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迟小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基因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6篇淋巴
  • 5篇生物信息
  • 5篇生物信息学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慢性
  • 4篇增殖
  • 4篇髓细胞
  • 4篇贫血
  • 4篇启动子
  • 4篇细胞系
  • 4篇细胞性
  • 4篇老年
  • 4篇骨髓
  • 4篇LRP16基...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髓细胞白血病

机构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解放军第26...
  • 6篇解放军第20...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303...
  • 1篇北京军区天津...

作者

  • 34篇迟小华
  • 26篇卢学春
  • 23篇杨波
  • 14篇刘丽宏
  • 12篇朱宏丽
  • 12篇张峰
  • 8篇蔡力力
  • 7篇韩为东
  • 6篇脱帅
  • 6篇于睿莉
  • 6篇姚善谦
  • 6篇脱朝伟
  • 6篇冉海红
  • 6篇杨洋
  • 5篇李素霞
  • 5篇黄玉
  • 4篇李薇
  • 4篇王丹
  • 4篇于力
  • 4篇范辉

传媒

  • 11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癌症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5
2006年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最近批准了第一个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Vel-cade),以前称为PS-341,可用于治疗初治的、复发的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除了bortezomib以外,人们还在研究其他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MM和其他肿瘤。
王丽峰迟小华刘向健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多发性骨髓瘤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d1.5,CIK输注(每次2×10^9~8×10^9)d14,rhlL-22mU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最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最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杨波蔡力力汪海涛朱宏丽迟小华于睿莉杨洋冉海红辛丽君姚善谦卢学春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人类LRP16基因功能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LRP16基因是新发现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其生物学功能还远未被阐明。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人类LRP1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及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建立pGL3-Basic重组载体,并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构建ORF-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HL-60、K562细胞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HL-60细胞紫外线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结果:LRP16基因启动子是一个典型的Ⅱ型真核启动子,核心调控区位于-600bp以内,具有7个与细胞周期、造血调控、细胞增殖及DNA损伤修复等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LRP16基因长型编码蛋白在148~315氨基酸残基之间具有与人类组蛋白H2A1C末端相类似的同源序列hismacro、COG2110和A1pp。紫外线照射HL-60细胞后,LRP16过表达组的彗星细胞数量、慧尾长度明显小于空质粒对照组,且活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空质粒对照组。过表达LRP16基因的K562细胞的增殖速度和G2/M期、S期细胞均明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且提前达到平台期。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明LRP16基因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及抗紫外线的DNA损伤作用。
杨波卢学春迟小华韩为东于力楼方定
关键词:LRP16基因生物信息学
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对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新生物学作用,为深入研究依硫磷酸的药理学作用及方法提供指导。以依硫磷酸(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SAGE、GeneCard、InterPro、ProtoNet、UniProt和BLOCKS中搜索,并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有效性检验、基因表达差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出1个与依硫磷酸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accession:GSE3212)。有效性检验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依硫磷酸处理K562细胞后,分类全基因组仅2.14%(460/192000)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基因注释分析表明,460条差异基因中有139条为已知基因,其中77条表达上调,62条表达下调;13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新表达的基因,5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表达完全受抑的基因。聚类分析显示,139条基因分属11大类,主要生物学功能与造血及免疫调控、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结论 :生物信息学方法可用于依硫磷酸基因表达谱分析。依硫磷酸对人类基因表达谱具有调控作用,可能对造血及免疫、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需进一步在实验水平加以验证。
