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圣庭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LncRNA ZFAS1和LncRNA TUG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长非编码RNA锌指NFX1反义RNA1(LncRNA ZFAS1)和长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7例老年CHF病人(CHF组),同期在医院的5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根据老年CHF病人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76例)和预后良好组(131例)。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水平。通过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水平评估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价值,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水平更高(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水平更高(P<0.001)。LncRNA ZFAS1[OR=1.232,95%CI(1.093,1.390)]、LncRNA TUG1[OR=1.062,95%C(I 1.024,1.102)]升高为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单独与联合评估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77,0.863。结论:血清LncRNA ZFAS1、LncRNA TUG1水平升高是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价值较高,可能成为老年CHF病人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 刘晓琳马文辉张玉洁虞华鹏马圣庭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血压波动性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每组70例,分别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所有患者按要求服药,与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SBP、DBP都明显下降,但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第4周及第8周SBP、DBP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酸、UAER及8_iso_PGF2α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血压波动性明显低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时,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的缬沙坦和作为钙离子阻断剂的氨氯地平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效果较单一,而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则可以在降血压的同时并保护器官。
- 马圣庭刘斌赵成军贾如意虞华鹏
-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血压波动性器官保护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利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按纽约心脏协会分级≥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心先安组(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过15 d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对照组BNP水平、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来酸桂哌齐特组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及改善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 赵成军虞华鹏柳翠霞浦艳华马圣庭
- 关键词:马来酸桂哌齐特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124例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总结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4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实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重要指标.结果 在治疗后的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以及心功能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虞华鹏高成志孙玲马圣庭
-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心衰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8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40 mg/次,1次/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大剂量(80 mg/次,1次/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80 mg/d)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马圣庭高静孙玲贾如意虞华鹏
-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阿司匹林
- 梗死前心绞痛病程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A)不同病程时间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1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326例首次STEMI患者,随访到300例,根据PA病程时间分为长期(A)、近期(B)、短期(C)3组,比较临床特征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A组总心源性死亡率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②COX分析显示首次心肌梗死后未行PCI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长期心绞痛患者STEMI后远期MACE发生率高于短期心绞痛组;首次心梗后未行PCI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马圣庭贾如意姜婕赵成军
- 关键词:预后
- 冠心病病人血清KAL、EN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卡利他汀(KAL)、Ecto-NOX二硫化物硫醇交换器1(EN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47例)和稳定组(56例);根据6个月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34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另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AL、ENOX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KAL与ENOX1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KAL、ENOX1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预后不良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KAL、ENOX1水平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KAL水平低于对照组,ENOX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不稳定组血清KAL水平低于稳定组,ENOX1水平高于稳定组(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KAL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ENOX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KAL与ENOX1水平呈负相关(r=-0.78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AL升高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ENOX1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KAL、ENOX1水平联合预测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KAL水平降低,EN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 马文辉刘晓琳虞华鹏马圣庭
- 关键词:冠心病斑块稳定性预后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黏度血脂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姜婕马圣庭王永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疏血通注射液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维生素C钠对心肌保护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C钠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心肌组织中各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Tn I)水平均高于术前;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天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清各因子水平均升高,PCI术前患者口服维生素C钠,术后短时间内可恢复,但血清各因子水平仍较术前高,故维生素C钠对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马圣庭高成志虞华鹏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
- 梗死前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研究进展
- 2007年
- 研究发现,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血栓自溶、纤溶抵抗力下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形成及免疫炎性反应与梗死前心绞痛(preinfarctin angina,PA)的心肌保护有关。近年来提出的诱导IP及治疗性侧支化方法,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新思路,现就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马圣庭贾如意
- 关键词:梗死前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预后免疫炎性反应ANGINA缺血预适应