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红梅
- 作品数:40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老舍小说的悲剧构成
- 老舍来自于下层贫民社会,可以说,对悲剧主题的表现带给老舍的是文学创作的成功。他主动以民众忠实代言人的身份跻身文坛,为他们呐喊歌哭,表现出对下层百姓深切的同情与关爱。作为知识分子,他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所开创...
- 车红梅
- 关键词:老舍小说生存悲剧社会制度腐朽文化
- 文献传递
- 一幅现代都市生活的世态生相图——评张欣长篇小说《深喉》被引量:2
- 2004年
- 车红梅
- 关键词:长篇小说都市题材审美价值人性
- 导学结合:中文学生培养中师生“双赢”策略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2017年
- "导为不导,学为创新",在中文人才培养中实现师生"双赢"策略是地方高校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秉持的观念,导与学是实现策略的关键。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两方面相互促动的研究,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掘师生互动背后的心理机制,发挥内驱力的作用,实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三级互动。"导""学""研"相结合,提高师生创新能力,为构建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 车红梅滕紫欣
- “硬汉”形象:北大荒精神特质的文化符码——以梁晓声的创作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北大荒文学中的"硬汉"形象,承传了北大荒人的精神特征。梁晓声的小说最具代表性,塑造了这类北大荒先进知青的典型形象。"硬汉"具有刚毅果敢、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他们在知青中具有任何人都无法与之匹敌的威信。作家所挖掘的"硬汉"精神,是北大荒知青精神的写照,他们都具有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无论身处何种逆境,哪怕是面对死亡的威胁,都不迷失自我价值,始终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气。"硬汉"形象是梁晓声的精神自画像,肩负着北大荒知青一族的精神期许,成为北大荒人精神特质的文化符码。
- 车红梅
-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梁实秋文艺观探究
- 2013年
- 本文从梁实秋的文学思想与中国主流意识的儒家思想存在着颇多暗合点出发,运用儒家学说探求梁实秋的文艺观,并对其文学价值进行客观评论。
- 江曼车红梅
- 关键词:儒家思想文艺观
-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方法改革初探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的教学改革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 车红梅
- 关键词:归纳式教学
- 解读《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的主人公叙事
- 2004年
- 主人公叙事模式是老舍小说有意识的美学选择。《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通过这种主人公叙事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折射出作家的某一种精神境遇。
- 车红梅
- 终极意义下的灵魂救赎--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理念
- 2009年
- 毕淑敏是当代作家中的独特存在,她以忠实于内心的写作固守着自己的文学世界。她直面死亡文化记忆,挖掘死亡背后的内涵,对可怜的个体进行质疑和否定,彰显死亡背后的美好;她超越生死形式,走向存在的现代性诉求,构建了现代意义的死亡文化,对人形而上的存在进行终极追问;作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启蒙救世的民族医生情结使她始终关注当代人的精神痼疾的诊治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执著的救赎。她救赎的精神立场对当下文坛具有意义。
- 车红梅
- 关键词:灵魂救赎
- 丰满立体的抗联创作 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抗联文学整理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7年
- 东北抗日联军和进步的作家在抵抗日寇期间创作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文学作品;抗战胜利后,文坛仍涌现出大量以抗联斗争为题材的创作。这些抗联文学作品虽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却比较零散,同时缺乏深刻性与系统性。以题材论为划分标准,针对抗联文学研究的资料,主要从对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抗联文学研究和对东北光复后抗联题材作品研究两方面加以搜集、整理,通过梳理抗联文学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加强抗联文学的研究,弘扬抗联精神,鼓励抗联文学的创作,以及认识抗联斗争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所帮助。
- 车红梅刘冰杰
- 残忍的透视:张抗抗中篇小说《残忍》的多重阐释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众多的知青作家中,张抗抗是执著揭示人性恶的代表人物,中篇小说《残忍》是张抗抗北大荒知青文学后期的代表作。她以九十年代的视阈观照反省知青历史。
- 车红梅
- 关键词:人性恶中篇小说知青文学知青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