杨波蔡力力迟小华卢学春张峰脱帅朱宏丽刘丽宏严江伟脱朝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依硫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依硫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指导MDS的治疗。方法:以amifostine、myelodysplasticsyndrome和therapuetics以及依硫磷酸和MDS为主题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所有依硫磷酸治疗MDS的临床研究。结果:共检索到24篇依硫磷酸治疗MDS的论文,一共有2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总疗效分析条件的患者一共有195例。在60例输血依赖患者当中,24例(14.7%)治疗后脱离输血,36例(60.0%)输血间隔延长一倍以上;140例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后69例(49.3%)粒细胞上升超过一倍以上;在57例RAEB和RAEB-t患者当中,无一例幼稚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下降61例(41.2%),恶心53例(35.8%),皮疹13例(8.8%),呕吐12例(8.1%),低血压11例(7.4%),疲劳感9例(6.1%),打喷嚏3例(2.0%),无症状低钙血症2例(1.3%),深静脉血栓2例(占1.3%)。结论:依硫磷酸可用于治疗细胞减少的难治性/复发性MDS。但对于血栓性疾病患者慎用。
卢学春迟小华朱宏丽杨波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汪海涛杨波蔡力力冉海红张文英朱宏丽杨洋李素霞范辉迟小华于睿莉张峰李宝玲林洁翟冰姚善谦卢学春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预后老年患者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卢学春杨波迟小华蔡力力于睿莉刘洋刘丽宏李炳军吴晓雄李松威脱帅张峰脱朝伟姚善谦范利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白细胞
加味四物汤对小鼠镇痛作用及偏头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加味四物汤不同提取工艺制备得到的样品(A、B、C、D)对小鼠镇痛作用和偏头痛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前期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记录小鼠在15 min内扭体次数,计算药物对扭体反应的抑制率。断头张口呼吸实验记录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的时间。采用利血平致小鼠偏头痛模型,观察药物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和丙二醛(MDA)、钙离子(Ca^(2+))以及脑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味四物汤样品A^D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张口喘息时间(P<0.05或P<0.01);A和C能明显提高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P<0.05或P<0.01);能有效增强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清SOD和GSH的活力(P<0.05或P<0.01),降低MDA和Ca^(2+)含量(P<0.05或P<0.01),提高脑组织的5-HT含量(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物汤样品A和C有明显镇痛作用和偏头痛保护作用,即当归和川芎的挥发油以及处方的乙醇提取部分可能为其有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自由基和Ca^(2+)水平反常,以及脑组织的神经递质有关。
李宏平詹鹏王丹迟小华蓝苑元夏爱军
关键词:加味四物汤镇痛作用偏头痛自由基神经递质
抑制lrp16基因表达药物的生物信息学筛查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通过分析lrp16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在负性调控功能区内寻找顺式元件,为筛选有抑制lrp16基因表达的药物奠定基础。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lrp16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SAGE和GEO数据库对影响lrp16基因表达的相关药物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lrp16基因在长度为3000bp的启动子区内,在负向表达调控区域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包括T-Ag、PU.1、c-Ets、XPF-1、AP2αA、IL6-6RE和RAR。培养的体外细胞系在激素类物质皮质酮、他莫昔芬、毛喉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炎性细胞因子IL4或TNFα或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作用下,lr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T-Ag、PU.1、c-Ets、XPF-1、AP2αA、IL6-6RE和RAR等转录因子可能抑制lrp16基因的表达;激素类物质皮质酮、他莫昔芬、毛喉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炎性细胞因子IL6、IL4或TNFα,或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可能具有抑制lrp16基因表达的作用。
迟小华刘丽宏卢学春杨波董蒙
关键词:LRP16基因生物信息学白血病
药物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ID4基因低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其高表达具有明确的抗白血病作用,但在白血病细胞无表达。本研究初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D4基因启动子的结构,预测调控ID4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及相关药物,为筛选有靶向调控ID4基因表达的药物创造前提。以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和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钓取ID4基因5′侧翼区3000bp非编码DNA序列和mRNA序列中的ORF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在人类转录因子数据库中搜索可能存在的顺式结构;利用SAGE和GEO数据库对影响ID4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D4基因具有II型启动子,在5'-非翻译区的-45bp处有1个典型的TATA盒。在长度为1300bp的ID4启动子区,存在多个顺式结构,其中包括Sp1、c-Myb、abaA、C/EBPalpha、GR、ERE和Zeste可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CCAAT-bindingfactor、GCF、WT1-KTS、HiNF-C和EGR2可能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结论:ID4基因的表达可能受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多种活性物质的调控。
卢学春迟小华楼方定朱宏丽范辉李素霞于力
关键词:ID4基因雌激素卵泡刺激素生物信息学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