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榕
- 作品数:119 被引量:4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绿盲蝽酯酶基因AlucEST1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昆虫体内的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grading enzymes,ODEs)能够降解气味分子,使嗅觉受体免受持续的刺激。酯酶作为气味降解酶类的一种,在昆虫嗅觉行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新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酯酶基因AlucEST1(GenBank登录号:JQ71561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810bp,开放阅读框为1713bp,编码571个氨基酸。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起始位置开始的一段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通过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qPCR技术解析该酯酶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谱。结果发现,该酯酶基因在绿盲蝽的触角、头、胸、腹、足、翅等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AlucEST1在胸、腹部中表达量最高,在触角中也大量表达。据此推测该基因在气味分子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绿盲蝽体内的多种代谢调控。
- 沈忱谷少华武红珍韩榕张永军郭予元
- 关键词:绿盲蝽酯酶基因克隆表达谱
- 小麦幼苗微管结合蛋白MAP65s体外对微管聚合影响的研究
- 2013年
- 微管结合蛋白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参与调节微管的结构与功能,目前已成为植物细胞骨架研究的前沿领域。以"临优2018"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鉴定了小麦幼苗中微管结合蛋白MAP65s的存在并利用紫外吸收法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初步探究了小麦幼苗MAP65s体外对微管聚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MAP65s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马爱珍韩榕
- 关键词:小麦微管
- 增强 UV-B 辐射对拟南芥fas1突变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随着臭氧层的变薄和臭氧空洞的出现,到达地球表面的UV-B辐射明显提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拟南芥中FAS1同源物的敲除也没有使其出现致死表型,植物仍然能够存活,只是在胚后器官发生时出现缺陷,如激活其顶端分生组织处的沉默基因,导致茎干宽扁,相应的叶序和花序结构紊乱。因此,FAS1能够稳定异染色质,使其中的基因保持沉默。以野生型和fas1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对比了不同条件下野生型和fas1突变体拟南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根长以及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细胞的末期,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WT和fas1突变体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根长以及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形态都没有显著差异。而在UV-B辐射条件下,对比不同组之间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根长,结果表明,WT+UV-B组低于WT组,fas1+UV-B组低于fas1组,fas1+UV-B组低于WT+UV-B组,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在UV-B辐射条件下,观察到在fas1+UV-B组中,有丝分裂也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这些结果表明,FAS1基因功能的缺失可能是导致fas1突变体对UV-B胁迫敏感的诱因之一。
- 李婷韩榕
- 关键词:UV-B拟南芥
- 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对小麦TaRAN1蛋白的影响
- 2013年
- 采用He-Ne激光(5mW·mm-2)和增强UV-B(10.08kJ·m-2.d-1)辐照‘ML7113’小麦幼苗,6天后提取各处理组小麦幼苗的总蛋白和TaRAN1蛋白,用SDS-PAGE对其进行初步检测及Western Blot对目的蛋白进行鉴定,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量不同处理组的TaRAN1蛋白的含量以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使小麦TaRAN1蛋白电泳条带加宽颜色加深且含量显著增加;单独He-Ne激光处理,蛋白电泳条带较窄颜色较淡且所测的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表现出了抑制作用;经He-Ne激光辐照和UV-B辐射复合处理后,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而与对照组相差不明显.说明增强UV-B辐射后,小麦TaRAN1蛋白可能参与了植物的抗逆境反应.
