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枯病
  • 8篇纹枯病
  • 5篇小麦
  • 4篇小麦纹枯病
  • 3篇水稻
  • 2篇稻纹枯病
  • 2篇芽孢
  • 2篇玉米
  • 2篇丝核菌
  • 2篇丝核菌属
  • 2篇立枯病
  • 2篇菌属
  • 2篇菌系
  • 2篇蜡质芽孢杆菌
  • 1篇益微
  • 1篇有益微生物
  • 1篇玉米根
  • 1篇玉米根系
  • 1篇玉米纹枯病
  • 1篇玉米纹枯病菌

机构

  • 9篇西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颜思齐
  • 6篇李华荣
  • 4篇吴帮承
  • 3篇肖建国
  • 2篇林桂芸
  • 1篇杨大旗
  • 1篇江怀仲
  • 1篇江浪
  • 1篇朱红惠
  • 1篇胡义文
  • 1篇陈宇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真菌学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6
  • 4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玉米根系益菌的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用诱集分离法,从玉米苗根系分离的86个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个对玉米苗有较好促生作用,并兼有一定控制玉米纹枯病作用的M28菌株。用M28菌悬液(5×108个/ml)处理种子后,能显著提高玉米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的吸收能力,株高、茎围、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分别增加2.82%~5.08%,3.73%,3.31%,7.78%~8.27%,6.73%~8.12%,8.33%,7.53%和8.19%。在WA平板上,M28可抑制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萌发,当M28的菌量为4×106,6.7×106,1×107,2×107,4×107(个/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3.35%,42.52%,69.95%,82.04%及86.83%。盆栽玉米苗人工接种病菌和M28,控病效果为27%。M28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5℃~18℃,最高温度为46℃~49℃,在26℃~42℃下生长良好,以38℃为最适。致死温时为100℃,30min(湿热)。生长发育的pH范围为5.8∽6.0~12.5∽12.9,在pH6.4~10.0范围内生长良好,以pH7.
朱红惠颜思齐
关键词:玉米根系有益微生物蜡质芽孢杆菌促生长作用纹枯病控病作用
小麦纹枯病生防益菌菌株对小麦的促生性被引量:6
1999年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杨大旗刘灼均胡义文李华荣肖建国陈宇吴帮承颜思齐
关键词:小麦菌株纹枯病
四川省东、南部稻区水稻纹枯病菌系研究被引量:14
1990年
将来自川东、南稻区代表性的38个县(市)的水稻纹枯病标样29 6份,按不同的品种、海拔、土质、前作和症状归类,选代表性的标样分离得到10 8个丝核菌菌株。按HCL-Giem sa染色程序和菌丝融合测定法,将108个菌株分为3个菌系:Rhizoctonia solani AG-1和AG-4,以及双核丝核菌的AG-Bb。其比例分别为97%、1%和2%。经致病性测定表明,该各菌系对水稻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R.solani AG-1的大多数菌株最强,双核丝核菌AG-Bb最弱,R.solani AG一4居中。对上述各菌系的培养性状、非特异性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菌系间在上述诸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同菌系不同菌株间却具一致性。由此说明,按菌丝融合与否区分丝核菌种群较之现行的其它分类法更能反映其遗传本质和亲缘关系。
李华荣颜思齐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系丝核菌属
小麦纹枯病病情消长与气象因子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小麦苗期接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观察其病情消长动态,并结合气象因素作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病斑的垂直扩展无实质性影响。影响病斑垂直扩展(y_v)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x_1),其次为雨量(X_2)再次为雨日(X_3)。其回归模型为:y_v=0.0190(±0.0053)X_1+0.0108(±0.0036)X_2-0.0312(±0.0121)
李华荣林桂芸吴帮承江浪颜思齐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被引量:12
1993年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丝核菌 AG-D 群的7个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在一些方面亦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群内尚有分化现象。
吴帮承颜思齐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丝核菌属
蜡质芽孢杆菌R_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被引量:41
1993年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_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_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_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_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_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_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李华荣肖建国颜思齐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蜡质芽孢杆菌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被引量:14
1989年
在西南农大小麦品种圃中,采用人工高位叶鞘接菌法,鉴定了8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系)、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明显。其中,病情指数低于10%的5个,10~30%者8个,30~50%者20个,50%以上者53个,但无完全免疫的品种。
肖建国李华荣林佳芸颜思齐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抗病性
棉花立枯病生防益菌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从棉苗根系分离的99个芽孢杆菌中,筛选出对棉立枯病有控制作用和对棉苗有促生作用的C_(87)菌株。该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枯萎病菌、黄萎病菌和水稻、小麦纹枯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每克棉籽用2×l0 ̄8个/ml菌量处理,死苗率减少65.50%~80.07%,对立枯病防效为49.40%~63.34%。该菌株最低生长温度为16℃。最高为56℃,在24℃~48℃下生长良好,40℃为最适温度,121℃,10min致死。菌株生长发育的pH值为5.4~10.5,pH值为6.2~8.5时生长良好,pH值7.0最适。该菌在摇瓶培养下,菌量增加的迟滞期为6h,6~12h为对数生长期,12h后总菌量相对稳定,芽孢数量逐渐增加。
江怀仲颜思齐
关键词:棉花立枯病
水稻、小麦、玉米纹枯病菌和棉花立枯病菌对小麦的致病力比较被引量:2
1993年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生产上普遍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轮、套作的习惯。为澄清上述作物在轮、套作情况下,该等作物的丝核菌病害是否产生交互侵染及其严重程度,作者在重庆,于1984~1986年的两个冬小麦自然生长季节。
颜思齐林桂芸吴帮承李华荣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立枯病致病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