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立疆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养殖
  • 2篇养殖水体
  • 2篇原核
  • 2篇原核微生物
  • 2篇水质
  • 2篇水质因子
  • 2篇总氮
  • 2篇鲫鱼
  • 2篇PCR-DG...
  • 1篇代谢
  • 1篇淀粉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幼鱼
  • 1篇幼鱼生长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脂肪酶
  • 1篇脂肪酸
  • 1篇稚鱼
  • 1篇日粮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邱立疆
  • 4篇吉红
  • 3篇夏耘
  • 2篇郁二蒙
  • 2篇王广军
  • 2篇田晶晶
  • 2篇谢骏
  • 1篇余德光
  • 1篇程小飞
  • 1篇孙海涛
  • 1篇张建禄
  • 1篇关勇

传媒

  • 2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试验采用正已烷处理法(S2)和水煮处理法(S3)两种工艺对蚕蛹粉(silkworm pu-pae meal,SM)进行脱脂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蚕蛹粉(S1)为对照,通过比较三种蚕蛹粉物理性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评分和脂肪酸组成,评价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的蚕蛹粉无臭,无色,容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煮处理法对蚕蛹粉脱脂和脱色效果甚微(P>0.05),但有除臭效果。正己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蚕蛹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P<0.05),且处理后的蚕蛹粉更接近FAO/WHO规定的理想蛋白源标准。正己烷处理显著影响蚕蛹粉脂肪酸组成,其中C18∶0、C18∶2n-6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C18∶3n-3水平显著降低(P<0.05),C18∶1n-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1),但与水煮法组(S3)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正已烷脱脂不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以达到除臭、脱色、脱脂、生产优质蚕蛹蛋白粉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的目的。
程小飞邱立疆吉红关勇田晶晶张建禄
关键词:蚕蛹营养成分脂肪酸
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在草鱼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培养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
夏耘邱立疆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吉红
关键词:PCR-DGGE原核微生物总氮
文献传递
生物絮团群落结构变化与添加对鲫鱼生长、代谢的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以高投料、高换水率为特征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给蛋白原料资源和养殖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水产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仅20%-30%,大规模养殖带来的大量残饵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成本过高。本试验基于污...
邱立疆
关键词:群落结构鲫鱼代谢
文献传递
匙吻鲟仔稚鱼消化酶发育的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对出膜后0—53d匙吻鲟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以及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匙吻鲟出膜后饲养于室内水泥培育池中,从第3天开始投喂枝角类,之后于第40天将试验鱼转移至池塘。试验材料为受精卵及出膜后第3、第6、第12、第20、第30、第40、第44、第47、第53天仔稚鱼样品。研究发现主要消化酶在出膜时或卵黄期即可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分别在出膜后3d(3DAH)和刚出膜时(0DAH)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活力在44DAH达到最大值[(1.96±0.09)U/fish],47DAH出现下降,但在53DAH开始上升,比活力在53DAH达到最大值[(8.84±0.59)U/mg protein]。酸性蛋白酶在44DAH达到最大值[(0.52±0.05)U/fish],比活力在6DAH出现第一个峰值[(2.08±0.09)U/mg protein],并在30DAH出现最小值[(0.83±0.06)U/mg protein]。试验期间碱性蛋白酶活力高于酸性蛋白酶。在12DAH—40DAH期间α-淀粉酶活力相对稳定,并在47DAH达到最大值[(0.42±0.03)U/fish],比活力在12DAH出现一个峰值[(1.18±0.12)U/mg protein],并于47DAH出现最大值[(1.94±0.16)U/mg protein]。发育早期脂肪酶活力较高,活力和比活力分别在30DAH[(0.20±0.02)U/fish]和6DAH[(2.28±0.22)U/mg protein]出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趋势与比活力变化趋势相似,但是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4DAH[(0.08±0.00)U/fish]和30DAH[(1.96±0.15)U/mg protein]。酸性磷酸酶活力在3DAH出现一个峰值[(0.01±0.00)U/fish],之后显著升高,并在44DAH达到最大值[(0.05±0.00)U/fish],其比活分别在30DAH[(1.19±0.10)U/mg protein]和44DAH[(1.10±0.08)U/mg protein]出现两个峰值。结果表明,蛋白酶、α-淀粉酶和磷酸酶随个体发育活力增加,碱性蛋白酶在个体发育早期对蛋白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养殖环境发生改变时,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在生长减慢时增加,生长加快时降低,而脂肪酶活力则维持�
吉红孙海涛田晶晶邱立疆
关键词:早期发育Α-淀粉酶脂肪酶磷酸酶
日粮中添加生物絮团对鲫鱼幼鱼生长与肝脏抗氧化指标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生物絮团对鲫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抗氧化状况的影响,选取均重为(3.24±0.27)g的鲫鱼(Carassius cuvieri)30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Ⅰ)(对照组),10%(Ⅱ)、15%(Ⅲ)、20%(Ⅳ)四个水平的生物絮团,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56d。结果显示:Ⅱ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P<0.05)高于其它组;脂肪指数、肠指数和脾指数组间无显著(P>0.05)差异;Ⅱ组肝指数则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处理组全鱼和肝胰脏粗脂肪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处理组间无显著(P>0.05)差异;Ⅱ组饲料系数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肌肉粗蛋白水平随着絮团添加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且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肝胰脏T-SOD,GST,CAT活性随絮团添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处理组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Ⅱ组MDA水平显著(P<0.05)低于其它试验组,而Ⅲ,Ⅳ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指标,认为日粮中添加10%的生物絮团可以促进鲫鱼生长和增强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饵料系数。
邱立疆郁二蒙吉红谢骏王广军夏耘
关键词:鲫鱼抗氧化
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4
2014年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tt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变化。养殖水体TN变化范围为6.65-11.15mg/L,第9天达到峰值(10.11±1.05)mg/L,第12天后和第0天时的T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SS浓度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419.67±11.5)mg/L,第15天后TSS稳定维持在244.67mg/L;碱度变化范围为136.68-239.20mgCaCO3/L,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为30%(干重)。生物絮团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某些未知不可培养的细菌组成,蓝细菌(Cyanobacterium)只存在于生物絮团培养前期(第0、5、10天),产碱菌科细菌(A1caligenaceae)存在于生物絮团形成的整个过程,且是第5、10、15天的优势菌。组成生物絮团的真核微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的斜叶虫属(Loxophyllum)、隐藻纲的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及Goniomonas属、硅藻纲的双头菱形藻属(Nitzschia)。其中双头菱形藻属为絮团培养初始第0天到15天特有;斜叶虫属在絮团培养后期分布较多。结论认为,生物絮团系统在养殖的15d左右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能有效调节养殖系统菌藻分布,控制养殖水质,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发展。
夏耘邱立疆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吉红
关键词:PCR-DGGE原核微生物总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