- 毛晓芳韩榕
- 关键词:HE-NE激光UV-B辐射免疫印迹
- 普通小麦杂交组合辐射染色体组型分析
-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子辐射对小麦染色体的影响。本文对普通小麦的一个杂交组合F4,经过中子辐射后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试图为小麦的辐射育种工作从遗传的
- 韩榕张志端张俊敏
- 关键词:普通小麦染色体组型分析杂交组合
- 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幼苗同工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采用He-Ne激光辐照(5 mW/mm2)和增强紫外线B(UV-B)辐射处理"晋麦8号"小麦,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UV-B和He-Ne激光辐照后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POD)同工酶、过氧化氢(CAT)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各种酶谱的变化情况。PAGE结果显示,小麦叶片经UV-B辐照后诱导出2条新POD同工酶谱带,但明显降低了总的POD活性,对CAT,EST,ATPase和MDH同工酶酶谱数目影响不大,但酶带强度减弱,同工酶活性明显下降,说明UV-B辐射抑制了植物的基因表达;He-Ne激光处理可促进同工酶的基因表达,使酶带增强;UV-B辐射后再用He-Ne激光处理,激活了UV-B辐射钝化的基因,促进了同工酶的基因表达,使酶活性增强。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可以通过促进小麦叶片中同工酶的基因表达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 张美萍王小花陕永杰石昌静韩榕
- 关键词:放射生物学抗逆性紫外线B
- 拟南芥黏连蛋白RAD21对增强UV-B辐射后细胞分裂的响应被引量:2
- 2020年
- UV-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水平,其会引起植物DNA损伤,造成有丝分裂异常,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过程。RAD21.3是黏连蛋白复合物的一个亚基,参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该研究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atrad21.3突变体为材料,设置对照(CK)及UV-B处理组,对野生型(WT)、atrad21.3及过表达株系的根长、株高、抽薹时间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碱性品红染色观察拟南芥根尖的有丝分裂现象,并统计畸变率。SPSS分析结果表明,UV-B处理后,WT UV-B和atrad21.3 CK的抽薹时间、株高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WT 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atrad21.3UV-B与之相比差异显著。通过烟草(Nicotianabenthamiana)的瞬时表达和亚细胞定位观察,发现RAD21.3集中在细胞核;进一步观察分裂期细胞发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游离染色体等异常现象。统计结果表明,与WT CK相比,WT UV-B和atrad21.3 CK的畸变率较高,但atrad21.3 UV-B的畸变率更高,表明RAD21.3可能响应UV-B辐射诱导的异常有丝分裂。
- 贺芳芳陈慧泽冯金林高琳牛娇韩榕
- 关键词:拟南芥UV-B辐射有丝分裂
-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叶片蛋白及核酸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He-Ne激光辐照对增强UV-B辐射后小麦幼苗的损伤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麦种子在盛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25℃下进行萌发.萌发后小麦幼苗在经10.08kJ·m-·2d-1的增强UV-B辐射,然后再用10mW·mm-2的He-Ne激光进行辐照.通过测定小麦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核酸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He-Ne激光对小麦UV-B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核酸含量、硝酸还原酶含量及活性的变化同小麦幼苗损伤修复的能力相关联.增强UV-B辐射抑制小麦生长,降低小麦生物量和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及核酸含量.小麦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上升、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叶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通过He-Ne激光辐照,可溶性蛋白及核酸含量提高,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程度有所缓解,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的程度有所上升.
- 马晓丽冀瑞萍韩榕
- 关键词:增强UV-B辐射HE-NE激光小麦可溶性蛋白核酸硝酸还原酶
-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肌动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增强UV-B(10.08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肌动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后,间期细胞肌动蛋白纤丝排列紊乱;前期细胞周质中肌动蛋白纤丝变为短的片段,点状荧光随机分布在周质;中期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明亮的肌动蛋白片段消失,点状荧光消失;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成膜体区域肌动蛋白纤丝或成弥散状或完全消失,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及三束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 陈慧泽翟菁如杜美婷韩榕
- 关键词:增强UV-B小麦肌动蛋白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 He-Ne激光对小麦增强UV-B辐射损伤的修复效应及机理
- 该文采用He-Ne激光(5mW·mm<'-2>)辐增强UV-B(10.08kj·m<'-2>·d<-1>)辐射下,小麦幼苗在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损伤修复效应,从个体、细胞、DNA分子等水平上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
- 韩榕
- 关键词:UV-BHE-NE激光小麦DNADS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