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辉
- 作品数:119 被引量:964H指数:1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施的18例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并残胃十二指肠吻合(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是完全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残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端端吻合,再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共同开口后。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现为三角形。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淋巴结清扫(D1+或D3)及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56.3±38.5)min,三角吻合耗时(24.6±11.2)min。肿瘤距上切缘(5.8±2.4)cm,距下切缘(4.1±2.7)cm,上、下切缘病理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中出血量(70.7±43.8)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4±12.0)枚/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0.9)d,肛门排气时间(3.1±1.2)d,进食流质时间(3.6±1.7)d,术后住院时间(9.6±2.5)d。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糜瘘伴腹腔感染;全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 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陆俊陈起跃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消化道重建
- 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附4124例报告)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 124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均采用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首次手术治疗情况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原因及时间间隔。(4)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单因素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门诊、电话和微信等方式专人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0 d内的恢复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首次手术治疗情况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①4 124例患者首次手术治疗情况,行腹腔镜手术2 608例,行开腹手术1 516例;行全胃切除术2 259例,行远端胃切除术1 865例。②4 124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T1期883例、 T2期468例、T3期959例、T4a期1 814例;N0期1 414例、N1期571例、N2期683例、N3期1 456例;TNM分期Ⅰ期1 073例、Ⅱ期825例、Ⅲ期2 226例。③4 124例患者首次手术后30 d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000%(4 124/4 124),其中术后行非计划再手术52例,术后未行非计划再手术4 072例,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261%(52/4 124)。(2)术后恢复情况:4 072例术后未行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57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121%(575/4 072);术后死亡17例,病死率为0.417%(17/4 072),术后住院时间为(14.0±9.0)d。52例术后行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二次手术后23例发生并发症,并发�
- 李平黄昌明郑朝辉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陆俊陈起跃曹龙龙林密涂儒鸿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腹腔镜手术治疗全脏器反位胃癌1例报告被引量:2
- 2022年
- 全脏器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表现为胸腔及腹腔器官的完全性镜像倒转,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8000~1/25000[1]。目前,尚无关于SIT与癌变的相关性研究,也未检索到SIT人群胃癌发病率的报道。由于SIT病人在解剖上存在特殊性,对手术技术要求更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1例SIT胃癌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 江一铭林光锬王祖凯郑朝辉黄昌明林建贤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
- 机器人对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结局:一项多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与比较机器人辅助胃癌切除术(RAG)与传统腹腔镜辅助胃癌切除术(LAG)后患者的复发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国内四家大型胃癌诊治中心接受微创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组织学证实为T1~4aN0~3M0期的2915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426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08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6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5例。其中930例接受RAG(机器人手术组),1985例接受LAG(腹腔镜手术组)。基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合并症、肿瘤大小、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pT、pN、手术年份和辅助化疗等特征,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进行配比。配比后每组各纳入837例进行最终分析。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两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复发模式和条件复发生存(cRFS)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年随访中,机器人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分别有128例(15.3%)和141例(16.8%)患者出现复发(P=0.387),首次复发时间分别为(15.7±8.1)个月和(16.4±8.4)个月(P=0.4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腹膜复发占比最高,分别为55例(6.6%)和69例(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的3年RF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3.2%比82.5%,P=0.781)。年龄>60岁、全胃切除术,pT分期较晚和pN分期较晚是胃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采用机器人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RFS的独立风险因素(P=0.242)。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术后各生存时间截点的3年cRFS具有可比性(术后1年:84.6%比84.7%,P=0.793;术后3年:91.5%比94.9%,P=0.647)。结论:由大型胃癌诊治中心外科医师施行RAG治疗局
- 陆俊李太原李太原佘军军佘军军钟情王祖凯黄昌明黄昌明
- 关键词:胃肿瘤复发
- 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5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MI大于或等于25kg/m^2者83例(肥胖组),小于25kg/m^2者4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4%(2/83)和1.8%(8/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除手术时间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外[(224.7±57.3)min比(210.0±57.9)min,P〈O.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第1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数、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4.8±8.4)枚/例,明显少于非肥胖组的(29.9±10.2)枚/例(P〈O.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14/83)和10.2%(46/448),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2%(1/83)和0.4%(2/448)。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肥胖虽然会延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 陈建新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肥胖
- 联合脾切除治疗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的疗效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D2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对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0.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联合脾切除术者(切脾组)73例,未联合脾切除术者(保脾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21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0.0%和1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数目均明显高于保脾组(P〈0.05)。是否联合脾切除、肿瘤浸润深度和胃切除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T3期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和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患者切脾组与保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4%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7%和17.5%,病死率则分别为4.1%和3.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进展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清扫。对于T3期胃上部癌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全胃联合脾切除能够提高疗效,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 王家镔黄昌明卢辉山郑朝辉李平谢建伟张祥福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脾切除术预后
-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ELWR)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ELWR治疗的31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5岁。肿瘤位于胃底22例,胃体前壁9例;肿瘤直径(3.3±1.5)cm。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了ELWR,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4.1±6.2)min,术中出血量(35.2±10.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0.2)d,术后住院时间(4.5±1.0)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经过4-4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患者。结论ELWR治疗直径小于5em的胃GIST是安全、可行的。
- 谢建伟黄昌明郑朝辉李平王家镔林建贤
- 关键词:腹腔镜
- 手术时间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大于或等于205min,119例)和短时间组(小于205min.213例)。结果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81.0±65.7)ml比(65.8±55.0)ml],术后下床时间[(3.1±1.7)d比(2.3±1.2)d]、排气时间[(3.8±1.1)d比(3.2±1.3)d和住院时间[(14.2±6.3)d比(12.5±7.0)d]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6.0%(19/119)比8.5%(18/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输血例数、进食流质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手术经验(P〈0.01)是影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根治术手术时间长短的独立因素。结论初期开展腹腔镜辅助胃远端癌D:根治术者应选择BMI较小、淋巴结转移较少的病例,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林建贤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胃切除术手术时间
- 一种肠胃外科用胃肠减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胃外科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腔后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正面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
- 陈起跃钟情黄晓波郑文泽林光锬林密郑朝辉黄昌明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Later⁃cut Overlap吻合与Roux-en-Y吻合的倾向评分匹配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Later-cut Overlap吻合和Roux-en-Y吻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804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346例,女458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18~91岁。1804例患者中,100例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行Later-cut Overlap吻合术设为改良组;1704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行传统Roux-en-Y吻合术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倾向性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①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欧洲癌症观察和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问卷30版(QLQ-C30)的功能子量表评估。②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EORTC-QLQ-C30的症状量表评估。③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EORTC胃癌特殊模块(QLQ-STO22)的症状量表评估。④亚组分析。(5)Later-cut Overlap吻合术的学习曲线。采用门诊、登门拜访、Email及电话方式进行术后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改良组和传统组进行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偏态分布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应用累积和曲线图分析个例数据与整体数据间微小变化,累积和曲线计算公式为CUSUM=∑n,i=1 (xi-μ),xi为每例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时间,μ为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的平均值,n为患者序号。结果:(1)倾向性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804例患者中,200例配对成功,其中改良组100例,传统组100例。倾向评分匹配前改�
- 黄泽宁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陆俊陈起跃林密涂儒鸿林巨里郑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