.7%,到2030年中度侵蚀以上的面积为1564.19km2,占总面积的11.5%。与2010年相比,整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赵明松赵可于伟宣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马尔科夫模型
基于碳承载力对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
2024年
基于河南省近2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数据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承载力数据,对近年来研究区碳排放量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以及与经济耦合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河南省碳排放量呈现“先急后缓”的增长状态,在2012年后增加量开始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2)整体上,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与之相反,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效应抑制了碳排放,经济产出效应的影响在减少,能源消费强度效应的影响在增加。(3)由Tapio脱钩模型分析得出,河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弱脱钩为主,脱钩指数逐年减小,逐步向强脱钩状态迈进。总体上,2000—2020年河南省碳排放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新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对该地区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陶勤王世航徐胜祥杨震赵明松王奇邓良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
基于CLUE-S模型的煤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被引量:13
2022年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2005-2016年是各地类变化最强烈的阶段,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13.46%。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最快,其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19%。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之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体的转换为主。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达207.61 km^(2),新增水体集中分布在潘谢矿区。加入空间自相关性和土壤质量因子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Logistics回归效果显著改善,ROC分别增加0.201和0.133。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耕地分布概率呈负相关;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为GDP。土地利用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4,CLUE-S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8、2034、204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未来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各用地类型面积变化相对稳定。
赵明松徐少杰邓良刘斌寅王世航吴运金
关键词:土地利用CLUE-S模型
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淮北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ANN-CA模型预测202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60%以上,建设用地次之;近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草地呈减小趋势;2005~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速率加快。2)198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水域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3)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不断升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4)2015~2025年,林地面积将保持不变,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刘斌寅赵明松卢宏亮张平张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化煤矿城市
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养分流失评估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 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 年安徽省土壤侵蚀总量为3454 &#...
赵明松李德成张甘霖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
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的安徽省土壤pH预测
2021年
基于安徽省140个采样点的土壤pH数据,综合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生物等因子对土壤pH的影响,利用MGWR与GWR模型对安徽省土壤pH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结果如下:①MGWR模型的AICc值比GWR减小49.72,其R_(adj)^(2)较GWR模型增加了0.08,模型的残差较GWR模型降低了10.84,拟合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②MGWR的多带宽有效揭示了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尺度,使得模型可靠性更高。
陈宣强赵明松徐少杰邱士其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环境因子采样点多尺度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安徽省土壤pH预测被引量:6
2019年
以土壤pH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带回溯的弹性反向传播(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 with backtracking,RPROP-WB)神经网络模型、不带回溯的弹性反向传播(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 without backtracking,RPROP-OB)和最小绝对梯度反向传播(Smallest absolute gradient 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SAG-RPRO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安徽省土壤pH的预测及制图,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 2)为评价标准,比较3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土壤pH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种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能力高低依次为:SAG-RPROP>RPROP-WB>RPROP-OB>BP。由建模集可以看出,RPROP-WB、RPROP-OB 2种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一致,4种模型中预测精度最高的为SAG-RPROP,R 2比其他3种模型提高0.07。对于验证集,预测能力高低依次为:SAG-RPROP>RPROP-WB>RPROP-OB>BP,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高的为SAG-RPROP模型,RMSE、MAE和R 2分别为0.67、0.50及0.59。空间预测图结果显示,4种模型所得安徽省土壤pH空间分布基本类似,均呈“南酸北碱”趋势,一般BP神经网络对于土壤pH预测区分度较低,预测所得安徽省南部地区的土壤pH均集中在5.57至6.50之间,RPROP-WB、RPROP-OB及SAG-RPROP所得预测图则区分更为明显。综上所述,RPROP及其改进算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土壤属性的预测,且精度均高于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
卢宏亮赵明松
关键词:土壤PH神经网络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7年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西南部和北部D值较小,D在2.7~2.8的面积最大,为1171km^2,占总面积的47.0%,D在2.8以上的面积最小,为48km。,占总面积的1.9%。土壤分维数和坡向、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程先富赵明松史学正王洪杰
关键词:红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环境因子
1980—2010年间安徽省土壤侵蚀动态演变及预测被引量:15
2016年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1980年、2000年、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变化与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980年的461.09 t/(km^2×a)减少为2010年的245.26 t/(km^2×a);相应的侵蚀总量由6 199.92万t/a减少为3 297.84万t/a。全省微度侵蚀面积增加了8 188.65 km^2;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了1 576.93 km^2。2)安徽省3个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淮北与沿淮平原、江淮丘陵岗地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皖南丘陵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以强度侵蚀为主。3)1980—2010年全省土壤侵蚀等级减弱面积达11 762.83 km^2,侵蚀等级加剧面积仅811.21 km2。土壤侵蚀空间变化主要分布在200~500 m和15°~25°区域。土壤侵蚀等级转化逐级进行,主要以向侵蚀程度较弱等级转化为主,仅有少量微度侵蚀向侵蚀强度较强等级转化。4)根据马尔柯夫方法预测,未来3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减轻,微度土壤侵蚀面积逐渐增加,其他侵蚀等级的面积持续减少。
赵明松李德成张甘霖
关键词:RUSLE土壤侵蚀马尔柯夫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